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缆 燃 烧 性 能
1、IEC60331:电缆的耐火特性(NA)。
2、IEC60332-1:单根垂直燃烧(DA)。
3、IEC60332-3:成束燃烧(SA)。
4、IEC60754-1:卤酸气体量的测定。
5、IEC60754-2:测量pH值和导电率来测量气体酸度的方法。
6、IEC61034-2:烟密度试验方法。
IEC60092-350(一般结构和试验要求 2001、06)
1.节距:电缆的一个组成元件螺旋一整圈的轴向长度。
2.内护层、填充和包带应为非吸湿性材料。
3.水密性电缆:缆芯和护套之间以及导体各单线间都应填充,以便整个电缆得到连续密封。符合第10·10条规定的水密性试验。
4.编织密度的计算公式。
F =N p d / sina G = (π/2)·F ·100% F的最小值为0.573 G≥90%
a-电缆轴线与编织线的倾斜角 d- 编织单丝直径 N-每绽子丝线的根数 F-填充系数
p-单位长度内的交叉锭数或者每毫米上的节距数。(p=m/2/L)(m:编织机的总锭数)
π·D
a=arctg (D:电缆编织后的外径 L:编织节距)
L
称重法:试样长度≥250mm d-编织内径(mm)δ-编织单丝直径(mm)
操作:称重(250 mm)得w
计算:w′=π(d+δ)·δ·25·8.9
w
F= ×100% F≥90%
w′
IEC60092-351(船用电力电缆用绝缘材料 2000-12)
IEC60092-352(低压电力系统用电缆的选择和敷设 1997-08)
单芯电缆连续工作制的载流量(环境温度为45℃)表1
标称截面
| (mm2) | 载 流 量 (A) | ||||
| 普通PVC | 耐热PVC | 丁基橡胶 | EPR和XLPE | 硅橡胶和矿物绝缘 | |
| 60℃ | 75℃ | 80℃ | 85℃ | 95℃ | |
| 1 1.5 2.5 4 6 10 | 8 12 17 22 29 40 | 13 17 24 32 41 57 | 15 19 26 35 45 63 | 16 20 28 38 48 67 | 20 24 32 42 55 75 | 
| 标称截面 (mm2) | 载 流 量 (A) | ||||
| 普通PVC | 耐热PVC | 丁基橡胶 | EPR和XLPE | 硅橡胶和矿物绝缘 | |
| 60℃ | 75℃ | 80℃ | 85℃ | 95℃ | |
|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300 | 54 71 87 105 135 165 190 220 250 290 335 | 76 100 125 150 190 230 270 310 350 415 475 | 84 110 140 165 215 260 300 340 390 460 530 | 90 120 145 180 225 275 320 365 415 490 560 | 100 135 165 200 255 310 360 410 470 - - | 
对于二芯、三芯和四芯,表1给出的载流量应乘以下列修正系数。
二芯电缆:0.85 三芯和四芯电缆:0.70
注1:对于每个标称截面A(以mm2为单位)的载流量I(以A为单位)系用下列公式计算:
I= a·A0.625
式中a为导体最高允许工作温度系数,如下表所示:
| 导体最高允许温度 | 60℃ | 75℃ | 80℃ | 85℃ | 95℃ | ||
| a值 | 标称截面 | ≥2.5 mm2 | 9.5 | 13.5 | 15 | 16 | 18 | 
| <2.5 mm2 | 8 | 13 | 15 | 16 | 20 | ||
不同环境空气温度下的修正系数(表2)
导体最高
| 允许温度 | 环境空气温度的修正系数(℃) | ||||||||||
| ℃ | 35 | 40 | 45 | 50 | 55 | 60 | 65 | 70 | 75 | 80 | 85 | 
| 60 | 1.29 | 1.15 | 1.00 | 0.82 | - | - | - | - | - | - | - | 
| 65 | 1.22 | 1.12 | 1.00 | 0.87 | 0.71 | - | - | - | - | - | - | 
| 70 | 1.18 | 1.10 | 1.00 | 0. | 0.77 | 0.63 | - | - | - | - | - | 
| 75 | 1.15 | 1.08 | 1.00 | 0.91 | 0.82 | 0.71 | 0.58 | - | - | - | - | 
| 80 | 1.13 | 1.07 | 1.00 | 0.93 | 0.85 | 0.76 | 0.65 | 0.53 | - | - | - | 
| 85 | 1.12 | 1.06 | 1.00 | 0.94 | 0.87 | 0.79 | 0.71 | 0.61 | 0.50 | - | - | 
| 90 | 1.10 | 1.05 | 1.00 | 0.94 | 0.88 | 0.82 | 0.74 | 0.67 | 0.58 | 0.47 | - | 
| 95 | 1.10 | 1.05 | 1.00 | 0.95 | 0. | 0.84 | 0.77 | 0.71 | 0.63 | 0.55 | 0.45 | 
在导板上、管道、管子或电缆槽敷设的成束电缆,可考虑不用修正系数。但当六根以上电缆紧靠边在一起成束敷设时,则剩以0.85的修正系数。
IEC60092-353(额定电压0.6/1kv挤包绝缘单芯和多芯船用电缆…2004、04)
电缆的标称额定电压UO/U=0.6/1kv 交流
UO:导体和地或金属护套之间的额定电压 U:导体之间的额定电压
Um:系统最高电压值
注:如对地电压不超过0.9kv,则可使用最大为1.5 kv倍交流电压的直流电压。
连续性:一个标志线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下列数值;
护套为550 mm 其它情况为270 mm
持久性:用沾水棉花轻轻地擦试制造厂名称或商标和颜色10次,标志应擦不掉。
如有必要,可用汽油擦拭。
护套的颜色应为黑色或灰色
护套厚度:
(1)对于有铠装和无铠装单层护套电缆:
t1=0.04D+0.8,最小厚度为1.0 mm(D为绞合线芯假定直径)
(2)对于无铠装双层护套电缆:
内护套厚度t1=0.025D+0.6 mm,最小厚度为0.8 mm
外护套厚度t2=0.025D+0.9mm,最小厚度为1.0 mm
(3)对于有铠装双层护套电缆:
内护套厚度t1=0.04D+0.8 mm,最小厚度为1.0 mm。
外护套厚度t2=0.025D+0.6mm,最小厚度为0.8 mm。
编织线的接头应焊接、扭接或编进编织层
IEC92-375(船用通信电缆和射频电缆一般仪表、控制和通信电缆-1977)
标志的排列:
两个连续的标志总是相互颠倒放置的,当数码标志由一个数字构成时,破折号就放在它的下面。如果数码标志由二个数字组成时,一个数字放在另一个数字下面,破折号则放在个位数的下面。
e:标志的最小宽度。 h:数字的最小高度 d:两个连续标志之间的最大间隔
i:数字和破折号之间及二个连续数字之间的大致间隔。
| 线芯的标称直径(mm) | e*(mm) | h(mm) | i(mm) | d(mm) | 
| D<2.4 2.4≤D≤5 | 0.6 1.2 | 2.3 3.2 | 2 3 | 50 50 | 
介电强度:试验电压值应是:交流1500V或直流3000V。试验应在成品电缆整根长度上进行。
并在规定的试验电压下下保持5min。
耦合电容(或称工作电容):对于EPR、XLPE、S95(硅橡胶)型混合物:120nF/km。
对于耐热(75℃).PVC/A型混合物:200nF/km。
不平衡电容:在任意一对绝缘线芯之间所测得的平衡电容,每500m电缆长度不超过1000pF。
截面积的测量:A=π(D-δ)*δ δ:绝缘厚度平均值 (mm) A:截面积(mm2) D:管状试样外径的平均值(mm)
1000m m:试样的质量(g) l:长度(mm)
A= ———— d:密度(g/㎝3)
d×l
注:老化试验结束后,应立即从烘箱中取出试样,并在环境温度下放置至少16h,
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挤 塑 工 艺 学
1、聚氯乙烯明显缺点:分子结构中有极性基团,电绝缘性能不够理想;热稳定性不够好;耐热性较低;玻璃化温度较高;耐寒性差。聚氯乙烯的介质损耗较大,因而不适用于高压和高频场合,通常广泛应用在15kV以下的低压和中压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
2、聚乙烯分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
3、聚乙烯的的特性:
(1)优异的电气性能,作为通信电缆的绝缘材料,是近乎理想的一种介质。
(2)机械性能较好,富有可挠性,而且强韧,耐溶性好。
(3)耐热化性能、低温耐寒性能及耐化学稳定性好。
(4)耐水性好,吸温率极低,浸在水中绝缘电阻一般不下降。
(5)作为非极性材料,透气性大,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的透气性是各种塑料中最为优良的。
(6)比重轻,其比重均小于1。
(7)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易于熔融塑化,而不易分解冷却易于成型。
(8)用它制作的电线电缆重量轻。
聚乙烯的缺点:如软化温度低;接触火焰时易燃烧和熔融,并放出臭味;耐环境应力龟裂和蠕变性较大。
交联聚乙烯:聚乙烯在高能射线或交联剂的作用下,能使线型的分子结构变成体型(网状)的分子结构。使热塑性材料变成热固性材料。
交联的方法:温水交联、化学交联、辐照交联。
氟塑料:氟塑料品种很多,目前在电线电缆中最常用的有聚四氟乙烯(F4)和聚全氟乙丙烯(F46),
F4连续使用温度为260℃,F46连续使用温度为200℃。
F4:俗称塑料王,在常温下为晶体。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很高的绝缘电阻和击穿场强,极为稳定的耐电弧作用。聚四氟乙烯具有相当高的耐热性能和足够的耐低温性能,在负荷不大情况下,可以在260℃长期连续使用;-200℃的极低温度下,不硬脆,仍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柔软性,可在-190℃~+260℃广阔的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还有很好的耐温性和耐水性,优良的耐气候性。
缺点:耐电晕性差,经γ射线辐照会变脆,加工比较困难,工艺性能较差。
F46:是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也是完全氟化的结构。长期工作温度在-85℃~+200℃
突出的优点:较高的冲击韧性,在常温下蠕变性优于F4,具有较好的热挤加工的工艺性能,可在普通挤塑机上挤制,成为F4替代材料。
添加剂按作用分类:防老剂(包括抗氧剂、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光屏蔽剂)、增塑剂、填充剂、润滑剂、交联剂、发泡剂、阻燃剂、、着色剂以及其它用途的防霉剂、驱避剂、抑烟剂等。
填充剂的作用:增强塑料的强度和耐磨性。
电线电缆对添加剂的基本要求:(1)与合成树脂有很好的相溶性;(2)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有很好的耐光、热稳定性;(3)电气绝缘性能要好;(4)耐水和耐溶剂性能好;(5)有一定的柔软性;(6)挥发性要低、、毒性小;(7)污染性和变色性小;(8)迁移性小,分散性大;(9)加工工艺性能好。
抗氧剂的作用是抑制和延缓聚合物的氧化作用;种类分:酚类、胺类及亚磷酸脂类等。
(1)酚类抗氧剂:具有无污染、不变色的特点。
(2)胺类抗氧剂:一般性能优于酚类防老剂并兼有抗氧和抗臭氧作用,但由于有污染和变色性,了其广泛应用。
(3)亚磷酸脂类常与其它抗氧剂并用。
稳定剂的作用:在加工过程中或使用中不会变质。是阻止或延缓聚氯乙烯及其共聚物,因光、热作用而分解,并释放出氯化氢气体(品种:铅系稳定剂和皂类稳定剂)。
铅系稳定剂:长期热稳定性和耐气候性良好,不降低电绝缘性能,价廉。
皂类稳定剂主要作用在于阻止HCL的产生或大大降低脱HCL的速度,及耐热、耐光和提高防止初期变色的功能。
增塑剂的作用:增加塑料的强度和柔软性(加入增塑剂,塑料的强度会相应降低而伸长率增大)。
填充剂的作用: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改善某些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耐低温性能、柔软性有所下降)。(常用的填充剂有:碳酸钙、陶土、煅烧陶土、炭黑、滑石粉、白炭黑、钛白粉等)。
润滑剂的作用:防止粘辊,降低塑料的内部摩擦和熔融流动粘度,防止因强烈的内部摩擦而导致塑料的过热(常用的有:硬脂酸铅、二盐基性硬脂酸铅、石腊、硬脂酸等)。
交联剂的作用:在加工过程使塑料内部发生化学反应,使塑料的线型结构变为网状结构(常用的交联剂有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等)。
阻燃剂的作用:在塑料受燃后,因受热会脱水分解,释放结晶水,并吸收大量热量,从而降低聚合物表面的温度,阻止聚合物延燃。(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硼酸锌、十溴联苯醚和三氧化二锑等腰三角形)
螺杆的种类:渐变形(等距不等深)、渐变形(等深不等距)、突变形、鱼雷头螺杆
螺杆的选择:
(1)非结晶型聚合物的软化是在一个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完成的,如硬聚氯乙烯的软化点为75~165℃,一般选用等距渐变螺杆。结晶型聚合物熔融的温度范围比较窄,而低密度聚乙烯(LDPE)熔融温度在120~150℃,一般选用等距突变螺杆。
(2)小型螺杆使用垢小型挤塑机上,采用的是等距不等深的全螺纹形式,螺杆的长径比较小,挤出速度较快。
(3)中型螺杆采用等距、而螺纹深度渐变的全螺纹形式。
(4)大型螺杆直径一般在150㎜以上,如Ф150、Ф200挤塑机采用等距不等深,Ф250挤塑机,压缩比在2~3之间,长径比在15:1左右,螺杆分三段采用等距等深、
电性能(仅对绝缘材料)、机械性能、老化性能、耐油污能力(仅对热固性护套材料)、热延伸性能(仅对热固性材料)、耐臭氧性能(仅对热固性材料)、低温性能(仅对热塑性材料)。
塑料挤出机螺杆:渐变形(等距不等深)、渐变形(等深不等距)、突变型。
PVC的软化点为75~165℃,一般选用等距渐变螺杆。而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熔融温度
120~150℃,一般选用等距突变螺杆。Ø45挤挤塑机采用的是等距不等深的螺杆。
中型螺杆采用等距、而螺纹深度渐变的全螺纹形式,它的长径比比小螺杆大些,螺纹的节距相等
从根部起由浅
当电缆的敷设使用在诸如露天甲板,潮湿场所\蓄电池\冷藏室等可能腐蚀的场所时,除非这些电缆的金属编织层本身由耐蚀的材料构成,否则在编织层外应加护套.
额定电压这3.6/6(7.2)kV电缆的最小截面积为10㎜2,6/10(12) kV电缆的最小截面积为16㎜2,
8.7/15(17.5)kV电缆的最小截面积为25㎜2.
单芯电缆最大截面积为630㎜2,三芯电缆为150㎜2.
表1 内衬层的厚度
| 成缆后假设直径 | 挤包内衬层厚度(近似值) | 
| ≤25 >25~35 >35~45 >45~60 >60~80 >80 | 1.0 1.2 1.4 1.6 1.8 2.0 | 
表2 绝缘层标称厚度 (GB/T17755—1999)
导体
标称截面积
| ㎜2 | 乙丙橡胶 (EPR、HFEPR) | 交联聚乙烯 (XLPE、HFXLPE) | ||||
| 3.6/6kV ㎜ | 6/10kV ㎜ | 8.7/15kV ㎜ | 3.6/6kV ㎜ | 6/10kV ㎜ | 8.7/15kV ㎜ | |
|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300 400 500 630 |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2 3.2 | ---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 --- ---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8 3.0 3.2 3.2 | ---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 --- ---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 
| 额定电压U0 | 0.6 | 3.6 | 6.0 | 8.7 | 
| 试验电压值(有效值) | 3.5 | 11 | 15 | 22 | 
编织前电缆假设直径大于30㎜时,用大于或等于0.4㎜线编织.
1.挤绝缘(挤压式)配模要求:模芯内径 D=挤出前外径+(0.10~0.25)㎜
模套内径 D=挤出前外径+2*标称厚度—(0.10~0.20)㎜
成缆后的不圆度应≤10%,公式:(电缆的最大外径—电缆的最小外径)/电缆最大外径
包带搭盖率≥25%,搭盖率的计算公式:(搭盖宽度/绕包带宽度)*100%.
2.挤护套配模要求:
挤压式:模芯内径 D=挤出前外径+(0.10~0.40)㎜
模套内径 D=挤出前外径+2*标称厚度+(0.05~0.2)㎜
挤管式:模芯内径 D=挤出前外径+(0.40~3)㎜
模套内径 D=配模系数*模芯外径*(挤出前外径+2*标称厚度)/挤出外径
配模系数: PVC 1~1.1
如果护套的交联过程会对绝缘的性能及形状产生不利影响,则不应使用非交联绝缘(见156页)
单独屏蔽或整体屏蔽时,1.5㎜2以下的线芯,绞合长度应不超过120㎜;1.5㎜2及以上的线芯,绞合长度应不超过150㎜。
成品电缆的烟(光)最小透光率为60%。
命名及代号:
(1)类别代号:
橡皮绝缘………XJ 橡皮护套………XH
(2)工作温度代号:
65℃………0 70℃………1 85℃………2 90℃………3 180℃………8
(3)特性代号:
一般………0 一般不延燃………1 重型………2 重型不延燃………3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导体用量:(KG/Km)= (d/2 )*0.7854*G*N*K1*K2*C
D=铜线径 G=铜比重 K1=铜线绞入率 K2 =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 绝缘用量:(KG/Km)=(D/2 --d/2)*0.7854*G*C*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 外被用量:(KG/Km)=(D1*2-D*2*0.7854*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径
4 包带外径:(KG/Km)= D*2*0.7854*t*G*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1.25)
5 缠绕用量:(KG/Km)=d*2*0.7854*G*N*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 编织用量:(KG/Km)=d*2*0.7854*T*N*G/cosφ
φ=atan(2*3.1416*(D+d*2))*目数/25.4/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 N=每锭条数G=铜比重
比重:铜-8.;银-10.50;铝-2.70;锌-7.05;锡-7.30;钢-7.80;铅-11.40;纸-1.35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m(FEP)2.2;Nylon-0.97;
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0.55;棉纱线-0.48(均为假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