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上级各部门的相关工作会议的精神,坚持以“励志先育人”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贵州省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贵州省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两纲”落实,加强“两纲”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和新的基础教育理念,结合本校德育工作的实际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加强少先队,德育活动与德育课程的整合,使本校的德育课程工作开放化,流通化,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切实提高我校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德育进课堂”领导小组
组 长:唐伟玲
副组长:袁仁芳 刘珉惠 杨 丹
成 员:学校中层干部、各班主任以及中队辅导员
三、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安排:
显性课程:品德与社会(生活)、班会课、语文课、艺术课等;
隐性课程:少先队大队委(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师生文明执勤岗,校园广播;
活动课程:主题班会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各类社团活动、仪式教育、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校园活动、家校社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等。
三、学校德育活动进课堂内容:
(1)认真贯彻落实省直十二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全面实施渗透法制、安全、诚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开展以“三生(生命、生存、生活)、四爱(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师长)、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
(2)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科任教师和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进行品行教育,邀请司法部门人员到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抓好养成教育和信念教育。利用“六一”儿童节,开展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4)开齐上足德育课程,上好品德与社会(生活)、班队课、收看法制教育的影视资料,提高德育课程教育的实效。
(5)教师要做好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教育和卫生习惯教育。抓实一日常规检查工作。(6)挖掘学习文化内涵。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校风、校训、学风、名言等,进行有实
效的课堂德育教育。教师要精心布置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也能在享受班级文化的同时进行自我品行教育。
(7)每学期开学初,利用开学典礼对学生进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8)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品行教育。
(9)利用广播进行好人好事的报道和相关知识宣传,拓展学生的德育知识面。
(10)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尤其是高年级的女生,做好青春期的教育与指导。
四、活动具体安排表
| 教育主题 | 教 育 内 容 | 时间安排 | 责任部门 |
养成教育 |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第三周 | 学校 办公室 |
| “三生、四爱、五心”教育 | 生命、生存、生活;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师长;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 三月 | 德育处、班主任 |
| 民俗教育 | 缅怀先辈,传承美德 | 四月 | 班主任 |
| 安全教育 | 防震减灾教育与演练、交通法规 | 五月 | 班主任、安全组 |
| 法制教育 | 毒品预防、网络安全教育 | 六月 | 班主任、综治组 |
| “文明学生评比活动“的教育 | 争做“文明”好少年 | 七月 | 班主任 大队部 |
总之,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也要形成自己的优秀品行,为今后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德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重要的是在日常之中形成,我们要做好长期教育的准备。教师在课余更要学习相关的知识,为今后的德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