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南昌大学 2009~2010学年化工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4:11:12
文档

南昌大学 2009~2010学年化工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南昌大学2009~2010学年期末考试试卷试卷编号:9045(B)卷课程编号:H5801001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考试形式:闭卷适用班级:应用化学姓名:学号:班级:学院:理学院专业:应用化学考试日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十总分累分人签名题分100得分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或破损。如有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得分评阅人1.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____,吸收推动力____。(
推荐度:
导读南昌大学2009~2010学年期末考试试卷试卷编号:9045(B)卷课程编号:H5801001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考试形式:闭卷适用班级:应用化学姓名:学号:班级:学院:理学院专业:应用化学考试日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十总分累分人签名题分100得分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或破损。如有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得分评阅人1.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____,吸收推动力____。(
南昌大学 2009~2010学年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 9045 ( B )卷

课程编号:H5801001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       考试形式: 闭卷                             

适用班级: 应用化学     姓名:             学号:          班级:                            

学院:    理学院         专业:    应用化学         考试日期:              

题号总分累分人 签名

题分 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6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或破损。如有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填空题(每题 3分,共 30 分)           

得分评阅人
 
1. 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____,吸收推动力____。(增大,减小,不变)  

2. 双膜理论认为,吸收阻力主要集中在界面两侧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中。

3.对不饱和湿空气,干球温度____湿球温度,露点温度____湿球温度。

4.  饱和液体进料时,q=        ;L′=          ;V′=            。

5.  在连续精馏塔中,进行全回流操作,已测得相邻两板上液相组成分别为x n-1 =0.7,xn =0.5 (均为易挥发组份摩尔分率)。已知操作条件下相对挥发度=3,则yn=          ,x*n=         , 以液相组成表示的第n板的单板效率Em=          。                

6.  某二元物系的相对挥发度α=3,在具有理论板的精馏塔内于全回流条件下作精馏塔操作,已知xn=0.3,则yn-1=         (由塔顶往下数)  

7.  某泡点进料的连续精馏塔,已知其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80x+0.172,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1.3x-0.018,则回流比 R=       ,馏出液组成xD=___  __,原料组成xf=________.釜液组成xw=________.            

8.  简单蒸馏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

9.  若原料组成、料液量、操作压力和最终温度都相同,二元理想溶液的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相比较的结果有:(1) 所得馏出物平均浓度______;(2) 所得残液浓度______;(3) 馏出物总量______。

10. 精馏塔结构不变,操作时若保持进料的组成 、流率、热状况及塔顶流率一定,只减少塔釜的热负荷,则塔顶______,塔底______,提馏段操作线斜率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得分

评阅人
 
1. 为使脱吸操作易于进行,通常可采用(    )或(    )。

               A. 升温;    B. 加压;    C. 减压;    D. 降温;

2. 对处理易溶气体的吸收,为较显著地提高吸收速率,应增大 (    )的流速。

               A. 气相;    B. 液相;   C. 气液两相;

3. 根据双膜理论,吸收质从气相主体转移到液相主体整个过程的阻力可归结为(    )。A. 两相界面存在的阻力; B.气液两相主体中的扩散的阻力;

              C. 气液两相滞流层中分子扩散的阻力;

4. 将不饱和的空气在总压和湿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湿空气的(    )。

              A. 湿球温度;   B. 绝热饱和温度;    C. 露点

5. 空气的饱和湿度H 是湿空气的如下参数的函数:(    ) 。

              A. 总压及干球温度;   B. 总压及湿球温度;

C. 总压及露点;       D. 湿球温度及焓。

6. 对处理易溶气体的吸收,为较显著地提高吸收速率,应增大 (    )的流速。

               A. 气相;    B. 液相;   C. 气液两相;

7. 根据双膜理论,吸收质从气相主体转移到液相主体整个过程的阻力可归结为(    )。

              A. 两相界面存在的阻力; B.气液两相主体中的扩散的阻力;

              C. 气液两相滞流层中分子扩散的阻力;

8. 将不饱和的空气在总压和湿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湿空气的(    )。

              A. 湿球温度;   B. 绝热饱和温度;    C. 露点

9.某二元理想溶液的连续精馏塔,馏出液组成为xA=0.96(摩尔分率)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5x+0.24.该物系平均相对挥发度α=2.2,此时从塔顶数起的第二块理论板上升蒸气组成为 y2=(    ).

A. 0.927;    B. 0.527;    C. 0.972

10. 空气的饱和湿度H 是湿空气的如下参数的函数:(    ) 。

              A. 总压及干球温度;   B. 总压及湿球温度;

     C. 总压及露点;       D. 湿球温度及焓

三、计算题(共 17 分)           

得分

评阅人
 
   在常压逆流操作的填料塔内,用纯溶剂S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可溶组分A 。入塔气体中A 的摩尔分率为0.03,要求吸收率为95%。 已知操作条件下的解吸因数为0.8 ,物系服从亨利定律,与入塔气体成平衡的液相浓度为0.03(摩尔分率)。 试计算:

    (1)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倍数;  (2)出塔液体的浓度;

    (3)完成上述分离任务所需的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 。

四、计算题(共 17 分)           

得分

评阅人
 
分离苯和甲苯混合液,进料组成为0.4,馏出液组成为0.95,残液组成为0.05(以上组成均为苯的摩尔分率)。苯对甲苯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44。泡点进料,塔顶冷凝器为全凝器,塔釜为间接蒸汽加热。试求:  (1) 最小回流比;

  (2) 若回流比取最小回流比的1.5倍,列出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3) 列出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五、计算题(共 16 分)           

得分

评阅人
 
附图为某物料在时的平衡曲线。设物料的含水量为

,若与的空气接触,试划分该物料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

                                附图

文档

南昌大学 2009~2010学年化工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南昌大学2009~2010学年期末考试试卷试卷编号:9045(B)卷课程编号:H5801001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考试形式:闭卷适用班级:应用化学姓名:学号:班级:学院:理学院专业:应用化学考试日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十总分累分人签名题分100得分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或破损。如有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得分评阅人1.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____,吸收推动力____。(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