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倍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2:16:48
文档

倍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由于“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倍”的概念。第二,通过反复用学具操作,在学生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为得出用乘法计算作铺垫。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
推荐度:
导读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由于“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倍”的概念。第二,通过反复用学具操作,在学生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为得出用乘法计算作铺垫。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由于“倍”是一个比 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倍”的概念。第二,通过反复用学具操作,在学生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为得出用乘法计算作铺垫。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教学目标:

1、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具体意义。

3、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灵活运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及计算思路。

2、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法运算的关系。.

2、分析数量关系,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自主探究、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措施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摆、画一画,积极说等活动,理解明晰“倍”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的观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验属性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

3、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借助画线段图来帮助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课时安排:

1、倍的认识                              1课时

2、解决问题                              2课时

第1课时: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P50例题1,练习十一1、2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备注
一、导入

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倒背,选背。

因为我们中国独有乘法口诀,所以我们中国人在数学计算这一块是非常令外国人羡慕的。

随着我们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知识。

二、新授

1、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件出示P50图,学生看书上图,图上有什么?

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画黑板上,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同学们你们会这样圈吗?

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白萝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

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同位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是5倍而不是3倍呢?

3、练一练

做一做1,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堆可以圈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

做一做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要我们怎么摆,4倍是什么意思?

我们就在纸上第一行先画5竖线代表5根小棒,第二行怎么画?请你画一画,然后圈一圈。

三、作业设计

1、P53练习十一 1、2

2、圈一圈、填一填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51-52例题2、3,练习十一3、4、5、6

教学目标1、能将图片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

2、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重难点重点:能将情景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

难点:能运用倍的知识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正确解决。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备注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P51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同学们在干什么呢?

(1)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擦桌椅的12人,扫地的有4人)

你能提一个能用我们昨天学过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吗?(板书问题)我们一起把这个问题完整的读一读。

(2)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试一试画图法:

试一试计算法:12÷4=3

说说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求出倍数?

(3)刚才求出的结果正确吗?你如何来证明结果是对的?

反过来想: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

最后我们答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2、教学例3:

出示P52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1)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还知道了军棋和象棋之间的价钱关系,你能提数学问题吗?

(2)要求象棋价钱是多少,你能结合例2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画图,也可以算。

画图法:

计算法: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8×4=32

(3)这个结果为什么正确?

小结:刚才我们经历了看图,将图上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来理解并解决,最后验证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你会用这个方法解决类似问题吗?

3、练一练

(1)完成P53-54  3、4

读题,找准问题中对应数量,自己用画图或列算式解决。

(2)完成P54  5、6

学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3)以上四题分别和前面的哪个例题是相同的?

三、作业设计

1、1辆小客车可坐9人,8辆这样的小客车可以坐几人?

2、笑笑手里有28支铅笔,聪聪手里有7支铅笔,笑笑的铅笔是聪聪的几倍?

板书设计 
第3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P54-55练习十一7、8、9、10、11

教学目标1、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2、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正确解决问题。

重难点重点:能运用画图,列式的方法正确解答倍数问题。

难点:能在引导下理解题意解决较难的倍数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备注
一、复习

把8个 ○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8个○ 里面有(    )个(     )。

(    )是(    )的(    )倍。

二、练习

1、圈一圈、填一填:

(1) 的个数是 的(     )倍。

(2)(      )的个数的(    )倍是(      )的个数。

(3)(      )的个数除以3是(      )的个数。

2、完成P54   7

全班读题,理解题意,画图或列式计算。

3、完成P55   8

理解去年是什么意思,表示两人的年龄都要减一岁。

4、完成p55   9

引导读题,找准条件,理解两个问题中哪钟颜色的珠子数量不变,哪种珠子是哪种珠子的6倍,哪种珠子应该是多少,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再来想比这种珠子原来的个数是多还是少。

5、思考p55   10

读懂题意,让学生按照这样的变化画出图形,再来思考结果。

6、思考p55   11

引导学生明确小熊手里的5个玉米需要加上3再乘2得到熊妈妈现在个数与小熊现在个数的关系,最后再加上3得19个。

三、作业设计

1、小欣今年5岁,妈妈今年35岁。

(1)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

(2)明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

(3)10年后,妈妈比小欣大多少岁?

2、张阿姨家养了6只鸡,其中2只公鸡4只母鸡,每只母鸡又孵了3只小鸡。

(1)张阿姨家现在有多少只鸡?

(2)现在鸡的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

四、板书设计

练习

(1)把8个 ▲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2)8个 ▲里面有(    )个(     )。

(3)(    )是(    )的(    )倍。

○○○  ○○○  ○○○

(1) 的个数是 的(     )倍。

(2)(      )的个数的(    )倍是(      )的个数。

(3)(      )的个数除以3是(      )的个数。

板书设计 
第4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备注
1、2的3倍是(  );5的4倍是(  )。

2、(  )的3倍是18;3的(  )倍是12。

3、5×6=(  ),表示(  )个(  )相加是(  );还表示(  )的(  )倍是(  )。

4、4的6倍是(  )个(  ),算式是(         )。

5、5个3可以说成(  )的(  )倍;7的3倍可以说成(  )个(  )。

6、△是○的3倍,△有(    )个。

第一行:○○○○

 第二行:                               

7、4×7读作(      )。它表示(  )个(  )是多少,也表示(  )的 7倍是 (  )

8、9的3倍是(    ),9是(    )的3倍

9、做一套校服用3米布,有27米布,能做(     )套校服?

10、一个厂房有两排机器,一排8台,另一排9台,一共有(     )台机器?

11、列式计算  

(1)7的8倍是几?     (2)4的9倍是多少?      

(3)3的9倍是几?(4)4个5是多少?

(5)8个4是多少?  (6)6和2相乘是几?

(7)5个9相加是几?

12、小汽车准乘5人,大客车准乘的人数是小汽车的7倍,大客车准乘多少人?

13、妈妈买了6斤苹果,买的梨是苹果的5倍,妈妈买了多少斤梨?

14、一朵花有5片花瓣,3朵花有多少片花瓣?

15、一件衣服有4个扣子,7件衣服有多少个扣子?

16、小红有5支铅笔,小明的铅笔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有多少支铅笔?

17、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1)小明和小亮看同样的书,小明看了7页,小亮看的页数是小明的5倍,                         ?

列算式:                   

答:                   。

(2)                        ,□的个数是△的7倍,□有多少个??

列算式:                   

答:                   。

(3)花园里有12只蝴蝶,蝴蝶的只数是蜜蜂的2倍,                 ?

列算式:                      

答:                          。

18、24个小朋友吃晚饭,每人用一个饭碗,平均3个人共用一个菜碗,平均4个人共用一个汤碗,这顿晚饭一共用了多少个碗?

19、一本故事书有76页。小林已经看了36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20、饲养组养了72只母鸡,9只公鸡。鸭的只数是公鸡的6倍,养鸭多少只?

21、丫丫今年6岁,妈妈的年龄是丫丫的6倍,妈妈的今年多少岁?奶奶的年龄比妈妈大37岁,奶奶多少岁?

22、同学们做了30朵红花,6朵黄花。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板书设计 

文档

倍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由于“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倍”的概念。第二,通过反复用学具操作,在学生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为得出用乘法计算作铺垫。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