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默写(共3小题,满分25分)
1.(8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越明年, ,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2)登斯楼也, ,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3)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4)临溪而渔, ,酿泉为酒, ……(《醉翁亭记》)
(5)李白在《行路难》中以“ , ,”两句表现自己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6)突破时间局限,来日自有聚:打通空间阻隔,借月以传情。我们可以用苏轼《水调歌头》中“ , ”表达。
(7)李商隐的《无题》中写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 。
2.(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你渴望倾诉,世界却装聋作哑,没有人听得见你声嘶力竭的呐喊;当你疲惫不堪,麻烦与困境却前仆后继,仿佛将你置入无边的孤独旷野。这个时候,多少人憧憬拥有飞鸟一般的翅膀,只为逃离眼前,为烦恼的心魂寻求一个暂能安息的荫庇。而有的人原本就长着强有力的翅膀,因凡心未□(mǐn)而坠落人间,折断了翅膀,例如我就是。他们扇动折断的翅膀,奋力飞起,却又□(diē)落下来。但翅膀一定会痊愈,我仍会□(zhèn)翅高飞。
(节选自《名人传》,有改动)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凡心未 (mǐn)
② (diē)落
③ (zhèn)翅高飞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旷 (A.kuàng B.guǎng)
②折 (A.zhé B.shé)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嘶力竭 B.前仆后继 C.憧憬 D.荫庇
3.(9分)语文实践活动。
春节即将到来,你所在年级准备组织评选优秀民俗文化遗产项目,你所在班级以“泰州春节民俗”为项目撰写申请报告,请你也来参与吧。
【品诗句知民俗】
(1)你班同学搜集了一首关于写春节的古诗,请列举诗中的民俗活动。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民俗活动:
【编短信添民俗】
(2)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时“拜年”主要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等内容。而今,拜年习俗不断增添形式,例如电话拜年,微信、短信拜年等。
请你用一句话编辑一条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的短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祝福短信:
【邀专家讲民俗】
(3)年级组邀请泰州民俗学会王会长为同学们介绍泰州地区春节饮食民俗的发展史。会议结束后,学生会张亮为感谢王会长起草了一份感谢信。
感谢信中有三处错误:一处语病(画线句①),一处表达不得体(画线句②),一处格式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王会长:
您好!
衷心感谢您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春节饮食习俗的盛宴。您的讲座词雅句优,精彩绝伦,尤其是您在讲座中传达出的深厚文化气息,①不但让我们对家乡的其他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激起了我们对家乡饮食习俗的热爱。②同学们由衷地向您表示祝贺并期盼再次聆听您的文化讲座。
最后,祝您身体安康,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2019年1月20日
×××中学学生会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二.古诗词赏析(共2小题,满分25分)
4.(9分)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苏绾①
杜审言
知君本翩额,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
[注释]①: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指文字、书籍、文章等。②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③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
(1)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找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 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稍西
②相顾而惊
③声切切不已
④二三子不得寐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之语,愕而顾 |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B.如蜗鼠缭饶,乃得出 |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
C.山风飒然而至 |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
D.因追忆之 | 未若柳繁因风起(《咏雪》) |
①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②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资料卡:蹑①踩,踏。②穿(鞋袜)。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5)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28分)
6.(12分)
长处 难处 好处
①回乡时曾问邻里一位百岁老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人与人究竟如何相处?老人平静而淡定地说:“其实最管用最简单的态度就是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静静想一想,这不失为人生之真谛,也不失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相安之术。
②多看人长处,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列子•说符》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觉得那个人无论是走路的样子,还是脸色,抑或是说话的样子,都像是偷斧的人。后来,他找到了斧子,又遇到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觉得他走路的样子、脸色、说话都不像是偷斧的人。现实中,有的人或先入为主看人,或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或干脆门缝里看人,等等,结果不是把人看歪了,就是把人看扁了,或者把人看坏了。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在担任中组部时,曾一再告诫,要树立一个观念,要看干部的长处,你要光看他的短处,没有一个可用之人了,必须发现他的长处,这样我们才能使用每个人的长处。全面而不是片面,动态而不是僵化,具体而不是抽象,发展而不是静止地看待他人,就能看到一个生动鲜活的人,一个丰富多彩的人,一个可用有益的人。
③多帮人难处,既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情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与人之间就应当互相帮助,携手前行。所谓“跌倒的老人扶不扶”“陌生人的求助帮不帮”,说到底都是一些“伪命题”。现实中就曾发生过让人唏嘘和感慨的故事:某人路过河边,见一小孩落水没有立即下水救援,当他回家没有找到儿子后,方才返回出事河道,发现溺水的正是自己的儿子,再将儿子从水中救起,为时已晚,小孩已溺水身亡。从根本上说,帮人就是帮己,我为人人就是人人为我。今天我帮人,等于明天人帮我。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难处,有各式各类的苦痛,特别是,我国还有很多生活在山高水冷、地僻天远的贫困人口,不少人都眼巴巴渴望着得到帮助。常怀惦记之心,常抱揪心之情,尽己所能,帮人所难,解人燃眉之急,助人成功之臂,可以说是积德行善,更是提升做人的境界。
④多想人好处,既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修养。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是个人努力和贵人相助、高人指点、友人帮衬、家人支持的共同结果。然而,现在有的人取得了一些成功,满脑子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不容易,一开口就是自己多么努力,多么艰辛,充其量再夸上几句自己的家人,他们看不到也想不起组织和他人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和好处,有的甚至还会反过来念念不忘谁谁谁难、排挤、打压过自己,耿耿于怀某某某妒忌、诬陷、诽谤过自己,等等。于是总是愤愤不平,委屈难消。知恩、感恩、报恩,是一种修养,是做人的美德和本色,对于那些在危难时、关键处、重要时帮助过自己的人,不可、不该更不能忘却。心存感恩不能只是说得好听,唱得动听,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这样做了,实际上既心安,又理得,还为自己加分。
⑤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则多一种祥和,多一份快乐,多一片天地,健康良性的“朋友圈”则会越扩越大,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3)为证明中心论点,文章搜集了哪些论据?请简要概括。
(4)第②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7.(16分)
河道,河道
罗 铮
①小河睡得早。月上柳梢头,鼾声均匀响起,整夜不息。
②小河醒得也早。天蒙蒙亮,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插满了水桶,铁的,塑料的,红的,绿的,蓝的。映在河里的面孔青涩,秀气,睡眼惺忪。返回的路上,河水上下颠簸,晃醒整座村庄。走完了这道程序,一天便正式拉开帷幕,砍柴,洗漱,做饭,喂鸡,种田等环节方能陆续开启。
③小河真的小。仅仅三四米宽,任何一张地图上都不会出现蛛丝马迹。细碎的鹅卵石密布,水与石头撞击出条条波纹。三两枯枝四仰八叉。水流清澈见底,浅到孩子们嬉戏玩耍,根本用不着大人看管。
④小河没有方向。它来自何方,去往哪里?我不止一次问过乡人,每次都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它就像一个过客,忽然间出现在村头,默默流向村尾,又不知所终。我只知道,它的到来,浇灌了数百亩粮田,养活了四百多户村民,淘米,洗菜,浣衣,洗澡,做酒,样样不可或缺。
⑤小河也没有名号。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村民,怎么就没有想起给小河安个名号?抑或曾经有过,却又不便记忆而被自然淘汰?
⑥尽管如此,小河的威望依然十足。虽然地理位置偏于村南,但它足以堪当全村的中心。村里的每一个人都与小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男人们下工路上,掬一捧水往脸上一浇,疲乏顿减。女人们三五成群蹲在河边,边在搓衣板上搓洗,边闲话村头逸事。孩子们追逐打闹,没一会儿准蹦进河里,头发上水花飞溅。它流淌着一批又一批童年、中年和老年,每个人从小到大的历程,记下的,忘却的,在小河的密码库里统统可以找到。
⑦千百年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着。一代又一代罗氏、黄氏后裔从小河旁进进出出,或衣锦还乡光耀门楣,或富甲一方腰缠万贯,或庸碌无为平淡一生,或寒衣素食惨淡度日。
⑧亭台楼阁,山川河流,但凡稍有名气,总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纵情歌咏。可是,小河名不见经传。它也有精美的发饰﹣﹣岸边的竹林排开一道墨绿的幕帘,风一吹,竹叶飒飒做响。或许在久远的古代,小河拥有更加宽阔的流域,能把青黛色绵延的山峦收紧,浮出阔叶林的斜影。但仍然不足以吸引诗人的脚步。它没有任何怨言,静静地蜿蜒,九曲十八弯,滋养着村庄的代际更替与喜怒哀乐。
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淙淙流淌的小河,没有人知道它的河道究竟是何走向。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任岁月仓皇,我自沉静。它全方位印刻着村庄的春夏秋冬,映射着子丑寅卯等各个时辰的衣着,装载着晴雨雪雾的雄奇瑰丽,暗藏了大量的古老因子,早已超越了“器”的局限,从一个提供基本生存物料的源头,升华为整村人的精神图腾。它已经化成血液,在所哺育的众多身体里长久寄存,时不时汩汩冒几个泡,异乡的游子便乡愁四溢。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流是生物学,也是社会学,更是哲学。游走于丛山密林之间,每逢开阔地,便散落鎏光的村舍。全村的生命得以发育,健壮,洗礼。它的沉默,潜藏着丰厚的生命之道。
⑪村庄的夜,黑得纯粹。一缕月色笼罩四野。万籁俱静。唯一的声响,是水。平缓,有力。我听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如果说每个生命都是观摩世界的一个切面,那么整条河道将是怎样的集大成者。
⑫河道,河道,谜之河道。
(1)千百年来,流经村庄的是一条怎样的小河?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①天蒙蒙亮,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插满了水桶,铁的,塑料的,红的,绿的,蓝的。(分析加点词的含义)
②它已经化成血液,在所哺育的众多身体里长久寄存,时不时汩汩冒几个泡,异乡的游子便乡愁四溢。(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加以赏析)
(3)文章结尾为什么再一次描写村庄的夜色?请简要分析。
(4)文章第⑧段为什么提到“亭台楼阁,山川河流”?
(5)文章为什么说“河流……更是哲学”?请简要分析。
四.多选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8.(4分)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A.凡尔纳是法属圭亚那的科幻小说家,被公认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是他“海洋三部曲”之后的又一力作。
B.在印度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我”看到尼摩艇长独自用斧头与章鱼顽强肉搏,最终击退了章鱼。
C.《儒林外史》将针砭时弊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的叙述中,小说中无论是、儒者、名士,还是市井小民,都跃然纸上。
D.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做官后,不顾结发妻子,不念旧日友情、吹嘘抬高自己,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E.《西游记》:“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这是对孙悟空的精彩刻画。
9.(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那些曾温暖过我们心灵的人,湿润过我们眼睛的事,那些不容亵dú( )的快乐日子,从尘封的记忆里拣出来细细擦拭,总会有些令人涕( )泗横流。四季总是在生命里 甲 (A.轮回 B.轮流),无论是轻松放开还是 乙 (A.深沉 B.沉吟)不已,生活从来不会为谁稍稍停歇过,它终将继续下去。从容淡定地对待我们的生活吧,过去的就让它成为过去,只要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才能让生活更精彩。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亵dú 涕 泗横流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 乙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只要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才能让生活更精彩。
修改句: 。
五.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
10.(60分)深思熟虑,字斟句酌,成就的是考场上完美的答卷;万物复苏,草木蔓发,显现的是自然中完美的答卷;披荆斩棘,战胜自我,抒写的是人生里完美的答卷;砥砺奋进,锲而不舍,铸就的是时代中完美的答卷……每一份答卷都浸着汗水,藏着耕耘,透着收获。
根据上文的含义,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默写(共3小题,满分25分)
1.(8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越明年, 政通人和 ,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2)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3)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4)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5)李白在《行路难》中以“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两句表现自己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6)突破时间局限,来日自有聚:打通空间阻隔,借月以传情。我们可以用苏轼《水调歌头》中“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表达。
(7)李商隐的《无题》中写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 。
【解答】答案:
(1)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注意“具”的书写)
(2)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注意“谗”的书写)
(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4)溪深而鱼肥 泉香而酒洌(注意“洌”的书写)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意“婵”的书写)
(7)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你渴望倾诉,世界却装聋作哑,没有人听得见你声嘶力竭的呐喊;当你疲惫不堪,麻烦与困境却前仆后继,仿佛将你置入无边的孤独旷野。这个时候,多少人憧憬拥有飞鸟一般的翅膀,只为逃离眼前,为烦恼的心魂寻求一个暂能安息的荫庇。而有的人原本就长着强有力的翅膀,因凡心未□(mǐn)而坠落人间,折断了翅膀,例如我就是。他们扇动折断的翅膀,奋力飞起,却又□(diē)落下来。但翅膀一定会痊愈,我仍会□(zhèn)翅高飞。
(节选自《名人传》,有改动)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凡心未 泯 (mǐn)
② 跌 (diē)落
③ 振 (zhèn)翅高飞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旷 A (A.kuàng B.guǎng)
②折 A (A.zhé B.shé)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声嘶力竭 B.前仆后继 C.憧憬 D.荫庇
【解答】答案:
(1)①泯
②跌
③振
(2)①A。
②A。
(3)B。
3.(9分)语文实践活动。
春节即将到来,你所在年级准备组织评选优秀民俗文化遗产项目,你所在班级以“泰州春节民俗”为项目撰写申请报告,请你也来参与吧。
【品诗句知民俗】
(1)你班同学搜集了一首关于写春节的古诗,请列举诗中的民俗活动。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民俗活动: 围炉守岁、饮酒消夜、分赠喜钱、点爆竹、换桃符、听乐曲。
【编短信添民俗】
(2)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时“拜年”主要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等内容。而今,拜年习俗不断增添形式,例如电话拜年,微信、短信拜年等。
请你用一句话编辑一条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的短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祝福短信: 示例1: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明天繁荣昌盛;
示例2:祖国是春天,给我们温暖。
【邀专家讲民俗】
(3)年级组邀请泰州民俗学会王会长为同学们介绍泰州地区春节饮食民俗的发展史。会议结束后,学生会张亮为感谢王会长起草了一份感谢信。
感谢信中有三处错误:一处语病(画线句①),一处表达不得体(画线句②),一处格式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王会长:
您好!
衷心感谢您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春节饮食习俗的盛宴。您的讲座词雅句优,精彩绝伦,尤其是您在讲座中传达出的深厚文化气息,①不但让我们对家乡的其他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激起了我们对家乡饮食习俗的热爱。②同学们由衷地向您表示祝贺并期盼再次聆听您的文化讲座。
最后,祝您身体安康,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2019年1月20日
×××中学学生会
第一处: 将“不但”“而且”前后的内容进行调换;
第二处: 删去“向您表示祝贺并”;
第三处: 调换署名和日期的位置。
【解答】答案:
(1)围炉守岁、饮酒消夜、分赠喜钱、点爆竹、换桃符、听乐曲。
(2)示例1.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明天繁荣昌盛;示例2.祖国是春天,给我们温暖。
(3)第一处:将“不但”“而且”前后的内容进行调换;
第二处:删去“向您表示祝贺并”;
第三处:调换署名和日期的位置。
二.古诗词赏析(共2小题,满分25分)
4.(9分)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苏绾①
杜审言
知君本翩额,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
[注释]①: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指文字、书籍、文章等。②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③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
(1)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诗中突出“翩翩”写出了苏绾文采出众,才华横溢。正因为苏绾翩翩,才被元帅聘为。这样的写法更突出了友人的风度与才干,而诗人对友人的倾慕与留恋就蕴含其间,不言而喻了。根据注释“”指“文字、书籍、文章等”。“翩翩”其中一个义项是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据此,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从设想红粉佳人计日而待丈夫的归期,委婉而又风趣地劝说友人切勿留恋边庭,应尽早归家团聚,表面上说妻子不忍分离,实则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盼友人早归。
答案:
(1)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
(2)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绾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
译文:
《赠苏绾》
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漂亮,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家中妻子将一天一天计算着分离的日子,燕支山下你千万不要长年滞留哪。
5.(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找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 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稍西 向西
②相顾而惊 看
③声切切不已 停止
④二三子不得寐 睡觉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与之语,愕而顾 |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B.如蜗鼠缭饶,乃得出 |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
C.山风飒然而至 |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
D.因追忆之 | 未若柳繁因风起(《咏雪》) |
①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②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资料卡:蹑①踩,踏。②穿(鞋袜)。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5)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断句为: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①句意:稍稍往西。西:向西。
②句意:他大家惊慌相视。顾:看。
③句意: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已:停止。
④句意: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寐:睡觉。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他/动词,到;
B.才/竟然;
C.表修饰/表修饰;
D.于是/乘,趁。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布袍,穿着布袍。蹑履,穿着鞋子。句意:有僧人穿着布袍踩着鞋子前来相迎。
②重点词语:知,知道。何境,什么地方。句意:不知道身在何处。
(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可知,作者写景细致描绘,比喻摹写物形,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最后写南阳名士刘子骥“欣然规往”,但“未果”,更增强了这个虚幻故事的真实感,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答案:
(1)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①向西 ②看 ③停止 ④睡觉
(3)C
(4)①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
②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5)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迫求。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28分)
6.(12分)
长处 难处 好处
①回乡时曾问邻里一位百岁老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人与人究竟如何相处?老人平静而淡定地说:“其实最管用最简单的态度就是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静静想一想,这不失为人生之真谛,也不失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相安之术。
②多看人长处,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列子•说符》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觉得那个人无论是走路的样子,还是脸色,抑或是说话的样子,都像是偷斧的人。后来,他找到了斧子,又遇到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觉得他走路的样子、脸色、说话都不像是偷斧的人。现实中,有的人或先入为主看人,或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或干脆门缝里看人,等等,结果不是把人看歪了,就是把人看扁了,或者把人看坏了。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在担任中组部时,曾一再告诫,要树立一个观念,要看干部的长处,你要光看他的短处,没有一个可用之人了,必须发现他的长处,这样我们才能使用每个人的长处。全面而不是片面,动态而不是僵化,具体而不是抽象,发展而不是静止地看待他人,就能看到一个生动鲜活的人,一个丰富多彩的人,一个可用有益的人。
③多帮人难处,既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情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与人之间就应当互相帮助,携手前行。所谓“跌倒的老人扶不扶”“陌生人的求助帮不帮”,说到底都是一些“伪命题”。现实中就曾发生过让人唏嘘和感慨的故事:某人路过河边,见一小孩落水没有立即下水救援,当他回家没有找到儿子后,方才返回出事河道,发现溺水的正是自己的儿子,再将儿子从水中救起,为时已晚,小孩已溺水身亡。从根本上说,帮人就是帮己,我为人人就是人人为我。今天我帮人,等于明天人帮我。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难处,有各式各类的苦痛,特别是,我国还有很多生活在山高水冷、地僻天远的贫困人口,不少人都眼巴巴渴望着得到帮助。常怀惦记之心,常抱揪心之情,尽己所能,帮人所难,解人燃眉之急,助人成功之臂,可以说是积德行善,更是提升做人的境界。
④多想人好处,既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修养。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是个人努力和贵人相助、高人指点、友人帮衬、家人支持的共同结果。然而,现在有的人取得了一些成功,满脑子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不容易,一开口就是自己多么努力,多么艰辛,充其量再夸上几句自己的家人,他们看不到也想不起组织和他人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和好处,有的甚至还会反过来念念不忘谁谁谁难、排挤、打压过自己,耿耿于怀某某某妒忌、诬陷、诽谤过自己,等等。于是总是愤愤不平,委屈难消。知恩、感恩、报恩,是一种修养,是做人的美德和本色,对于那些在危难时、关键处、重要时帮助过自己的人,不可、不该更不能忘却。心存感恩不能只是说得好听,唱得动听,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这样做了,实际上既心安,又理得,还为自己加分。
⑤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则多一种祥和,多一份快乐,多一片天地,健康良性的“朋友圈”则会越扩越大,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3)为证明中心论点,文章搜集了哪些论据?请简要概括。
(4)第②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本文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结尾再次强调论点。
(2)本题考查首段作用。细读本文首段可知,本段从与一位百岁老人的聊天说起,引出文本中心论点:人与人相处,要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同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3)本题考查论据的概括。文章第②段主要列举了《列子•说符》中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和陈云同志的故事;属于事实论据;第③段写某人看见落水儿童不救,结果是自己儿子溺水而亡的事例,运用的是举例论证,论证了“多帮人难处,既是﹣种胸怀,更是﹣种情怀”的观点。属于事实论据;第③段“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属于道理论据。
(4)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第②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列举了《列子•说符》中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和陈云同志的故事,论证了“多看人长处,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的观点。
答案:
(1)人与人相处,要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
(2)文章以与百岁老人聊天的形式写起,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同时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3)事实论据,列举了《列子•说符》中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和陈云同志的故事;道理论据,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
(4)举例论证,列举了《列子•说符》中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和陈云同志的故事,生动有力的论证了“多看人长处,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的观点
7.(16分)
河道,河道
罗 铮
①小河睡得早。月上柳梢头,鼾声均匀响起,整夜不息。
②小河醒得也早。天蒙蒙亮,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插满了水桶,铁的,塑料的,红的,绿的,蓝的。映在河里的面孔青涩,秀气,睡眼惺忪。返回的路上,河水上下颠簸,晃醒整座村庄。走完了这道程序,一天便正式拉开帷幕,砍柴,洗漱,做饭,喂鸡,种田等环节方能陆续开启。
③小河真的小。仅仅三四米宽,任何一张地图上都不会出现蛛丝马迹。细碎的鹅卵石密布,水与石头撞击出条条波纹。三两枯枝四仰八叉。水流清澈见底,浅到孩子们嬉戏玩耍,根本用不着大人看管。
④小河没有方向。它来自何方,去往哪里?我不止一次问过乡人,每次都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它就像一个过客,忽然间出现在村头,默默流向村尾,又不知所终。我只知道,它的到来,浇灌了数百亩粮田,养活了四百多户村民,淘米,洗菜,浣衣,洗澡,做酒,样样不可或缺。
⑤小河也没有名号。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村民,怎么就没有想起给小河安个名号?抑或曾经有过,却又不便记忆而被自然淘汰?
⑥尽管如此,小河的威望依然十足。虽然地理位置偏于村南,但它足以堪当全村的中心。村里的每一个人都与小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男人们下工路上,掬一捧水往脸上一浇,疲乏顿减。女人们三五成群蹲在河边,边在搓衣板上搓洗,边闲话村头逸事。孩子们追逐打闹,没一会儿准蹦进河里,头发上水花飞溅。它流淌着一批又一批童年、中年和老年,每个人从小到大的历程,记下的,忘却的,在小河的密码库里统统可以找到。
⑦千百年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着。一代又一代罗氏、黄氏后裔从小河旁进进出出,或衣锦还乡光耀门楣,或富甲一方腰缠万贯,或庸碌无为平淡一生,或寒衣素食惨淡度日。
⑧亭台楼阁,山川河流,但凡稍有名气,总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纵情歌咏。可是,小河名不见经传。它也有精美的发饰﹣﹣岸边的竹林排开一道墨绿的幕帘,风一吹,竹叶飒飒做响。或许在久远的古代,小河拥有更加宽阔的流域,能把青黛色绵延的山峦收紧,浮出阔叶林的斜影。但仍然不足以吸引诗人的脚步。它没有任何怨言,静静地蜿蜒,九曲十八弯,滋养着村庄的代际更替与喜怒哀乐。
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淙淙流淌的小河,没有人知道它的河道究竟是何走向。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任岁月仓皇,我自沉静。它全方位印刻着村庄的春夏秋冬,映射着子丑寅卯等各个时辰的衣着,装载着晴雨雪雾的雄奇瑰丽,暗藏了大量的古老因子,早已超越了“器”的局限,从一个提供基本生存物料的源头,升华为整村人的精神图腾。它已经化成血液,在所哺育的众多身体里长久寄存,时不时汩汩冒几个泡,异乡的游子便乡愁四溢。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流是生物学,也是社会学,更是哲学。游走于丛山密林之间,每逢开阔地,便散落鎏光的村舍。全村的生命得以发育,健壮,洗礼。它的沉默,潜藏着丰厚的生命之道。
⑪村庄的夜,黑得纯粹。一缕月色笼罩四野。万籁俱静。唯一的声响,是水。平缓,有力。我听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如果说每个生命都是观摩世界的一个切面,那么整条河道将是怎样的集大成者。
⑫河道,河道,谜之河道。
(1)千百年来,流经村庄的是一条怎样的小河?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①天蒙蒙亮,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插满了水桶,铁的,塑料的,红的,绿的,蓝的。(分析加点词的含义)
②它已经化成血液,在所哺育的众多身体里长久寄存,时不时汩汩冒几个泡,异乡的游子便乡愁四溢。(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加以赏析)
(3)文章结尾为什么再一次描写村庄的夜色?请简要分析。
(4)文章第⑧段为什么提到“亭台楼阁,山川河流”?
(5)文章为什么说“河流……更是哲学”?请简要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解答此题注意段落的中心句,根据文中的“小河真的小”“小河没有方向”“小河也没有名号”“尽管如此,小河的威望依然十足”等句子可提炼出答案。
(2)①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时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情感。“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来突出小河的作用巨大;“插满了水桶”说明了打水的人很多,人们需要河水的滋养。
②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汩汩”是一个拟声词,结合后句“异乡的游子便乡愁四溢”,可知“汩汩”是为了形象地表现身在异乡的人对小河的思念。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结构上看,这段话与“小河睡得早。月上柳梢头,鼾声均匀响起,整夜不息”相照应;从内容上看,“我听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表现了河水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4)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第⑧段中“亭台楼阁,山川河流,但凡稍有名气,总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纵情歌咏。可是,小河名不见经传。”将文人墨客对待“亭台楼阁,山川河流”和“小河”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来突出小河“没有任何怨言,静静地蜿蜒,九曲十八弯,滋养着村庄的代际更替与喜怒哀乐”的优秀品格。
(5)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这个句子位于文章结束部分,可结合前文的内容来分析理解。从前文写河流的作用处,可知“河流是生物学”指的是河流对村人的哺育作用;“河流是社会学”指它见证了村庄的成长;“河流是哲学”指的是河流蕴含着生命的哲理。
答案:
(1)很小;没有方向;没有名号;位置偏但威望十足。
(2)小河分支多,打水的人多,小河对村里人生活的重大作用。
②运用叠词(拟声词),将小河像血液一样在异乡游子身体里涌动的情态形象地呈现出来,突出了小河在异乡游子心中生动鲜活的形象。
(3)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衬托河水不息、平缓有力,生命循环不止。
(4)将文人墨客对待“亭台楼阁,山川河流”和“小河”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表现小河没有任何怨言、甘于安静的品格。
(5)河流流经村庄,滋养村庄;河流是村庄代际更替与喜怒哀乐的见证者和密码库;河流潜藏着生命之道,是观摩世界的集大成者。
四.多选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8.(4分)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A.凡尔纳是法属圭亚那的科幻小说家,被公认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是他“海洋三部曲”之后的又一力作。
B.在印度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我”看到尼摩艇长独自用斧头与章鱼顽强肉搏,最终击退了章鱼。
C.《儒林外史》将针砭时弊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的叙述中,小说中无论是、儒者、名士,还是市井小民,都跃然纸上。
D.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做官后,不顾结发妻子,不念旧日友情、吹嘘抬高自己,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E.《西游记》:“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这是对孙悟空的精彩刻画。
【解答】A.有误,“海洋三部曲”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B.有误,“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是在大西洋;
C.正确;
D.正确;
E.有误,是对沙悟净的精彩刻画。
故选:CD。
9.(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那些曾温暖过我们心灵的人,湿润过我们眼睛的事,那些不容亵dú( )的快乐日子,从尘封的记忆里拣出来细细擦拭,总会有些令人涕( )泗横流。四季总是在生命里 甲 (A.轮回 B.轮流),无论是轻松放开还是 乙 (A.深沉 B.沉吟)不已,生活从来不会为谁稍稍停歇过,它终将继续下去。从容淡定地对待我们的生活吧,过去的就让它成为过去,只要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才能让生活更精彩。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亵dú 渎 涕 tì 泗横流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 A 乙 B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只要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才能让生活更精彩。
修改句: 只有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才能让生活更精彩。 。
【解答】(1)渎 tì
(2)甲:A 乙:B
(3)只有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才能让生活更精彩。
五.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
10.(60分)深思熟虑,字斟句酌,成就的是考场上完美的答卷;万物复苏,草木蔓发,显现的是自然中完美的答卷;披荆斩棘,战胜自我,抒写的是人生里完美的答卷;砥砺奋进,锲而不舍,铸就的是时代中完美的答卷……每一份答卷都浸着汗水,藏着耕耘,透着收获。
根据上文的含义,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解答】
心灵的答卷
太阳还是那么热,街依旧那么脏,过往行人们的衣着看起来很是破旧……此时,世间的一切在我眼中都是那么的不如意。
“那次,我为什么要多看一眼呢?”我忍不住再一次自责道
那天,我走在大街上,突然看到远处的体育场有一伙人在打球。我是一个球类爱好者,对这类运动总是抱有一定的好奇。可俗话说得好:“好奇心最容易害死猫。这不,我就好奇地看了一眼,就一眼,于是,我就成了那只猫。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球从我眼前飞过,似乎想要给我一个热情的“贴面礼”。我不由得出手一拦结果球跑到了车道上;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辆车飞驶而过,那个球瞬间就被压成了个饼。远处跑来一帮人,指责我刚才为什么不拦住球然后不依不饶地让我赔偿。我把好话说尽,他们才答应给我三天期限买一个新的球还给他们。回家后,我没敢告诉爸爸妈妈吃过晚饭就躲到了自己的小屋,躺在床上发呆。思忖片刻,最后决定这又不是我的错。他们凭什么让我赔?不赔了!
第二天,我来到那个体育场,却不敢靠近,远远地看见路边玩球的人并没有来,难道他们是在等我买球吗?还是因为别的什么事?我停在原地,不敢向前迈一步。第三天,放学回家,我又来到这里,远远地从路边望过去,却发现那群玩球的男孩子又出现了,正在闲聊着什么。一看到他们的身影我就躲得远远地,假装没看见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或许过上几个月,他们就会彻底忘了这件事吧,我想。虽然时间终会消磨一切,但我可能永远都无法解脱了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这张心灵的考卷就可能会考不及格了,想着想着,我决定正视自己的错误。
回到家,我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傻孩子,前两天就发现你有点不对劲儿,原来是因为这件事情啊。你做得一点儿也没错,走,我们陪你到商店里买球去!”
两天后,我在爸爸的陪同下,把球交给了那帮男孩子。
走在大街上,太阳是那么温暖大街是那么干净,人们穿得是那么整洁,就连街边传来的狗叫声都那么富有节奏感。我的心结终于解开了,为心灵答卷画上了一个满意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