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 课题 | 第7单元秦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教案 | ||
授课 课时 | 第 课时,共 2 课时 | 使用教具 | 多媒体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掌握秦汉与匈奴的和战;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对西域的管理;秦汉对外关系; | |||
能力: 通过秦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国际精神。 | ||||
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过学习秦汉时期民族关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 ||||
教学 重 点 | 1、秦汉与匈奴、西域的关系 2、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 |||
教学 难 点 | 1、秦汉与匈奴的和战的理解 2、秦汉的对外关系 | |||
教法 | 情境法、合作探究、讲解法、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法 | 学法 | 自主、合作、探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 活动 | ||
课前 导入 | 请同学们齐唱《爱我中华》,歌词中为什么会有56个民族、56多花呢?请大家一起来追溯我国的民族关系。 | 思考问题 | ||
新课 传 授 | 一、秦汉的民族关系 1、秦汉与匈奴的和战 ppt出示春秋战国、秦汉的边疆少数民族简表,让学生有初步影响。 Ppt出示秦汉与匈奴的和战,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主要事件。 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师列表总结。 朝代 | 特点 | 事件 | |
秦朝 | 攻守并用 | 蒙恬败匈奴,收河套,建县制;筑长城。 | ||
西汉 | 时战时和 | 1汉初和亲——国衰 2汉武帝时军事反击——国力强盛 3汉元帝时,主动和亲,昭君出塞 | ||
东汉 | 有战有和 | 1和——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人杂居 2战——窦固、窦宪先后打败北匈奴。 |
2、张骞通西域:
Ppt出示西域的地形地貌、丝绸之路的路线及西域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合作探究秦汉与西域的关系,并穿越时空,进行“我是张骞,之行”的行记编写。
在学生常识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并强调。
①西域的方位
②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时间、结果、意义
③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作用以及重振丝绸之路雄风的原因与意义
④西域都护的设立——西域正式归属政权
⑤东汉与大秦的往来。
二、秦汉与朝鲜、日本的交往
1、ppt出示东亚文化圈,学生观看并回答秦汉时期为什么会形成东亚文化圈。
2、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学并讨论完成。
3、师查缺补漏,并归纳:
★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
2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
3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
★对外关系的特点:
1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具有单向性
2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
3与东亚、东南亚及南亚交往频繁,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对外交往的方式:
1使节往来
2经贸往来
3科技文化往来
4宗教人士、留学生往来
5战争 |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完成 任务 归纳 提炼 自学 讨论 体验 | |||
巩固 练 习 | Ppt出示 | |||
课堂 小 结 |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重振丝绸之路的雄风的开场典礼,我们西北将成为世人瞩目的热点。本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请大家牢记: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与稳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统一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 |||
板书 设 计 | 第7课秦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一、秦汉的民族关系 1、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2、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西域都护的设置 二、秦汉与朝鲜、日本的交往 1、原因 2、特点 3、方式 4、影响 | |||
作业 布 置 | Ppt出示 | |||
课后 反思 | 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情境法、案例分析、文物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直观感知,效果较好。但本单元知识点多,叫凌乱,加上学生基础差,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紧扣考点、围绕线索、列表展示,注重条理性,效果会明显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