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政治备课组
就六个文科班学生在本次政治学科的考试中得失及今后教学注意点进行如下分析;
一、试卷评析
1、结构合理。选择题(25)+非选择题(4),不过29题有两问。
2、选材新颖,注重真题、模拟题和原创。所选素材均为近期发生的重大热点事件,以此作为材料背景大胆创新设置题目,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3、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知识范围包括必修1经济生活的内容,具体分布如下图:
| 内容 | 知识点 | 客观题(50分) | 主观题 (50分) | 总分 (100分) | 
| 经济生活 | 第一单元 | 16分(1、10、11、12、13、14、20、24、) | 26(9)分 | 25分 | 
| 第二单元 | 12分(3、4、5、6、15、21、) | 28(11)分 | 23分 | |
| 第三单元 | 12分(7、8、17、18、19、23) | 27(12) | 24 | |
| 第四单元 | 10分(2、9、16、22、25) | 29(18) | 28 | 
4、考查以知识为主,重点突出教材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选择题题肢的设置注重易混知识的比较和重点知识重点考查.
5、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主观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范围不同层次设问,较好地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审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答案的设置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如第3、21、24和28、29等。
6、以人为本,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较强的人文性;如第10、18题和第26题能结合学生成长来分析。
7、以文学古典的名篇、名句和成语为素材,如第7、10、13、16、27在考学生知识的同时来考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增强哲学的美感。
8、试卷美中不足的地方,阅读量较大,题量较大,以致后面主观题思考不够充分。从考试的结果来看,试卷稍微偏难。
二、考试结果及学生错因分析
从本次试题知识点分值的分布来看,四个单元的重点明确。从选择题来看直接考察书上知识点的题目较少,其中有些题目在平时都已经有所接触(如错误率较多的1、3、9、11、14、22、24)、,但学生仍然没能很好落实。对于非选择题来说,总体难度适中,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从这次考试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或多或少的进步。得分率(实验班0.,普通班 0.48),但是从整体上说,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难易度较大,究其学生失分原因,从以下几点 分析;第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这是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1、3、9、11、14、22、24)其中的部分高考题,学生稍有知识理解上的偏差,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主观题中的26、28仍有部分同学在记忆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
第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审题不准。如主观题的性设问,部分学生答非所问,特别是28题和29题的第2问,学生受平时做过的题目的影响答出很多无关原理.
第三:规范答题和组织答案的能力较差.少数同学主观题或者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语的运用。或者只说理不结合材料,或者干巴巴地写上几句理解性语言,或者干脆抄材料,缺乏专业术语。
第四,从这次考试的成绩看,班级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这反映在重点班,三个普通班比较均匀。
三,今后教学努力的措施
本次考的内容主要是涉及经济生活,我们高三年级政治备课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努力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在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上下工夫,注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落实。除了按照惯例在每节课开始时抽背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外,还要不定期的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采取课上与课下,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方式,有时进行突击抽背,使他们不在基础知识上丢分,特别是对主观性试题,可以有效避免要点的缺失。
第二、 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照顾到基础差的学生,又要兼顾成绩好的学生,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对重点班级和重点学生要特别关注。管理上要适当的严一些.
第三,加强对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提高答题“质量”。如利用限时训练教师可以自己出题有针对性地考察学生。
第四,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自觉性。本张试卷上涉及到的当前的热点问题很多,在课堂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热点,关键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语言上力求简洁、生动,在知识上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多举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以例子促进对理论的理解。对社会和学生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剖析,结合书本知识作出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