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入学率、升学率在不断提高。这是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现象。但同时,随着大批“”后出生的独生子女走进学校,他们也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如何让“ 80后”、“ 90后”的孩子们茁壮成长?教育部门必须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而解决的途径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小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这里主要针对的是小学生的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指学生在智力或学习能力上存在障碍,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明显的困难,影响其完成学业的状况。有资料表明,全国有超过300万名中小学生受到学习困难的影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帮助和有效地控制,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一生。为此,本人就小学生学习困难的相关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做如下分析,以期引起各方的重视。
(1)小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学生之所以存在学习困难,与其自身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生缺乏自信心,害怕失败。大部分小学生自觉性差,做事半途而废,造成畏难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担心自己不能把知识学好,而产生焦虑情绪。第二,小学生注意力涣散,思维狭隘。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一些小学生思想容易涣散,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广度窄,对事物的理解比较肤浅,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第三,小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低。学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学习,因而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造成学习成绩下降。( 2)家庭方面的原因学生存在学习困难,除了与学生本人有关外,更与家庭教育有关。家庭不当的教养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忽视对孩子的正确评价,甚至打骂、歧视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产生畏惧感,形成怯懦、自卑等消极心理。在学校教育中,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另外,在社会生活中,家长认为小学阶段的教育无足轻重,不重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也容易导致孩子学习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