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小虾》优秀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2:30:39
文档

小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小虾》优秀教案.

《小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虾》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养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了小虾的有趣和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层次清晰。其中第三自然段描写最为细致,先写了小虾活动时的样子,接下来写小虾被激怒后的样子,重点描写了小虾生气后“腿”“钳子”“胡须”“眼珠子”是怎样的,整段文字轻松诙谐,把小虾的“有趣”表现得淋漓尽致。课文要求会认读11个生字。本文的语言生动具体,富有情趣,很具有画面感。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积累这些生动的语句,体会文字描绘出的一幅
推荐度:
导读《小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虾》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养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了小虾的有趣和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层次清晰。其中第三自然段描写最为细致,先写了小虾活动时的样子,接下来写小虾被激怒后的样子,重点描写了小虾生气后“腿”“钳子”“胡须”“眼珠子”是怎样的,整段文字轻松诙谐,把小虾的“有趣”表现得淋漓尽致。课文要求会认读11个生字。本文的语言生动具体,富有情趣,很具有画面感。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积累这些生动的语句,体会文字描绘出的一幅
《小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虾》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养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了小虾的有趣和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层次清晰。其中第三自然段描写最为细致,先写了小虾活动时的样子,接下来写小虾被激怒后的样子,重点描写了小虾生气后“腿”“钳子”“胡须”“眼珠子”是怎样的,整段文字轻松诙谐,把小虾的“有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文要求会认读11个生字。本文的语言生动具体,富有情趣,很具有画面感。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积累这些生动的语句,体会文字描绘出的一幅幅画面,感受小虾的可爱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在本单元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本课应引导学生自主运用、迁移这一方法。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主默读,思考第3自然段哪句话能概括本段的大意,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些什么。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将精读课文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运用,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做必要的指导、点拨。

二、学情分析

(一)经验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在本单元《蜜蜂》、《花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尝试自主运用、迁移。

本课的文本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喜欢小动物,热爱自然生命的天性,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访谈交流

①谈谈你在生活中观察过的一种小动物。

②认读生字词。

水缸    空隙    掀开    末端    一副    

钳子    搏斗    较大    腹部
【设计意图:第一题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观察身边的小动物的情况,以及学生观察的角度、深度,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学习活动。第二题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对于本课生字词的自主识字情况,以此了解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以及本课的识字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读“缸、隙、掀”等9个生字,学习运用字理和形声字的方法辨析形近字。

2.自主运用圈画词句、想象画面等方法默读课文,体会小虾的有趣和可爱,以及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3.借助关键句子概括第3自然段的大意,领悟课文是怎么把“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自主运用圈画词句、想象画面等方法默读课文,体会小虾的有趣和可爱,以及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借助关键句子概括第3自然段的大意,领悟课文是怎么把“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写清楚的。

四、课时安排

课时建议:1课时

五、教学流程

环节教师课堂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时间
一、

初读,读通文本

1.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2.布置自学提示:

自由读课文,借助字音读准生字,读通读顺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辨析形近字,学习方法。1.猜谜语:小小哥儿水里游,胡须尖尖挂鼻钩,生时披件青马褂,熟了之后满身红。(谜底:虾)

2.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全班交流。

4.借助字典、资料,辨析形近字,体会方法:

预设1:“未”与“末”借助字理来辨析:“末”从木(树的象形),上面的长横表示树梢,与“本”(树根)形成反义,如“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预设2:“幅”与“副”:借助形旁的不同来辨析:“副”的本意是指剖开,破开,用作量词是指成对成套的,如文中的“一副钳子”,“幅”本义是指布帛的宽度,做量词,用于布帛、字画、景象,如“一幅画”等。

调动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生字词,并读通课文。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学习辨析形近字的方法。

10

二、

再读,聚焦关键句。

1.引导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运用已学方法,画出关键语句概括段意。

2.指名读中心句,说说是怎样找到的?

3.引发学生思考:作何围绕“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写了什么?

4.交流作者是怎么写的。

【板书:悠然自得  受惊生气  同伴搏斗】

5.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想象情景。

1.默读第3自然段,运用《花钟》一课学过的找中心句的方法,找找哪句话是提示本段大意的中心句,圈画出来。

2.全班交流。

3.学生自读思考,汇报交流。

预设:作者着重写了用小竹枝逗弄小虾时的情形,还写了小虾搏斗的动作,充分表现了小虾的有趣。

4.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预设1:第2句用了“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小虾悠然自得的样子;

预设2:第3句详写小虾生气后的动作,圈圈动词“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想象和体会小虾的生气;

预设3:第4句,是第3句“生气”的后续,与同伴搏斗激烈到蹦出水面甚至蹦到缸外的地面上,主要是想象搏斗的激烈。

5.朗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情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在本单元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本课应引导学生自主运用、迁移这一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默读,思考第3自然段哪句话能概括本段的大意,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些什么,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

15分钟
三、

默读,积累语言

1.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为小虾制作身份证。

2.借助“身份证”,介绍小虾

3. 关注“其他”,引向探究:“身份证”还有最下面一行信息是空缺的,说明小虾还有值得我们去观察的地方。

1.为小虾制作身份证。

(1)阅读身份证样例。

学  名:虾 

出生地:

外  貌:

活动情况:

其  他:

(2)小组合作学习:先各自读文找信息,再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

预设:

学  名:虾 

出生地:竹荫下静水处,小溪的石块下  

外  貌:才长大的通体透明,老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积着泥、长着青苔

活动情况:休息时:独自荡来荡去,互相追逐,紧贴缸壁;生气时:立即蹦向安静的角落,舞动细长的脚,钳子一张一张,胡须一翘一翘,眼珠子一突一突;搏斗时:蹦出水面,有时蹦到地面上

其  他:

(4)各组成员修改“身份证”。

2.借助身份证,介绍小虾。

(1)四人小组继续合作,根据“身份证”内容,练习介绍。

(2)全班交流。

3.关注“其他”,深入探究。

(1)提出感兴趣的观察点:产卵、吃东西、大便……

(2)每个小组确定一个观察点,开展观察行动,借助资料查阅、请教大人等办法,完善“身份证”信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此环节中两个递进式的学习活动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中思考,交流中发展语言。

15分钟

四、布置作业课后作业:(二选一)

1.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

2.围绕“小猫真有趣”写一段话。

作业二选一

两道题可提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来选择。

                           15 小虾

悠然自得  受惊生气  同伴搏斗

文档

小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小虾》优秀教案.

《小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虾》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养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了小虾的有趣和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层次清晰。其中第三自然段描写最为细致,先写了小虾活动时的样子,接下来写小虾被激怒后的样子,重点描写了小虾生气后“腿”“钳子”“胡须”“眼珠子”是怎样的,整段文字轻松诙谐,把小虾的“有趣”表现得淋漓尽致。课文要求会认读11个生字。本文的语言生动具体,富有情趣,很具有画面感。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积累这些生动的语句,体会文字描绘出的一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