
作者:***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23期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术界对情境创设研究比较多,但目前的研究成功比较零散、肤浅,缺乏有效性。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的研究试图从情境创设的效性方面有所突破,使创设的情境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如何因课制宜,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是数学课堂设计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生活环境以及和他们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充满童趣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使情境创设的研究更深入、更系统、更具有效性。
2.主要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重在设计训练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在合作、探究、讨论、质疑中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3.研究方法
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校本教研为主导,并根据研究内容,选择有效的科研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及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案例学习、反思、讨论,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4.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第一阶段:2014年2月前期准备,并于2014年2月底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1月实践研究
第三阶段:2014年12月结题、总结
收集实验记录,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做好课题实验成果总结工作。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正确有效地使用教材的主题情景图
1.深入领会内涵,理解主题图情境的意义,把握教学目标
主题图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深入地钻研主题图,切实把握主题图的含义是使用好主题图的前提。“主题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充分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实现的教学资源。只有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才能创设生动的主题情境,组织有效的主题活动,课堂才是有效的、精彩的。
我们只有深刻地理解并正确把握了“主题图”的意图,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充分挖掘主题图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以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运用主题图时一定注意把握好图中的数学价值。
3.选择恰当的时机呈现,创造性的使用主题图情境。
教材在主题图的设计中,尽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信息,为教学的多样性,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可能。我们在教学中要仔细钻研教材,对主题图的出现时机需要再三斟酌,选择最有利于教学的时机呈现主题图,使它发挥应有的效用。
4.改变呈现的方式,发挥主题图情境的潜能,促进有效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色,理解其意义和它的价值所在,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合理安排主题图出现的时机与方式,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编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
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产生学习愿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2.创设“真诚的情境”,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
我们的数学课堂期待着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真诚的情境”,那么什么是“真诚的情境”?所谓“真诚的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真实诚恳,没有半点虚假。
3.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
“真实的情境”是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规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4.创设有趣的故事化情境
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或创作改编出不同的童话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能够在故事所创造的情景中解决数学问题。故事的作用在于使问题更接近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引见以语,导之以行”的作用。
(三)利用有利时机创设情境实现高效课堂
1.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2.在知识巩固时,创设竞争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创设情境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力争摸索出一套较为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