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2:32:29
文档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邓焕丹a,翁星b,刘艳艳a(江西农业大学a.职业师范学院;b.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摘要:产教融合是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提出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机制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农业职业院校获奖项目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现状的剖析,探索乡村振兴下的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之路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出确定产教融合定位加重项目份量,进行交叉研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积累合作经验以掌握人才转化技巧等建议,为农业职业院校人才
推荐度:
导读邓焕丹a,翁星b,刘艳艳a(江西农业大学a.职业师范学院;b.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摘要:产教融合是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提出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机制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农业职业院校获奖项目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现状的剖析,探索乡村振兴下的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之路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出确定产教融合定位加重项目份量,进行交叉研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积累合作经验以掌握人才转化技巧等建议,为农业职业院校人才
邓焕丹a ,翁星b ,刘艳艳a

(江西农业大学 a.职业师范学院 ;b.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摘 要:产教融合是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提出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机制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农业职业院校获奖项目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现状的剖析,探索乡村振兴下的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之路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出确定产教融合定位加重项目份量,进行交叉研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积累合作经验以掌握人才转化技巧等建议,为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73X(2019)01-0017-06

人才培养机制,是一种培养人才应遵循的相应规律[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加快补齐“三农”这块发展短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2014年3月教育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

生产经营者队伍。农业职业院校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农业职业院校积极办学推动了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将为农业职业院校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王慧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农村职业教育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主渠道,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他强调要适应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必须以产教结合为切入点,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2]。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建立“校企主导、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新时代农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路径。中与赵佩华指出产教融合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助于推动农村

收稿日期:2018-12-10

基金项目:江西省2018年省级创新创业基金项目(YC2018-S193)

作者简介:邓焕丹(1993—),女,江西九江人,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翁星(1995—),女,江西贵溪人,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刘艳艳(1996—),女,江西赣州人,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向。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JOURNAL OF SOUTH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第9卷 第1期2019年1月

V ol.9 No.1Jan.2019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二是有助于全面带动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3]。产教融合能够促使农业职业院校与企业优势资源双向互补,通过整合与共享,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培养出现代农业经营者。因此,农业职业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为国家培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以及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要求的人才。

一、职业院校获奖项目的产教融合人才培

养机制的现状

“要使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有利于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关键在于创新。”[4]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应当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一)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数量较多,但不适用于农业方向

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质量、高素质的才人需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矛盾突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问题严重,从而引起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如何创新农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关心和研究的选题。从2018年的数据看,共有9所职业院校获得奖项,其中专业方向为“教育学”为2项,“专业技术类”为5项,2项针对的是全体学生。而涉及相关农业农学方向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0项(见表1)。因此,关于农业农学类方向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科覆盖面较广,但以社会学和工学为“主学科”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应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终身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设置教学管理、学生服务、服务企业、质量控制等专门机构[5]。获奖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项目学科覆盖面较广,包括教育学、政治学、护理学、服装设计等学科。如表2所示,从学科覆盖面来看,人文社科类占学科获奖总数的62.5%,占比最高。可见,职业院校缺乏对农学及相关学科的鼓励和宣传。

(三)获奖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势头不错,但推广率较低,主要集中在城市

从2009年我国第一部地方性职业教育校企合

表1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目典型案例

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适用专业或方向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一二三四”中职人文素养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课堂、五联动、多平台、四协同”思想政治教育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一主线五阶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道技融合”学前教育专业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双创交融、五位贯通”高职服装专业

四川泸州江阳职业高级中学“职特融通协同育人”残障学生齐鲁理工学院“三层次融通、三模块阶梯式递进”护理专业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5443金字塔式”双创教育模型全体学生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三角理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

第1期

19

邓焕丹,翁 星,刘艳艳: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作促进法规即《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出台至今,各级各类的职业院校开始因地制宜的探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项目,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信息资源共享型、人才资源共享型和实训基地共享型等。从获奖的职业院校看,每个院校的校企合作项目数量较大,如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有5个工作室、1个文化主题广场、4个工匠精神主题公园、1个工匠坊、1个CIS 识别系统、1个学院实训楼群等。从职业院校的成果应用及推广看,多以省内推广为主。然而,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仅8所农业职业院校(见表3),且6所位于欠发达城市。研究发现,因此类学校基本位于在城市郊区

或外围,其地理位置的差异影响其校企合作项目。

二、建立良性循环的产教融合功能体系,

完善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

从图1可以看出,产教融合不仅仅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行业企业的简单融合,更需要在国家的顶层设下,才能发挥产教融合的功能。国家层面,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教育公平维持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行业企业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比较收益促进校企经济融合发展;学校方面,通过资源配置和专业设置提高学校人才质量,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最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教融合功能体系。值得注意的是,

表3 农业职业院校在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分布情况

地区频次农林职业院校频次

院校名称北京41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辽宁41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42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江苏7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甘肃21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31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1

1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表2 获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科覆盖情况

覆盖学科频次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教育学1633.3%33.3%政治学1429.2%62.5%理学612.5%75%服装设计510.4%85.4%护理学48.3%93.7%工学

3

6.3%

100%

20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第9卷

笔者从宏观角度出发探索农业职业院校培养机制,体系中的学生在本文中作为目标不进行单独分析。和震认为要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合作制度的顶层设计,国家应同时从教育和经济领域实施产教融合,通过分析、行业或企业、学校和学生几方面的劣势,从宏观层面提出建议[6]。因此,从、行业或企业、学校三方面着手进行乡村振兴下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

(一)确定产教融合功能定位,平衡资源配置权重

1.:促进产业升级与教育公平,维持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从世界各国特别是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然而,我国由于传统“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片面认为学习农业就是走“下坡路”,缺乏农业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环境和

氛围。因此,应大力促进产业升级和农业集团化,并宣传农业人才的重要性,以教育公平的政治环境吸引农业人才。另外,尽管国家科社规划办重视职业教育相关项目的立项,但毕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竞争激烈,应出台鼓励提高省级或以下的项目比例。

2.行业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校企经济

融合

当前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一方面是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另一方面是缺乏产业结构的优化。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会影响劳动力资源的需求,劳动力资源的变化则会进一步影响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的变化[7]。与教育的公益性不同,企业追求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必然要求企业在降低适当的收益的情况下才能参与产业融合,共同构建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3.学校: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提高人才质量与资源配置

图1 产教融合的功能定位体系示意图

校企经济融合发展

实践能力

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

理论基础

行业企业

产业结构

比较教程

专业设置

资源配置

学校

学校人才质量提高

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

产教融合

产业升级教育公平

国家

应厘清农业职业院校教育工作机制中的协同问题,提高各子系统要素的协同效应,让组织、制度、专业、资源四个维度改善农业教育系统各要素间的协调配合,通过创新办学模式将农业生产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校企“双赢”。对于研究条件相对较差、研究能力相对较低的农业职业院校研究团队,鼓励申请省部级或省部级以下的项目,这样做有组于积累研究经验,更好参与产教融合中。

(二)进行交叉研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1.: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设计,以因地制宜建设为辅方式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差别较大,农业职业院校所面对的发展困境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农业职业院校外延式发展不能搞“一刀切”。[8]于2017年12月9日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9]。农业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顶层设计,通过国家的统筹,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区域有效对接。

2.行业企业: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参与意向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三种:一是院校成为行业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或会员单位,行业协会是“互动桥梁”;二是联合办学,如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联合创办青岛橡胶轮胎工程专修学院;三是职业教育集团[9]。尽管参与模式居多,但目前行业企业参与度深浅不一。因此,必须通过宣传手段增强其参与意向。第一,以“农业职业教育”为主题,定时开展企业沙龙,聚焦当前特色企业的参与模式;第二,通过划分企业规模来“量体裁衣”,规模大的企业需要的是人才,规模小的企业则面临生存的危机,不同的需求决定着宣传策略的不同;第三,以行业为维度,每个行业之间建立线上线下“双渠道”,请行业专家进行线上分享线下指导,提高行业对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视度[10]。

3.学校:培养“本土化”人才,扩大影响力

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分类主要三种:知识依赖型企业、手工生产方式企业和体力依赖企业。在合作程度上看,知识依赖型企业与院校合作面比较窄,形式较单一;手工生产方式企业合作周期长,质量基本有保障;体力依赖型企业则简单重复,劳动的知识技术含量低。而体力依赖企业是农业职业院校当前最广泛的校企合作[11]。农业职业院校的基数少,一方面不能满足乡村振兴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关注度而缺少各项资源的支持。因此,必须扩大农业职业院校的影响力,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业职业院校,依靠地方企业去培养“本土化”人才,实现留住人才,使其成为“活名片”。

(三)积累合作经验,掌握人才转化技巧

1.:鼓励支持相关农业产业技术的研究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设施农业技术、测图配方技术等地现代农业体系,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大约仅占GDP的0.3%,成果转化率为30%~40%[12]。因此,通过加强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国性、地区性以及专业特色性农业职业院校建设,促使产业链带动人才链。第一,发挥优势特色产业,以“一个企业带领一支人才队伍”为目标;第二,现代农业产业的技术岗位设置、研究任务与经费使用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覆盖了技术开发、技术熟化集成到生产示范推广的创新全过程,通过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集中研究,可以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衔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研脱离生产、课题立项与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第三,通过把定额投入为动态投入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为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主动性,经费补助的调整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通过给予连续稳定的支持,解决科研人员每年为跑项目、争经费而分心的问题。

22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第9卷

2.行业企业:防控风险,提升能力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技术创新向农业渗透融合,开展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树立“大食物、大农业、大资源、大生态”理念,全方位、多途径扩大农业产品种类。因此,农业企业要融入职业院校建设,应提升自身实力,为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夯实基础;必须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和措施,鼓励支持农业企业申请境外品牌注册、卫生注册等;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与农业职业院校合作,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具有实干经验的人才队伍。

3.学校:注重提高物化产教融合的能力

农业职业院校发展的障碍表现在教学资源上。实训基地方面,各校发展不平衡,设施配套不完整,运行经费不足,重复建设严重[13]。在信息资源方面,出现“散”“乱”“小”“重”的现象,数字化水平较低[14]。在教材方面,人文教育占比重,教学内容陈旧,学科定势没有完全打破[15],与农业职业能力不匹配[16]。长期以往,不仅造成过多教学资源浪费,而且培养人才质量持续不高,无法进行农业现代化人才队伍的补充,以至于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农业职业院校应加快推进国家农业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构建“产学研推用”有机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立具有中试能力的工程化研究平台及产业化应用平台,开展农业工程化研究和核心装备创制,把前沿的技术和要点、最新市场信息和企业用人标准融入教育教学中。

产教融合是农业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有效路径。研究发现,当前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农业人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不普及。因此,农业职业院校只有立足农业专业特色,与行业、企业、国家一起承担相应任务,通过进一步的有机融合,才能共同构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的职业农民培养机制。参考文献:

[1]孙宇飞.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8(7):43-46.

[2]王慧.产教融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J].教育研究, 2018(7):82-84.

[3]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

[4]丛阳.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提供坚强素质支撑[J].中国电化教育, 2013(9):48-49.

[5]刘毅.产教融合视域下的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57-61.

[6]和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 推动产教融合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38-142.

[7]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8-10.

[8]蒋燕.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1):57-60.

[9]张振飞,张艳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论坛, 2015(20):54-57.

[10].论校企合作多元主体的治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18):44-49.

[11]黄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之间的博弈与整合[J].教育与职业, 2018(18):36-41.

[12]陈熔,桂文龙,胡海婧.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7(19):49-53.

[13]曹晔.关于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18):5-10.

[14]吴婷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失灵的表现、成因与管理调适[J].教育与职业,2018(19):33-40.

[15]陈锋.产教融合:深化与演化的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Z2):13-16.

[16]张改清.智能化工作模式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探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2):66-71.

[责任编辑:陈希媛]

(下转第101页)

丘莉萍:中职学校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及思考

第1期101 Abstract: Examin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work,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With the further promotion of well-rounded education, the deepening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China,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assessing ways of tal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xamination evalu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examination evaluation system reform.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and the effect obtained of the examination evaluation system reform of Guangzhou trade vocational senior middle school,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form from the aspects of examination content, form, evaluation type, subject and scale, proposes that the reform of examination evalu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examination evaluation system; reform

(上接第22页)

Explor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Revitalization of Countryside

DENG Huan-dan a,WENG Xing b,LIU Yan-yan a

(a.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b.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Abstracts: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 train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slowdown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th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of the award-winning project in the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es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th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the combined loc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o cross-study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one-and-two-third industry, to accumulate the experience of cooperation to master the skills of talent transformation, an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the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talents

文档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邓焕丹a,翁星b,刘艳艳a(江西农业大学a.职业师范学院;b.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摘要:产教融合是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提出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机制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农业职业院校获奖项目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现状的剖析,探索乡村振兴下的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之路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出确定产教融合定位加重项目份量,进行交叉研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积累合作经验以掌握人才转化技巧等建议,为农业职业院校人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