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行“林长制”的实践总结
何 莉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林业局,安徽 黄山 245700)
摘 要:实施“林长制“是关于生态立省,建设“美丽安徽”做出的重要战略布署。文章总结黄山区推行“林长制”的工作实践,详细介绍其推深做实林长制的具体做法,并提出继续强化“三级”林长责任、全面建立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的建议。
关键词:林长制;黄山区;背景;主要做法
中图分类号:S7-0 文献标识码:A
Summary of the Practice of Implementing the “Forestry Chief System”
HE Li
Abstract: Implementing the system of “Lin Chang”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ployment made by the Provincial Committe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cological provi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Anhui”.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e of implementing the “forest tenure system” was summarized in Huangshan Mountains. And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deepening and practicing the “forest tenure system”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Meanwhile, some suggestions on continuing we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three-level” forest Tenors. Finally, the “five-one” service platform of the forest tenure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Forestry chief system; Huangshan district; Background; Main practices
1 背景
为贯彻落实总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省研究决定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于2017年3月印发了《关于建立林长制的意见》,在合肥、安庆、宣城等地先行试点基础上,2018年在全省全面推行,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着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业生态保护发展机制,为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建设美丽家园提供制度保障。
黄山区位于皖南中部,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森林覆盖率高达79.67%,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也是安徽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但是,全区林业生态建设形势非常严峻,松材线虫病已直接威胁国宝黄山松安全,森林火灾时
作者简介:何 莉(1973-),女,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和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刻影响森林生存,人为破坏森林、林地和野生动植物行为时有发生,林业产业发展缓慢、融合偏低。为切实解决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区委、区坚持从区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并落实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实施意见,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建设更美更富黄山区。
2 主要做法
2.1 提高思想认识,精准掌握林长制改革科学内涵2.1.1 紧贴“林”这个主题区委、区坚持从区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全力防控松材线虫病、大力加强森林防火、严格保护生态资源、优化提升森林质量、加快发展绿色产业五大重点为抓手,在全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全面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2.1.2 紧盯“长”这个关键全区共设立区级总林长2人、副总林长2人、区级林长12人、乡镇级林长161人、村(居)级林长175人,林长总人数达352人,全面建立区、乡镇、村三级“林长”工作体系,实现三级“林长”全覆盖。
2.1.3 紧抓“制”这个保障建立林长联席会议和林长制工作督查、追究、考核、投入保障等多项相关制度,着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
-85-AGRICULTURAL SCIENCE
行高效的林业生态保护发展机制。
2.1.4 紧扣“治”这个落点 通过实施林业五大重点工作,全面加强林业治理能力建设,提升林业治理水平,增强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能力,努力建成较完备的生态安全体系和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体系。
2.2 突出任务重点,扎实做好林长制改革
2.2.1 着力在“造”上下功夫大力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持续推进增绿补绿工程,不断提升森林质量。2018年,完成人工造林247.6 hm2、森林经营8 306.67 hm2和2个省级森林城镇、4个森林村庄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湿地保护,加大太平湖国家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构筑湿地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添彩提质工程,提升绿化品质,优化人居环境,把园林美景建在群众身边。
2.2.2 着力在“管”上求突破加强林地管制,加强自然保护地和公益林、天然林保护,严厉打击毁林种茶、毁绿种菜、非法占用林地、乱采滥挖、乱开“天窗”、乱捕滥猎以及破坏公路行道树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古树名木调查,对全区810株古树挂牌保护,明确保护等级、管护单位和管护责任人,并每年投入10多万元对全区长势衰弱、渐危、濒危的10多株古树名木进行修复。
2.2.3 着力在“防”上见成效 防好“一条虫”,把松材线虫病防控作为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和各级林长首要责任来抓,加强监测普查和枯死松树清理无害化处置,全力防控松材线虫病,坚决打好打赢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战,保护国宝黄山松安全,全面完成枯死松树清理无害化处置,松褐天牛地面化学防治总面积达2 669.27 hm2;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共检查车次16 515 次,查处违章调运森林检疫案件302起(涉松木案件196起);加强全区涉松企业、场所和通讯基站及电力线路沿线松林松材线虫病监测监管;完成全区枯死松树焚烧处置核查验收。管好“一把斧”,严格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发布加强黄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通告,开展毁林种茶、毁绿种菜等专项整治活动,召开全区森林植被保护与修复工作会议,全面组织森林督查工作。禁好“一把火”,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加强防火管理体系和队伍建设,实现森林防火年度目标。
2.2.4 着力在“用”上增效益创新林业经营机制,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森林生态旅游业,鼓励林业企业和农户积极发展以香榧、覆盆子、黄精等为主导的林业特色产业,完成香榧造林60 hm2、油茶造林 20 hm2,完成覆盆子基地44 hm2、林下黄精18.67 hm2 建设;加快“林业+”高效产业体系建设,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段,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2.5 着力在“活”上促发展巩固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加快林业公司发展,创新林业投融资方式,盘活用好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资产,实现增值增效;加快推进林业脱贫攻坚,积极探索“三变”改革,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贫困户收入增加,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2.3 强化保障措施,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
一是树立林长责任意识。明确各级、是推进林长制的责任主体,压紧压实“三级”林长和林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责任,做到以上率下、层层压实、层层负责。二是强化督查指导。以林业生态建设五大任务为重点,细化分解全年工作任务和分月督查内容,差别化印发区级林长工作督查提示,常态化开展各级林长每月督查工作。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发布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区网设立推行林长制工作专题专栏,在全区各乡镇显著位置竖立101块“三级”林长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充分利用各级网站、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推进林业建设、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2.4 构建五大体系,优化林业发展环境
2.4.1 构建自然地保护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积极探索租赁或赎买、委托专业机构管护保护新模式,成功与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合作共建安徽九龙峰公益保护地。
2.4.2 构建林业发展共享体系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林业发展,建立经营主体与农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普通农户分享林业规模经营收益。
2.4.3 构建国有林场生态管护体系压实国有林场生态责任,加快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场队伍教育管理,切实发挥国有林场在林业资源管护中的主力军作用。
2.4.4 构建林权改革发展体系 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引导林业经营主体以林权抵押方式进行融资,拓展林业融资渠道。
2.4.5 构建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建设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森林抚育经营以及森林生态旅游康养、林区休闲服务等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3 工作建议
继续强化“三级”林长责任,按时序进度要求落实完成推行林长制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建立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为各级林长及成员单位履行职责提供服务保障。
-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