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诗中那个青春的“我”
学习任务单
| 学习目标 |
| 1.学习品味诗歌语言,把握、分析诗歌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特点。 2.通过诗歌对比和结合创作背景分析,学习思考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发展与变化。 3.能够通过分析诗歌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进而领悟诗歌中蕴含的青春精神,激发青春热情,理解青春价值。 |
| 课前学习任务 |
| 1.阅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 2.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诗歌创作时代背景信息,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单时代背景部分内容的总结与填写。 |
| 课上学习任务 |
| 【本课学习的核心任务】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 学习任务:寻找诗中的那个青春的“我” 【学习活动一】初读诗歌,寻“我”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整体感知两首诗歌的内容,然后试着放声朗读课文。 朗读后,请画出描写“我”的句子,概括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分别是一个什么形象。 【学习活动二】品读诗歌,析“我” 任务1: 在对诗歌进行深入品读的时候,我们要思考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都与哪些要素有关?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学习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大家可以借助我们解读文学作品的经验,讨论、梳理出与抒情主人公“我”形象有关的作品要素。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逐步将文学作品中与抒情主人公“我”形象有关的要素梳理、总结出来。 让我们带着这个思路,先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为例,通过捕捉、分析以上因素,看看隐藏在诗句背后的“我”这个形象,有着怎样的特点? 【学习活动三】知人论世,探究“我”与我 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来看我们单元学习任务单,其中知人论世的部分。 请同学们交流我们查阅的本首诗歌的背景资料,看看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牛刀小试】 请同学们使用分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方法,自主分析《峨日朵雪峰之侧》,看看你会有哪些发现? 【学习活动四】对比阅读,鉴“我” 最后,当我们把《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抒情主人公放在一起,你又会发现什么? |
| 课后练习 |
| 1.结合你对两首诗的理解,请分别撰写两首诗的诵读脚本,并按照自己的提出的诵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诗,和自己的同学分享朗诵心得。 2.推荐阅读郭沫若的诗歌《炉中煤》《天狗》,分析其中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文贵有我”,小我、大我、有我、无我……青春的我、奋斗的我、思考的我……希望同学们能在更多的文学作品中读懂“我”,读出我。 |
| 推荐的学习资源 |
| 推荐阅读文章: 1.《论郭沫若的诗歌》(楼栖) 2.《论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及“昌耀体”》(王家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