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1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模拟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2:17:07
文档

2011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模拟卷

2011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模拟卷考试说明:1.本试卷共  页  大题。2.本试卷总分100分。3.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4.请直接在试卷上答题,卷外答题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yuè  lè  yùnB.shuō lè  yùnC.yuè  lè  wēnD.yuè  yuè yùn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赝品一诺
推荐度:
导读2011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模拟卷考试说明:1.本试卷共  页  大题。2.本试卷总分100分。3.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4.请直接在试卷上答题,卷外答题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yuè  lè  yùnB.shuō lè  yùnC.yuè  lè  wēnD.yuè  yuè yùn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赝品一诺
2011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模拟卷

考试说明:

1.本试卷共   页   大题。2.本试卷总分100分。3.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4.请直接在试卷上答题,卷外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yuè   lè   yùn

B.shuō  lè   yùn

C.yuè   lè   wēn

D.yuè   yuè  yùn

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赝品 一诺千金 委曲求全 桀骜不驯

B.震撼 相形见拙 严惩不贷 明暗箭

C.奥秘 优柔寡断 事必恭亲 直截了当

D.弦律 毋庸置疑 金榜题名 出其不意

3.下列标点符号用错的一项是(   )

A.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

B.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

C.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D.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4. 根据意思写出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

A.十分恐惧。--胆战心惊

B.原为大气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现常比喻虚幻的事物。--海市蜃楼

C.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风餐露宿

D.形容朋友之间的感情好 就好象是手足一样亲近。--相濡以沫

5.下列不是鲁迅作品的是(   )

A.《药》    B.《祥林嫂》    C.《家》    D.《祝福》

6.语文教材的功能是: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知道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   )

A.鲜明的时代性

B.丰富的文化内涵

C.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D.突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7.名句填空(4分)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饿其体肤。《孟子》 (2)吾日三省吾身: ? ? 8.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7.名句填空(4分)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饿其体肤。《孟子》

(2)吾日三省吾身:            ?          ?

8.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总目标:            ,            。

9.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为语法规范的共同语言。

三.简答题(16分)

10.下面两个句子各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这样修饰后各有什么好的表达效果?

(1)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简要分析祥林嫂的悲剧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简单说说你对于语文课程中“阅读能力”培养的认识。

四.鉴赏题(23分) 1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旋 律 月光淡淡,悄悄给窗边送来一丝浪漫。房间荡漾着欢快的乐曲,我沉浸在

四.鉴赏题(23分)

1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旋    律

月光淡淡,悄悄给窗边送来一丝浪漫。房间荡漾着欢快的乐曲,我沉浸在这醉人的气氛中,聆听那美妙的旋律--如一泓清凉的泉水,缓缓地流进心田,令我心旷神怡;似一缕淡淡的芳香,沁人心脾。蓦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伤感,泪水不禁流了下来……

这旋律,为何如此熟悉?为何如此令我伤感?哦,父亲的脚步声也富有音乐般的旋律。好想念,好想念身在异乡的父亲;好怀念有父亲陪伴的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好想,好想再聆听父亲那富有旋律的脚步声。

父亲是一首唱不尽的歌,父亲的脚步声是悦耳的旋律。

小时候,我等待父亲旋律般的脚步声。一旦听到他的脚步声,我便会飞一般地跑去开门。我知道,那是我日盼夜思的父亲回来了。开门后,父亲会抱起我,从行李包拿出一个小玩具给我,我高兴得大叫起来……

父亲是一首唱不尽的歌,父亲的脚步声是悦耳的旋律。

上学了,懂事了,我仍是等待父亲旋律般的脚步声。但我听到他的脚步声,并没有飞一般地去开门,而是从房间拿出一张奖状或一张满分的试卷。父亲看见后,高兴地夸奖我,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文具奖励我,我则默默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努力!

父亲是一首唱不尽的歌,父亲的脚步声是悦耳的旋律。

现在,我期盼父亲富有旋律的脚步声。父亲在家养病的那一年,每当我遭遇挫折时,总会听到父亲旋律般的脚步声。父亲安慰我,鼓励我,抚平我心中的伤痕,直到我重新站起来。父亲时常对我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我感谢父亲,衷心感谢父亲旋律般的脚步声。现在即使父亲不在我身边陪伴我,我也会笑着面对生活中的风雨,因为父亲旋律般的脚步声时常在我身边回响。但我仍然期盼聆听父亲的脚步声,父亲那富有旋律的脚步声,是那样坚定,那样悦耳……

历史的车轮依然转动着,世界在变化,小树在成长,但父亲的脚步声不会变,永远是那样富有旋律,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永远让我怀念……

旋律在飞扬,我的思想在穿越,我的热血在沸腾,我的心灵在感动;旋律在飞扬,我的笑脸在张开,我的理智在升华,我的生活充满阳光。这是一股不可抵挡的力量,这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这是一份不可遗弃的爱。

旋律--音乐?旋律--脚步声?旋律--爱?

(1)作者围绕父亲的脚步声写了哪几件事?

(2)文章三次写到父亲的脚步声是悦耳的旋律,这三次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3)文章第二段作者为什么说旋律是如此熟悉又是如此令我伤感?

(4)父亲的脚步声具有什么特点?

(5)文中“旋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五、案例分析题(10分) 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 师: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

五、案例分析题(10分)

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

师: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

屏幕出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

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再比如,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哇,太棒了,一下子就来了个高产作家!(笑)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

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

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

师:掷地有声!(掌声)

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

师:诗一般的语言。

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

师:一幅画!一首诗!当代小诗人。

生:老师,我还有一条。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师:成功?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掌声)

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掌声)

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

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六、技能应用题(24分) 请您根据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写出教学设计思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等) 观 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

六、技能应用题(24分)

请您根据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写出教学设计思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等)

观  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越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全文总体目标(3分)

2.全文重点、难点(2分)

3.说说你将采用什么教法进行教学(2)

4.写出教学过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5分)

2011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模拟卷解析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A[解析]分别读yue(第四声) le(第四声) yun(第四声)

2.A[解析]B.相形见拙(绌)C.事必恭(躬)亲D.弦(旋)律

3.D[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逗号、问号的使用。前两项逗号使用很正确,因为“说”后面的文字不是直接引用。C项用了两个问号也是正确的,因为不是选择。D项错在用问号上,这句话不含疑问的意思,是陈述句。所以D的问号应该改为句号。

4.D[解析]形容朋友之间的感情好 就好象是手足一样亲近。应该是手足情深。相濡以沫是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多用于夫妻之间。

5.C[解析]《家》是巴金的作品。

6.C[解析]ACD是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

二、填空题

7.(1)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识字能力。

9.北京语音,北方话、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10.(1)拟人,把物当人来写。好处是更加生动形象。

(2)借代,以具体代抽象。好处是更加生动形象。

11.《祝福》是一篇很好体现了鲁迅个人气质的一篇小说。在这篇小说里,祥林嫂的悲剧带给我们很大的震撼。鲁迅在这篇小说里,发掘了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不是经济和政治上的压迫,而是封建制度下的伦理观对于她灵魂的绞杀。

12.首先,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其次,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第三,激发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其质疑问难,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最后,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既会读书又爱读书。

四.鉴赏题 13. (1)参:主要写了三件事:①小时候父亲外出回来送我玩具。②上学后父亲对我的奖励与鼓励。③现在父亲对我的安慰与鼓励。 (

四.鉴赏题

13.

(1)参:主要写了三件事:①小时候父亲外出回来送“我”玩具。②上学后父亲对“我”的奖励与鼓励。③现在父亲对“我”的安慰与鼓励。

(2)参:不能调换,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它表示父亲的脚步声伴随“我”成长,影响“我”一生。

(3)参:熟悉是因为这旋律就像父亲的脚步声,伤感是因为父亲不能经常在身边陪伴“我”、鼓励“我”。

(4)参:父亲的脚步声是富有旋律的、是坚定的、是悦耳的。

(5)参:文中“旋律”指父亲对“我”的关爱。

14.参:整首诗主要表现诗人国耻未报、国土难归的悲愤心理。作者站在江阴浮远堂,极目北望中原,想到大片国土落入金人之手,悲痛万分,真希望有高山能挡住双眼,好暂时忘却国土沦丧之痛,却偏偏无山遮望眼。“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非常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这种忧愁与痛苦。

五、案例分析题(10分)

参一: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理论在这一课堂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但也有个别处引导得不够巧妙。

参二:从《在大熊猫的故乡》谈教学评价:

此课例的教学评价充分的体现了教师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内容过程的合作者。教师也时刻在运用自己的评价激励、唤醒、鼓舞着学生的学习、进步。

这位教师已闲熟地掌握了点石成金、由表及里等各种教学评价并融汇贯通。教师从语势上、表达方法上等多角度给予评价引领。如:“哈哈,当代朱自清!”看 随意的评价、赞美。实则是在用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声望来激励孩子的进步,指导学习运用名人、名家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这样的评价产生了强大的榜样示范效果,这远比“你说得真好,写得真好”评价的准,更有指向性。

六、技能应用题

1.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书写“盐、据”等8个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若隐若现、昂首东望等词语;

能用“逐渐”、“恢复”等词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以读促悟、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所以我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描写方法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词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3.基于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图文结合法”、“朗读体会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借助多媒体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4.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首先我采用设问的形式问学生们,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听说过或者见过钱塘江大潮吗?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首先我采用设问的形式问学生们,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听说过或者见过钱塘江大潮吗?

然后,放录像让学生们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之后,请几个学生分别谈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第二环节:新授环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请同学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采用查字典等自学方式解决。

然后我找同学来大声朗读课文,并采用同桌对读的、抽读生字卡的方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我让学生带着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这一问题来默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默读的时候要提高默读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笔指着读。

3.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并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观看一遍录像。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们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观潮人的感受。

4.细读,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1.潮来前,江面的景色什么样?(江面平静)

2.潮来时,江面的景色什么样?在讲潮来时这部分时,让他们用笔画出描写潮来时的景象和声音的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

3.大潮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时联系生活经历,体会感悟,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我之所以设计如上三个问题,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时间顺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第四环节: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文档

2011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模拟卷

2011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模拟卷考试说明:1.本试卷共  页  大题。2.本试卷总分100分。3.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4.请直接在试卷上答题,卷外答题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yuè  lè  yùnB.shuō lè  yùnC.yuè  lè  wēnD.yuè  yuè yùn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赝品一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