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石家庄市1:1000比例尺数码航摄成图
(数据采集、编辑、入库)
产 品 | 名 称 | 航测成图(采集、编辑、入库) | ||
比例尺 | 1:1000 | 图幅数量 | 2009幅 | |
生产单位 | ||||
报告撰写人(签名): 2007 年 11 月19日 | ||||
检查部门结论: 职务: 签章 : 2007 年 月 日 | ||||
技术负责人意见: 职务: 签章 : 2007 年 月 日 | ||||
行政领导意见: 职务: 签章 : 2007 年 月 日 | ||||
备注: |
2 检查工作概况··················1
3 检查的技术依据·················1
4 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2
4.1 空三加密················· 4
4.2 数据采集················· 5
4.3 数据编辑··················5
4.4 数据入库··················5
4.5 其它方面的检查···············5
5 质量统计和检查结论···············5
5.1 质量统计··················5
5.2 检查结论··················5
1 质量检查任务概述
Xxxxxxxxx航测成图项目是小xxxxx市国土资源局为满足小xxxxx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工作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需要所开展的一项重大测绘工程,工程施测范围为xxxxxxx市2环以外3环以里及周边区域,施测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测区所处区域绝大部分为平原,地势平坦,西部有部分丘陵或山地。
该工程由xxxxxxxxx完成航测内业采集、编辑、入库等工作。主要生产部门为遥感一部、遥感二部。 质检处依据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安排专职检查人员对提交的测绘成果进行了过程抽查和最终检查。
检查的主要工作量如下
1:1000数码航测成图采集、编辑、入库。
1:1000比例尺图幅 2009幅(1948整幅 + 61半幅),更新1:500后的图幅29幅,约500平方公里。
2 检查工作概况
本工程在遥感一部、遥感二部检查的基础上,原质量检查处安排王俊肖为项目检查负责人,于2006年10月开始至2007年11月结束,对分批提交的成果进行了过程抽查和最终检查。
检查人员构成:
3 检查的技术依据
该项目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为:xxxxxx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高程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采用0.5 米,西部丘陵山区(少数)为1米。
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GB 7930-87《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 测量内业规范》
4)GB 7931-87《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5)GB 15967-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数字化测图规范》
6)GB/T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7)GB 14804-9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8)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9)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数据标准化规范化设计方案
数据库设计方案
数据预处理方案
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系统测试验收报告
系统工作技术总结报告
4 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
4.1 空三加密
利用相片控制测量成果,在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对整个测区的全部航空相片进行了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观测,利用PATA_B实施了空三解算,该项工作采用分区方式进行,根据生产进度的需要,结合测区形状进行了适当分区,分区大小以12*5为基本依据,并在需要时适当外扩了加密分区。整个测区共划分了26个加密分区,完成相片加密成果1788片。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成果主要的应用包括3个方面:对整个测区中的全部野外像控成果通过空三解算的方式进行了检核,检核过程中发现个别时间段内野外GPS RTK测量成果有飘移失真现象(1个RTK测量小组的8小时内的测量数据),对这部分成果进行了复测,对于所有经检核合格的外业成果经空三过程解算出控制点相方坐标和外方位元素,提供全数字摄影测量模型恢复使用,对个别缺少野外像控点的相片进行了加密计算,同样提供加密点的物方相方坐标以及外方位元素,提供全数字摄影测量模型恢复使用。
4.2 数据采集
采用JX4和Virtuozo两种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直接利用空三解算成果进行模型恢复后,首先进行像控点的精度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进行地物地貌相关要素的采集,采集以图幅为单位进行,图幅内不同像对间要进行接边精度检查。其中长安区、新华区由我院遥感2部在JX4上完成,桥西区、裕华区由我院遥感1部在Virtuozo完成。
对西部山区和平原区域内的个别小山丘采用航测内业的方法测绘了等高线和高程点要素,其他地区由野外实测高程信息。同时,适当外扩作业范围50米,以实现与已成图区域形成重叠带,利于两期数据的接边处理工作的开展。
对于航测原图的采集,其质量控制内容包括:像对间地物接边误差最大不超过2倍中误差,通过统计结果分析认为本测区像对间接边差绝大部分小于0.6米,对地物地貌的采集精度全部在作业室内部由检查员在模型上进行了复查,保证了采集原图要素不丢不漏,同时采集精度也得到了最基本的全面的有效控制对于完成的航测原图,由我院质检查处采用野外实测的方法进行了精度检查,抽查图幅均匀分布在整个测区,检查内容包括地物的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共抽查图幅104幅,所有图幅的精度指标全部符合设计要求,对以图幅为单位的精度指标(中误差)取平均数进行统计计算的结果为:相对精度0.22m: 绝对精度0.24m,通过这样的实地测量方法来检测采集原图的精度,进一步保证了提供给航测外业工序使用的航测原图符合设计精度要求。
4.3 数据编辑
利用已完成的航测原图成果和航测外业调绘成果,进行了地形图的数据编辑,采用开思2002为作业平台,根据本项目要素的编码要求统一进行要素编码处理,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地物地貌要素关系的处理、调绘补测要素的处理、外业地貌高程信息的处理、房檐改正、要素编码处理、文字注记、图幅接边(包括与已成图接边)等,同时对调绘成果中存在的地理名称、图幅名称进行了统一,对编辑过程中发现的外业遗留问题及时通知外业生产队伍进行了修补测处理。
地形图数据的编辑成果经作业员自检、作业室检查员检查、质检处检查共三级的100%检查控制,包括图面检查和数据编码检查,并通过2次开发的检查程序对要素编码进行了自动检查。
对最终完成的地形图数据成果,再次采用野外测量的方式进行精度检查,共抽查图幅133幅,所有图幅的精度指标全部符合设计要求,对以图幅为单位的精度指标(中误差)取平均数进行统计计算的结果为:相对精度0.26m: 绝对精度0.28m,同时对地形图各类要素的表示方法、地理名称注记等进行野外巡视检查,未发现较大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修补测,检查结果合格。
4.4 数据入库
经与市国土资源局项目办、国土局规划院协商,由我院在已成图的基础上完成建筑物和植被两类要素的面结构拓扑处理,以上两类要素在地形图生产过程中,其编码信息存放在线结构中,不能直接满足数据建库的需要,为此,我院组织开发与生产人员,采用自动与半自动结合的方式,利用ArcGIS系统平台,分别构建了以上两类要素的面拓扑结构,成果实现了要素边线信息到面结构要素上的传递,既保证了数据质量,又保证了项目工期。对该数据成果,我院生产部门和质检处分级进行了检查。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了及时的修改处理。
4.5 其它方面的检查
与已成图数据接边,尽管采用了外沿50米的生产方式,由于地物变化的复杂性,以及已成图作业范围没有采用明显的现状地物为分界线,仍然出现了不能合理接边的现象,在当前的数据生产阶段该问题只能遗留下来,留待后期的修补测统一处理。
5 质量统计和检查结论
5.1质量统计
依据《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对该工程测绘产品进行了检查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26个加密分区,完成相片加密成果1788片。
b) 完成的航测原图立体抽查1005幅。
c) 完成的航测原图地物的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共抽查图幅104幅,所有图幅的精度指标全部符合设计要求,对以图幅为单位的精度指标(中误差)取平均数进行统计计算的结果为:相对精度0.22m: 绝对精度0.24m
d) 最终完成的地形图图纸2009幅,更新1:500后的图幅29幅。
e) 最终完成的地形图数据成果精度检查,共抽查图幅133幅,所有图幅的精度指标全部符合设计要求,对以图幅为单位的精度指标(中误差)取平均数进行统计计算的结果为:相对精度0.26m: 绝对精度0.28m。
以上限查均在设计限查范围内,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5.2 检查结论
经检查该批产品资料齐全,测量所使用的仪器检定符合要求,观测、记录及计算方法正确,各项精度指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结论:
各项成果资料,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根据《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本工程测绘成果评定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