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落实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工作要求,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主要任务清单》和《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重点问题清单》,鸡西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特制学校考试管理制度:
一、设立考试监督管理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1.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生考试管理工作。
2.分管副校长全面主持学校教学和学生考试管理工作。
3.教务处、教科室主任****负责落实考试管理,对考试进行考核、反馈等具体工作;
4、教科室***老师负责落实提高教学效率和研究考试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等工作。
5.各年级组长、学科组长负责本年级、本学科教师的考试管理工
作,督促组内教师落实学校考试管理制度。
二、严格管理、控制次数。
1.学校严格控制统一考试次数。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三至五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
2.学校和班级不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
3.学校按计划组织教学,坚决禁止抢赶教学进度、提前结课备考。
三、科学命题、确保质量。
1.学校考试命题严格规范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不得超越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进度。
2.切实提高命题质量,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
四、重视过程、客观评价。
1.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科学的教育评价观,综合考虑学生学科考试成绩与其他表现,科学全面评价学生。
2.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整体素质评价。采用课堂观测、随堂练习、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性评价,通过定期交流、主题演讲、成果展示、学生述评等方式开展阶段性评价。
3.要结合教学实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五、等级呈现、注重激励。
1.三四五学年期末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分5个等级。
| 试卷得分率 | 获得等级 | 
| 满分 | A+ | 
| 90%-99% | A | 
| 70%-% | B | 
| 60%-69% | C | 
| 60%以下 | D | 
3.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4.运用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教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扶辅导,科学研判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切实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接受监督、强化督导。
学校成立考试管理领导小组,校、校长亲自担任组长,主管校长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考试、命题等具体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落实。同时,学校接受上级及社会监督,保障将“双减”落到实处。
小学落实“双减”工作阶段总结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与之前的历次减负不同,“双减”不再是片面的“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而是校内外一并治理。随着“双减”措施的落实,进行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面临退市、退出或转型的选择。而对于学校,“双减”强调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通过学校提质增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双减”之后的第一个新学期,教育部提出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推出了一系列减负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一阶段以来,我校落实“双减”工作阶段总结如下:
一、实行“双减”工作承诺制。我校组织开展签订承诺书活动,调动教师参与“双减”工作积极性,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提升教育质量。承诺书要求教师保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坚决杜绝违规有偿补课行为;保证“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坚决杜绝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等行为;保证改进考试方法,降低学生考试压力,坚决杜绝违规统考、考试排名等行为;保证亲自批改作业,按要求控制作业量,坚决杜绝给家长布置作业;保证注重学情分析和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决杜绝课上不讲课下讲。
二、学生作业管理情况
(一)减轻学生负担的核心是对课堂作业、双休日作业实行“三限”,即限份量、限数量、限时间。
1.“限份量”即对课堂作业、双休日作业、寒暑假作业的总量进行,学科配套的课堂作业、双休日作业、寒暑假作业严格按照省规范化办学要求,只使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教辅资料。
2.“限数量”即各科教师作业量必须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布置,不准超量布置。
3.“限时间”即除一二年不留家庭作业外,各科布置的作业总量完成时间绝不能超过1小时。
同时,对布置课堂作业、双休日作业的学科明确限定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规定外的学科,如果布置作业,必须让学生当堂完成,绝不留课外作业。
(二)任何年级、备课组和任课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制度和上级规定,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科学地执行课程和教学进度,不准要求学生利用课间、午休时间写作业、背课文等。
(三)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量布置课外作业。提倡为学生布置实践性、活动性及创新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机械性作业,严禁教师使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学校要加强对各科作业布置的协调管理,切实控制每日各学科课外作业总量,要加强对教师布置课外作业量和批改课外作业情况的检查。
(四)学校、教师不得随意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提前上新课;不准教师开办任何名目的有偿补课班,不准为社会上的有偿补课提供场所,教师不得以任何名义参与社会有关部门和个人组织的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不准强迫或变相介绍推荐学生参加社会上举办的补习班。
(五)探究“作业减负提质”创新方法
我校从交通红绿灯获得灵感,设置“红黄绿”三个小组,红色代表暂时落后的第三组,引申义为目前稍微暂停,只要自己一加油门,就会顺利通过绿灯。黄色代表中间第二组,引申义为目前为成绩暂缓,处于中间位置。绿色代表第一组,义为目前为高速前进状态,应继续保持。这种分组布置作业的办法,被我校称为“三二一,进步走”作业法。
1根据学生课上的学情分析和完成作业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为红黄绿三个小组。分别布置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如为学优生和中等生,设立有挑战的作业,培养学科思维发散;对待转化生,则把课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夯实学科基础。
2.红黄绿三个小组确定后,先选定一名小组长(根据其表现可定期更换)。再为每位学生颁发写有自己名字的对应三种颜色卡片,后期如果调整小组,卡片将及时更换。平时将卡片张贴在班级内明显位置,时刻提醒鼓励着同学们。
3.制作“三二一,进步走”作业检查表,分发给小组长,每天由小组长收齐作业,交给老师,老师检查完后,如全部正确,则在正确一栏划“J”,并及时公布完成作业情况。
为更加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积极性,特为每位成功晋升上一小组的同学设立“三、二、一,进步走!”仪式,老师会结合雏鹰争章进行奖励,并喊口号:“进步走!一二一,一二一 ”同时,学生高
举自己新的“红黄绿”小组牌由后面小组成功进入上一小组,全班学生给予热烈掌声。“老师,我这一次从绿色小组进到黄色小组啦!”还有的同学会把自己晋升小组的高兴时刻写进日记。
“红黄绿”分层布置作业,无形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好胜之心,他们从预习作业阶段就开始发力,课堂上积极踊跃参与,完成作业时候高度集中,时刻关注自己在作业小组中的动态变化。还有的同学在完成了本小组的课后作业任务后,主动找老师要求增加任务,学习劲头空前高涨。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应付作业,转为主动完成作业,这正是学校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师提供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结果。
(六)作业管理的疑惑和建议
对今后作业管理的建议:一是严控作业量。要严格按照“双减”的要求,作业不要过多。各科之间要注意协调好,同一天作业都不要布置得太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按时完成作业,并且质量才能有保证。二是作业难易程度适中。要让学生感到完成作业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另外,上课时我们要多关注待转化生的听讲情况,只有好好听讲了,作业质量才有保证。三是作业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学生们希望及时得到老师的评价,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鼓舞。因此对认认真真完成作业的先进典型,要大力表扬。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他按时完成了作业,也应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
总之,提高学生作业的效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真正让作业成为提高学生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手段,让师生在作业的量与质中找到平衡点。今后,我们将继续用创新思维探索作业管理新方法,并应用到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为“减负提质”走出一条新路。
三、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实施策略
做好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是学校层面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所要做的重要工作。各校要依据本校实情,依据课后服务“一校一案”原则,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按时在今年秋季开学后“全覆盖”“5+2”开展课后服务。
(一)课后服务时间
1.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不少于2小时
2.根据学校实际合理安排时间
(二)课后服务内容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后服务主要内容是安排学生做作业、写字、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类校园活动。文体活和兴趣小组活动:主要包括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曳步舞、合唱、书法、舞蹈、科技、阅读、写字强化训练等。
(三)课后服务形式:分校级兴趣小组和班级兴趣小组,尽量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四)课后服务的要求
1.加强宣传进一步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引导家长深刻认识普及课后看护工作的意义,坚持自愿原则,可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或家长会形式,做好宣传和调查工作。
2.及时整改
及时总结课后服务工作开展以来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做好自查自检工作。
3.常态检查
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切实提高课后服务工作的质量。
4.提质增效
做好课内教学与课后服务内容的有效整合,提高课后看护质量,明确课后服务工作的“服务”定位,切实为学生减负,为家长减负。
小学落实“双减”工作总结
2021年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出台。“双减”意见明确提出,禁止一切校外辅导机构组织进行学科培训,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等。
我校按照县教育和体育局的统一安排,抽调多名骨干教师分成6个组,对辖区内校外辅导机构进行排查,分包人员每天蹲点值守。
8月3日早晨7:00,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召开全体会,由校长***
带队,对辖区内小区、村庄进行拉网式排查。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落地式家长学校家委会、班级微信群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科学教育理念和“双减”的宣传解读力度,合理引导预期,增进社会共识。及时总结、宣传,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双减”落实落细机制,分层递进落实,完善责任落实、制度保障、家校协同、督导检查、社会监督机制,深化教育教改。
三是加大督查力度。落实“双减’1紧盯不放,持续发力。要求分包核查员提高思想认识,压实责任担子,确保责任范围,不定期组织开展实她核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对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等违规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综合治理,全力形成良好的外部育人环境,构建健康有序的教育秩序。对我校所有在职教师进行严格管控,杜绝一切办班辅导行为。
学校面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通过落地式家长发动家长形成监督合力,防止违规辅导行为死灰复燃。让学校与家庭携手,给孩子们创造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空间。
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标本兼治,主动作为、狠抓落实。
实验小学“双减”落地工作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我校在新学期明确指出:学校各项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完善德育,狠抓智育,落实体育、艺术、劳动教育。真正做到提质、增效、减负。为此,我校从以下方面做了详实的工作。
一、聆听窗外声音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实施,把“双减”精神落到实处,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使其在教学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九月初,学校就召集了相关领导、业务骨干进行座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定了向名校学习、向兄弟学校取经的方案。
1.向名校看齐。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到区内优秀小学进行交流、对接,明确合作意向。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课堂同步,进行线上研讨交流。我们还邀请了兄弟学校两位优秀老师到我校上示范课,并与老师研讨。开阔教师的视野,转换教师的思想。
2.专业引领。我们还聘请了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的两位主任对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英语老师进行了教材培训、课堂教学指导;并借助区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提供学习、展示的机会,精神引领,带动我校的骨干教师、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二、落实校内教研
为了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按照“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思路,创设研究氛围,形成一种研究的工作习惯。我校学期初,便制定了以集体备课为基础,课前小备为推进、组内公开课为落实、课后研讨为再深入的教研步骤。
1.集体备课为基础。单周集体备课前,由主备人完成单元内容的分析、整合,并提前2-3天发于本备课组群,让所有老师提前熟悉教学流程,认真思考,集体备课时,将自己的思考在组内共享,进行研讨;在集体备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结合各班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
2.课前小备为推进。在大备的基础上,每天小备的主备人提前一天对第二天的教学内容进行熟悉,并做好课件,第二天,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由备课组长召集,主备人先阐述当天教学内容的教学思路,重难点等,其他老师进行补充,主备人及时根据小备过程修改、完善上课课件。
3.组内公开课为落实。双周组内公开课,是在第一周集体备课研讨的基础上,由主备人上组内公开课,把大家研讨的过程展示出来,时间定在双周的周二或周三。
4.课后研讨为再深入。公开课后,老师们要就本课进行简短的研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组内其他老师在听完课后,进行反思,取长补短,对自己的教案再次整改,在课程教学完成后,教师要针对教学实践写出教后感(或教学反思)。
三、作业设计多样化
1.严格控制作业总量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但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或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不超过30分钟的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听说型、活动型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其中语文只将“练字”“读书”作为家庭作业设置,低年级20分钟左右,中高年级30分钟左右。
2.特点突出创新作业
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四、延时辅导多样化
1.社团活动增实效
实施“双减”,要调整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构,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以动促静、促思、促德。为此,我校确定了科学合理的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在每天的两节延迟服务课程中,第一节课以跳绳、儿童画、合唱、剪纸、手球、诵读、硬笔书法等社团活动为主;又融合了“相约周三,师生共读”和每周二、四、五第一节课的“全员动起来,花绳满校园““这两个精品活动。学校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了丰富而广阔的空间。
2.作业托管减负担
针对疫情防控下的返校学习,部分学生存在知识掌握较差的现象,学校建立三级导师制,即“老师、组长、小先生三位一体”的合作学习模式,利用延时服务的第二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并安排小先生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既锻炼了“小师傅”又让“小徒弟”得到提升,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逐步树立起了自信,在阳光下茁壮地成长。
把“双减”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提优、增效、减负,让学生的童年生活日益鲜活,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使命,且行且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