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磨课研修计划 | |||
| 学校名称 | 果松镇学校 | 学 科语文 | 小学语文 | 
| 群组名称 | 低年组 | 研修组长 | 任成霞 | 
| 课例名称 | 《北京》 | ||
| 目标任务 |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 ||
| 研究问题 |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知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内容不感兴趣,不想主动去学。而中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对电脑怀有一种好奇心,学习积极性很高,所以我们要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比如我们可以打破课本预习的枯燥,在电脑预习中加入相关的图片、动画、音效等,激发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更好地预习。 | ||
| 说明事项 | 1.以新课标为依据认真研读课标,深刻挖掘核心研讨内容的内涵,保证研究方向的正确性,打磨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2.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认真落实。研修组教师按照磨课计划积极参与研讨,做好磨课过程资料积累,按时上传相关材料,保证研究过程的真实、高效。 | ||
| 上课人 | 皮永华 | ||
| 磨课形式 | 一人多课 | ||
| 课例研究预期成果 参与教师(任务安排) | 1.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环境与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轻松的学,愉快的学”。 3.使语文课堂成为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课堂。 4.通过课例研究,组内各位老师互相交流,使每位老师在磨课中都有所提升,使课例研讨真正深入有实效。 参加人员: 任成霞 牟婷 申永辉 皮永华 高攀 张婷婷 环节 | 磨课任务 | 群组成员分工 | 
| 研修计划 (确定课题、人员分工) | 参与制定研修计划 确定讲课人和课题 | 任成霞 牟婷 申永辉 皮永华 高攀 张婷婷 | |
| 教学设计(初) (备课研讨) | 基于个人经验 备课发布教案 | 申永辉 | |
| 对教案跟进评论 | 任成霞 牟婷 申永辉 皮永华 高攀 张婷婷 | ||
| 参加备课研讨 | 任成霞 牟婷 申永辉 皮永华 高攀 张婷婷 | ||
| 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修改并发布教案 | 皮永华 | ||
| 课堂观摩(初) (现场授课与观摩) | 皮永华现场授课 其他教师观课、评论 | 任成霞 牟婷 申永辉 高攀 张婷婷 | |
| 发布课堂观察表 | 任成霞 牟婷 申永辉 皮永华 高攀 张婷婷 | ||
| 参加课后评论 | 任成霞 牟婷 申永辉 皮永华 高攀 张婷婷 | ||
| 教学设计(终) (发布最终教案) | 修改发布教案 | 任成霞 牟婷 申永辉 皮永华 高攀 张婷婷 | |
| 对教案跟进评论 | 任成霞 牟婷 申永辉 皮永华 高攀 张婷婷 | ||
| 课堂观摩(终) (现场授课与观摩) | 皮永华现场授课 其他教师观课、评论 | 任成霞 牟婷 申永辉 高攀 张婷婷 | |
| 发布课堂观察表 | 任成霞 牟婷 申永辉 皮永华 高攀 张婷婷 | ||
| 参加课后评论 | 任成霞 牟婷 皮永华 高攀 张婷婷 | ||
| 研修总结 | 课后群组互评 发布总结反思 | 任成霞 牟婷 申永辉 皮永华 高攀 张婷婷 | |
| 课例研究起止时间 | 2016年10月8日至2016年12月20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