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2:28:18
文档

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word版)                                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高三张西军老师整理                                     6/10/200911:07PM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的凭据 
推荐度:
导读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word版)                                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高三张西军老师整理                                     6/10/200911:07PM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的凭据 
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word版)

                                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高三张西军老师整理

                                      6/10/2009 11:07 PM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2、唐代中枢机构中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首先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5、“如果教国家参与这场运动将是悲衰的,因为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唯一,……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       D、辛亥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

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7、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8、1937年7月7日,驻华北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C、辛亥失败之后 D、九一八之后

9、根据同志论述,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禁止资产阶级民主

  C、新民主主义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10、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变化

11、1998年初,在联合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方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告自主的和平外交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1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16、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也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A                    B                  C                 D

1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者,他接过时,只有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中正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18、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掏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20、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第24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第25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答,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21、(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东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明]于慎行《谷山笔蔍》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

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

  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

 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22、(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个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

  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

  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

  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的对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1781年英军在约克镇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纷纷指责,指责乔治三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

  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胜利的冲击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力的国王在谇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钱乘旦、陈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美国对英国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4分)

  具体原因:乔治三世指使下院剥夺威尔克斯议员资格;北美战争中英国的惨败;国王个人干预造成英国在处理北美问题上的重大失策。

  根源:乔治三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的。

(2)据材料三,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6分)

  使命:扩大选举权;进行议会改革

  运动:1832年的议会改革

  影响: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利;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

  24.(8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中具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系是如何设定汇率机制的?这一机制对美国有何特殊意义?(6分)

  背景:国际金融笭混乱;二战后美国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汇率机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意义:美元取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2分)

  欧盟已经成为与美国实力相当的经济休;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25.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个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已者取,异已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

    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论、策。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指: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

影响: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目的: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运动的叛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吧德“经济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主自治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3分)

   西方文明诸多弊端;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3分)

   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

   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文档

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word版)                                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高三张西军老师整理                                     6/10/200911:07PM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的凭据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