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沥青路面养护管
1、路面出现严重病害。沥青路面塌陷、翻浆高差达15cm的,要求在24小时时内修复完毕,达到无安全隐患要求;
2、沥青路面坑槽等病害。维修时切割、刨挖方正,深度要求超过损坏部分的深度,散料、废料清除干净后,采用新拌合沥青混凝土进行填补和分层碾压,待沥青混凝土冷却到规范要求后放行交通;
3、沥青炒料要求摊铺铺平整,碾压密实,接缝处四周用热沥青封边;
4、沥青路面拥包。拥包不超过10cm时,做铣刨处理,超过10cm,或者已出现破裂等病害,参照坑槽病害进行处理;
5、沥青路面灌缝。宽宽度在1cm以内的裂缝,采用拓缝机拓缝,热沥青油膏灌缝剂灌缝;缝宽>1cm时,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青砼补缝;
6、检查井维修。道路路面与检查井高差不得大于2cm,维修时沥青面层料不得覆盖在井盖上。
二、水泥路面养护管理。
1、混凝土板破除后,对路基进行整理和夯实,要求压实度大于90%,压实后路基无明显车轮痕迹带(痕迹带小于0.5cm);
2、基层C15混凝土基础,20cm厚;
3、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5cm 厚,新旧路面交界处设置拉杆钢筋φ16@0.7(L=0.7m),路面压纹,路面切缝(深度6cm)、改性沥青灌缝。
三、人行道路路面养护管理
1、人行行道稳固平整无障碍、无雨后后积水,无障碍设施铺装正确确,路沿石、绿带沿石平整顺顺直,直顺度≤2cm,相邻邻块高差≤3cm,勾缝密实实,无歪斜、无缺失;
2、人行道表面平整,不得出现坑槽、松散、缺砖现象,发现后在1日内用同规格、同颜色的人行道板进行修补,对损坏或歪斜的的侧石及平石,发现后24小小时内调整或更换;
3、人行道、路缘石施工要求:
1)施工前先对土路基进行处理,要求压实度大于90%,压实后路基无明显车轮痕迹带(痕迹带小于0.5cm);
2)C15混凝土基础,10cm厚;
3)干硬性砂浆找平层厚度2-5cm;
)水泥砂浆粘接层,厚度2cm;
5)青石路缘石(规格1:1000*250*250,规格2:1000*120*100)、青石树池(规格1000*120*100)
四、安全文明施工
1、施工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包括以下内容:施工部署和施工准备工作,施工总进度计划,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劳动力安排计划,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成品保护措施等。
2、施工方需在开工前做好施工区域地下管网调查工作,针对电力电缆、燃气、自来水、国防电缆等管线做到应排尽排,制定详细的、科学的施工安全预案。施工期间如有发现任何异常,需及时联系市政处工程管理科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可擅自做主处理。
3、交通组织。施工方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的、合理的吊装方案,如需封闭交通,则需选择合适时间和提前向交警等单位取得联系。吊装方案需签字盖章后报我处。施工单位须做好周边居民和企业的协调工作,以及来往车辆的安全警示工作,施工及养护期间避免发生第三方扰乱工程秩序、影响施工进度的事件。施工方自行承担协调工作费用及第三方损失。
4、安全文明施工。施工区域地处中心城区,施工现场须做好彩钢板围护,并认真执行现场管理“三块牌”制度。一块为安全告知牌:XX公司在此实施XX项目施工,请注意安全。一块为温馨提示牌:XX公司在此施工,给您带来不便,请谅解。另一块为工期承诺牌:XX工程开工时间XX年XX月XX日,工期为XX日。施工方须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5、混凝土养护期间,在彩钢板上挂好“混凝土养护中”安全标识牌。
6、现场施工管理。施工方须安排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
7、施工期间施工方必须每天当面交代安全防范及安全操作事项。
8、施工期间施工方必须随时报告事前、事中、事后安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