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凸透镜成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2:41:29
文档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凸透镜成像

红山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记录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活动时间:2012年3月7日活动地点:理化教研组参加人员:王积鹏柴文平陈耀中茹武年孙军国一、开课老师柴文平谈教学设计1、本节课以探究为主。重在学生探究,学生活动约25分钟,包括开始时观察清晰的像5分钟,学生实验8分钟,学生在主光轴上帖物体和像实验5分钟。2、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但是考虑到学生对探究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把探究过程的六要素隐性化,而非显性。希望学生通过一个阶段探究习惯的培养后,才明确探究过程的六要素
推荐度:
导读红山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记录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活动时间:2012年3月7日活动地点:理化教研组参加人员:王积鹏柴文平陈耀中茹武年孙军国一、开课老师柴文平谈教学设计1、本节课以探究为主。重在学生探究,学生活动约25分钟,包括开始时观察清晰的像5分钟,学生实验8分钟,学生在主光轴上帖物体和像实验5分钟。2、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但是考虑到学生对探究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把探究过程的六要素隐性化,而非显性。希望学生通过一个阶段探究习惯的培养后,才明确探究过程的六要素
红山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记录

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活动时间:2012年3月7日

活动地点:理化教研组

参加人员:王积鹏 柴文平 陈耀中 茹武年 孙军国

一、开课老师柴文平谈教学设计

1、本节课以探究为主。重在学生探究,学生活动约25分钟,包括开始时观察清晰的像5分钟,学生实验8分钟,学生在主光轴上帖物体和像实验5分钟。

2、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但是考虑到学生对探究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把探究过程的六要素隐性化,而非显性。希望学生通过一个阶段探究习惯的培养后,才明确探究过程的六要素,而非用传授的方法直接给出。

3、课的前面部分在教学物距、像距时的处理主要考虑三个方面、解决三个常见问题:(1)实验时凸透镜和光屏只能动一个,像和物体是一一对应的。(2)等大的像在实验中是无法看到的(3)学生对什么是清晰的像不清楚。

4、探究过程中的要求相对较低,设计坡度较低。设计实验时,不是学生设计或小组设计,而是全班在老师指导下师生共同设计。分析实验数据时也是通过作图的方法使难度降低,而不是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更直观。包括导入时,从学生熟悉的投影议和照相机入手,展示它们的结构,也是为了降低难度。

二、物理老师评课

王积鹏:1上课使用贴物、像的方法很好;2、教学设计在细节上花工夫,给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铺垫。

孙军国:用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加以巩固的方法很好。

陈耀中:1、学生在进行归纳时有困难,是否可以强调焦距和两倍焦距这两个特殊的点;

2、实验数据要多些,可以用小点代替箭头,用明胶片进行叠加。

茹武年:1、贴物、像时,像都一样大,不好。可用FLASH拉一下,显示像大小有变化;

2、小黑板的数据要保留,以便进行分析。

三、教研组长(王积鹏)评课

1、教学导入时用照相机、幻灯机等实物展示凸透镜制造的光学器件的结构,再引导学生将其成像规律在光具座上呈现,将实物转换为模型,能够让学生在真正理解成像规律及其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2、实验中将光屏改为毛玻璃光屏,可以使老师在各个方位及时观察、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

3、学生归纳透镜成像规律时,最好划分3个区域再归纳。

四、主管领导(闫主任)评课:

1、教师备课时要了解科学课中相应学习内容的教学要求。

2、教材中将烧瓶作为引入,目的是什么?生活中的透镜不如用矿泉水瓶来做。本节课教师没有按教材上来做,为什么?教师备课时要认真思考。 

文档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凸透镜成像

红山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记录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活动时间:2012年3月7日活动地点:理化教研组参加人员:王积鹏柴文平陈耀中茹武年孙军国一、开课老师柴文平谈教学设计1、本节课以探究为主。重在学生探究,学生活动约25分钟,包括开始时观察清晰的像5分钟,学生实验8分钟,学生在主光轴上帖物体和像实验5分钟。2、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但是考虑到学生对探究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把探究过程的六要素隐性化,而非显性。希望学生通过一个阶段探究习惯的培养后,才明确探究过程的六要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