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面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
1.请将下列内容用楷书准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空格里。(2分)
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你感爱过山间的美好吗?山泉清chè,唱着你听不懂的歌。树木苍幽,毫不吝音地铺张着阴凉。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花小草,随风尽情摇曳。那么久了,一直被那些烦心琐事纠缠不休,心中一直紧绷的那根弦,终于在刹那间松弛下来,坍塌下来,说不出的好,说不出的舒 shuǎng。
(1)按拼音写汉字。 清chè 舒 shuǎng
(2)给加点字注音。 琐事 紧绷
3.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①居高声自远, 。 (虞世南《蝉》)
②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③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⑦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⑧ ,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⑨《论语》中可以用于欢迎四面八方的朋友的句子: , ?
4.下列选项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2分) ( )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就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只要用心,词性区分并不难:“桌子”“头发”是名词;“强壮”“苍白”是形容词;“这”“他”是代词。
B.“令尊”“高寿”是敬辞,“家君”“寒舍”是谦辞。
C.汉语中不少词语带有感情色彩,如“见异思迁”“爱慕虚荣”是褒义词,“随声附和”“见利忘义”是贬义词。
D.人们常用反义词构成对比、映衬,使句子更具感情色彩和说服力。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就有两组反义词“虚心”和“骄傲”,“进步”和“落后”。
6.下列选项中说法有错的一项是(2分) ( )
A.《白洋淀纪事》是鲁迅创作的小说,主要表现抗日战争和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B.散文集《湘行散记》中的《辰河小船上的水手》,辰河上今昔的对比,令作者从文不能不思考民族衰败的原因和前途的希望之所在。
C.作家屠格涅夫以他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25篇各自的小说,组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猎人笔记》。
D.清代李汝珍创作的《镜花缘》想象奇特,构思新颖,里面光神奇的国度就有三十多个,像好学上进的黑齿国,酸腐吝啬的淑士国,虚伪狡诈的两面国……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罗刹又扇两扇,果然不动。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1)之前,罗刹一扇子将大圣扇得无影无踪,得胜回归。这次,大圣却能在威力无比的芭蕉扇面前一动不动,他是在哪位神仙处借得了什么宝贝?(2分)
(2)“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面对紧关的大门,大圣是怎么办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之后的情节。(3分)
二、综合阅读(33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8-9题。(4分)
稻田【唐】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①,极目连云䎬稏②肥。
更被鹭鹚③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注释】①前陂(bēi):前面的池塘;②䎬(禾罢,bà)稏(yà):水稻的别称;③鹭鹚:白色的水鸟。
8.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两句的画面。(2分)
9.请自选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2分)
(二)阅读下面两则出自《吕氏春秋》的寓言,完成10-14题。(14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元闻也。
【乙】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①澭水②。澭水暴益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④,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⑤。向⑥其先表之时可导⑦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⑧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注释】①表:做标记;②澭水:黄河的支流;③益:通“溢”,涨;④涉:渡;⑤坏都舍:房屋倒塌;⑥向:从前;⑦导:引导;⑧尚犹:依旧、仍然。
10.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荆人欲袭宋 (4)澭水暴益
11.翻译句子。(4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12.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学而不思/则罔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不若/无闻也 D.其一犬/坐于前
13.对于甲文中“穿井得一人”造成的误会,你认为责任在传播者还是说最初说这话的丁氏?为什么?(2分)
14.寓言总是将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简短的故事之中,甲文告诉了我们,对于传闻,要有理性分析,不能以讹传讹。乙文中水位已发生变化,楚人仍沿着先前所做的标记过河,结果损失惨重,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5-19题。(15分)
像油菜花儿一朵朵开
①大学毕业后,我每天都在睁大双眼寻找一切所谓的机遇,可到最后都似一场烟花,灰飞烟灭,只留下一地失落。
②去年冬天,我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乡下老家,整日沉默无语,靠在二楼的竹椅上茫然环顾落寞的山村。家门前那片灰蒙蒙的山田,害羞地裸露着贫瘠,枯草放肆地招摇在山头田间,我的心一点点濒临绝望。
③长我六岁的大哥因为车祸落下残疾也回到了家,父亲暗地里叮嘱我安慰大哥,我却只顾一个人流泪,倒是大哥微笑着劝慰我:慢慢来,会好起来的。
④大哥回来后的第二天便拖着行动不便的身子下到了门前山田里,手里拿着父亲的锄头。他弯下腰开始一下一下地整理,挖出杂草根,拾起杂乱繁多的枯草,一小块一小块地把土地修理平整,然后凿出规整的一个个小坑……他偶尔会抬起头来看看坐在阳台上一脸茫然的我,像小时候那样微笑着朝我吹口哨:《水手》。村上的人都疑感地看看大哥,山田太贫瘠,乡亲们早就放弃了,一丘丘山田已荒芜多年,大家几乎都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大哥一直在田里独自忙碌,枯草恣肆的梯田一日日在他手下铺展出细腻的泥土,无数规整的小坑一眼看上去竟然蔚为壮观。
⑤半个月后,大哥一瘸一瘸地到镇上农种站扛回来一大袋油菜籽。一个坑一个坑地施上肥,然后小心翼翼地洒进种子,盖上土。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山田在大哥脚下一点点发生着变化,我的心情居然开始一丝丝舒缓出喜悦。播完种子的那天晚上,大哥一定要和我喝一杯父亲酿的谷酒,干杯时他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一锄一锄地凿,一点一点地撒,一直坚持,就会灿烂。”我一口干完了那杯酒,和大哥一起等待。
⑥几天后,山田里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灰色的山村开始散发勃勃生机。本还是隆冬,我们却提前看到了春天。油菜苗在我的眼皮底下一点点浓绿茂盛,我的眉毛逐渐舒展,莫名地喜悦。
⑦春节的时候,有菜商无意中看到了这一丘丘油菜,一定要花钱向大哥购买,说是油莱秧和油菜苔在城里都卖得很火,他正愁没有货源。大哥考虑再三同意采摘一些卖掉,但只能选择性地从中抽掉一部分,因为要让我看到灿烂!出乎意料的是,卖掉的那部分油莱,居然换来了一万五千多元的现金,大哥拿这钱给我买了相机和笔记本电脑,他坚信我会用得着这些。
⑧三月,油菜花一朵朵盛开来,金黄金黄,漫山遍野烂漫铺展,形成力量强大的花潮,涌动着一浪浪芳香和喜悦。大哥和我穿梭于花海里,坐在花丛中相视而笑。他拍下好多油菜花,让我的电脑桌面一片灿烂。这片灿烂,在四月初被我自信地拎进城。
⑨“一锄一锄地凿,一点一点地撒,一直坚持,就会灿烂。”是的,一点一点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坚持,人生之花,就会如油菜花儿一朵朵绽放,灿烂如锦,强大如潮。
(有删改)
15.本文的标题有何妙处?(2分)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划线句。(3分)
17.第⑦段“出乎意料的是,卖掉的那部分油菜,居然换来了一万五千多元的现金”一句中加点的“居然”有何作用?(3分)
18.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文中的大哥的人物形象。(不得少于两点)(4分)
19.请展开合理的想像,结合上下文情境,描述第⑧段结尾处“这片灿烂,在四月初被我自信地拎进城”时“我”的心理活动。(不少于50个字)(3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
1.请将下列内容用楷书准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空格里。(2分)
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考点】字词的正确书写
【解析】主要考察的是字词的正确书写,要注意半包围结构和左右偏旁的字,正确书写即可。
2.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答题。4分)
你感爱过山间的美好吗?山泉清chè,唱着你听不懂的歌。树木苍幽,毫不吝音地铺张着阴凉。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花小草,随风尽情摇曳。那么久了,一直被那些烦心琐事纠缠不休,心中一直紧绷的那根弦,终于在刹那间松弛下来,坍塌下来,说不出的好,说不出的舒 shuǎng。
(1)按拼音写汉字。 清chè 舒 shuǎng
(2)给加点字注音。 琐事 紧绷
答案:(1)澈 爽
(2)suǒ bēng
【考点】确认读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个左右的汉字会书写,书写正确、规范、工整。
3.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①居高声自远, 。 (虞世南《蝉》)
②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③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⑦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⑧ ,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⑨《论语》中可以用于欢迎四面八方的朋友的句子: , ?
答案:(1)非是藉秋风 (2)待到重阳日 (3)江春入旧年
(4)断肠人在天涯 (5)忽如一夜春风来 (6)却话巴山夜雨时
(7)便引诗情到碧霄 (8) 非学无以广才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解析】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其中第(7)题要注意碧霄的写法。
4.下列选项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2分) ( )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就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答案:B
【考点】辨析修辞
【解析】B选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A选项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C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选项也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只要用心,词性区分并不难:“桌子”“头发”是名词;“强壮”“苍白”是形容词;“这”“他”是代词。
B.“令尊”“高寿”是敬辞,“家君”“寒舍”是谦辞。
C.汉语中不少词语带有感情色彩,如“见异思迁”“爱慕虚荣”是褒义词,“随声附和”“见利忘义”是贬义词。
D.人们常用反义词构成对比、映衬,使句子更具感情色彩和说服力。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就有两组反义词“虚心”和“骄傲”,“进步”和“落后”。
答案:C
【考点】文学常识的考查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风格、流派等等。回顾所积累的文学常识,C选项中“见异思迁”“爱慕虚荣”是贬义词。
6.下列选项中说法有错的一项是(2分) ( )
A.《白洋淀纪事》是鲁迅创作的小说,主要表现抗日战争和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B.散文集《湘行散记》中的《辰河小船上的水手》,辰河上今昔的对比,令作者从文不能不思考民族衰败的原因和前途的希望之所在。
C.作家屠格涅夫以他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25篇各自的小说,组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猎人笔记》。
D.清代李汝珍创作的《镜花缘》想象奇特,构思新颖,里面光神奇的国度就有三十多个,像好学上进的黑齿国,酸腐吝啬的淑士国,虚伪狡诈的两面国……
答案:A
【考点】文学常识的考查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风格、流派等等。回顾所积累的文学常识,A选项中《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罗刹又扇两扇,果然不动。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4)之前,罗刹一扇子将大圣扇得无影无踪,得胜回归。这次,大圣却能在威力无比的芭蕉扇面前一动不动,他是在哪位神仙处借得了什么宝贝?(2分)
(5)“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面对紧关的大门,大圣是怎么办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之后的情节。(3分)
答案:(1)孙悟空在小须弥山灵吉菩萨处借得宝贝定风丹
(2)罗刹将门紧关后,大圣变作飞虫飞入洞中,随着茶水进入罗刹女肚子里闹腾,迫使罗刹女因疼痛难忍而交出宝扇。
【考点】名著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第一小题灵吉菩萨是《西游记》八菩萨之一。住在小须弥山,法力广大,手使飞龙宝杖,并有如来赐给的定风珠等宝贝。多次帮助唐憎师徒取经途中降服妖怪,唐僧被阻挡在八百里火焰山,铁扇公主用芭蕉神扇把孙悟空扇得如败叶残花,是灵吉菩萨把定风珠借给悟空,才抵抗了罗刹女的芭蕉扇。第二小题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牛魔王,铁扇公主的私人宝物。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悟空,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悟空大战牛魔王。红孩儿出现,矛盾化解。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向西赶路。
二、综合阅读(33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8-9题。(4分)
稻田【唐】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①,极目连云䎬稏②肥。
更被鹭鹚③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注释】①前陂(bēi):前面的池塘;②䎬(禾罢,bà)稏(yà):水稻的别称;③鹭鹚:白色的水鸟。
10.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两句的画面。(2分)
11.请自选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2分)
答案:8.前面的池塘中,碧波荡漾,在春风的吹拂下,层层梯田绿浪翻滚,满坡的稻禾长势喜人,苗肥棵壮,直接云天。
9.诗人又把眼前池塘和天上的白鹭,通过一个“飞”字巧妙地联起来。这样,就使得近景和远景交织成章,联成一片,使地面空间浑然一体。在这幅图画中除了静态的描写外,还描写了划破静寂的动态。前边说的清水池塘,连天的稻田,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又将如同“千点雪’的白鹭摄入画面,用一个“飞”字突然使这个画面活跃起来,更显得生机盎然。不仅富有绘画美,而且《稻田》还具有绚丽的色彩美。在这幅艺术画面上,“绿”浪碧波相迭,蓝天“白”鹭相映,彩云画屏色彩斑斓。
【考点】诗词鉴赏
【解析】8.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根据字面上的意思进行翻译即可,注意意境的把握和语言的优美。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写景诗为人称道的是“诗中有画”,即用语言的勾勒描绘把周围的景物如画一般的状态呈现出来,这首诗即达到了这样的这样的艺术效果。这是一幅极其优美恬淡的水田风光图。这幅画的近景是满是绿波春浪的池塘和一望无边的肥美的稻田;远景是蓝天、烟云和点点如雪的白鹭,还有那似有若无的濛濛水气。这些景物浓淡相间,疏密得体,相映成趣。池中的绿水和周围稻田,通过“极目”二字联系起来,使得画面无比开阔。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作者置身此间,是何等心旷神怡。
9.这种试题的答题思路: (1) 指出该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2)把该宗放入原透也联起来理就使得近景和远毫文织成意,地面空间浑然一体。一个“划破静寂的动态,静中有动,使整个画面活跃起来,更显得生机盎然。
(二)阅读下面两则出自《吕氏春秋》的寓言,完成10-14题。(14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元闻也。
【乙】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①澭水②。澭水暴益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④,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⑤。向⑥其先表之时可导⑦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⑧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注释】①表:做标记;②澭水:黄河的支流;③益:通“溢”,涨;④涉:渡;⑤坏都舍:房屋倒塌;⑥向:从前;⑦导:引导;⑧尚犹:依旧、仍然。
10.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荆人欲袭宋 (4)澭水暴益
答案:(1)等到 (2)讲述 (3)想要 (4)突然
【考点】实词解释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11.翻译句子。(4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6)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答案:(1)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呀!
(2)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崩塌一样。
【考点】翻译句子
【解析】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13.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学而不思/则罔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不若/无闻也 D.其一犬/坐于前
答案:D
【考点】文言文句内停顿
【解析】关于文言文句内停顿,要按照以下几条1.按照“主/谓/宾”的原则划分;2.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3.按照“而前则前”;4.凭借语感,根据句意划分。D选项中“其一犬坐于前”应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
13.对于甲文中“穿井得一人”造成的误会,你认为责任在传播者还是说最初说这话的丁氏?为什么?(2分)
答案:
①我觉得是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知错能改。
②我觉得是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我觉得是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
④我觉得是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首先要细读所给的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归纳理解,宋国有个姓丁的,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14.寓言总是将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简短的故事之中,甲文告诉了我们,对于传闻,要有理性分析,不能以讹传讹。乙文中水位已发生变化,楚人仍沿着先前所做的标记过河,结果损失惨重,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答案:忘记了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忘记了适应已经发展和改变的局势而改换对策,事必败也。
【考点】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解析】《荆人涉澭》故事讲述了楚国人想攻打宋国,派人事先测量澭水的深浅并树立标志,不久,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依然按照旧标志在黑夜渡河。结果淹死一千多人,楚军惊恐万状,溃不成军,就像都市里的房屋倒塌一样。原先做好标志的时候本是可以涉水过河的,如今河水暴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了,楚国人还是按着原来的标志过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5-19题。(15分)
像油菜花儿一朵朵开
①大学毕业后,我每天都在睁大双眼寻找一切所谓的机遇,可到最后都似一场烟花,灰飞烟灭,只留下一地失落。
②去年冬天,我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乡下老家,整日沉默无语,靠在二楼的竹椅上茫然环顾落寞的山村。家门前那片灰蒙蒙的山田,害羞地裸露着贫瘠,枯草放肆地招摇在山头田间,我的心一点点濒临绝望。
③长我六岁的大哥因为车祸落下残疾也回到了家,父亲暗地里叮嘱我安慰大哥,我却只顾一个人流泪,倒是大哥微笑着劝慰我:慢慢来,会好起来的。
④大哥回来后的第二天便拖着行动不便的身子下到了门前山田里,手里拿着父亲的锄头。他弯下腰开始一下一下地整理,挖出杂草根,拾起杂乱繁多的枯草,一小块一小块地把土地修理平整,然后凿出规整的一个个小坑……他偶尔会抬起头来看看坐在阳台上一脸茫然的我,像小时候那样微笑着朝我吹口哨:《水手》。村上的人都疑感地看看大哥,山田太贫瘠,乡亲们早就放弃了,一丘丘山田已荒芜多年,大家几乎都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大哥一直在田里独自忙碌,枯草恣肆的梯田一日日在他手下铺展出细腻的泥土,无数规整的小坑一眼看上去竟然蔚为壮观。
⑤半个月后,大哥一瘸一瘸地到镇上农种站扛回来一大袋油菜籽。一个坑一个坑地施上肥,然后小心翼翼地洒进种子,盖上土。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山田在大哥脚下一点点发生着变化,我的心情居然开始一丝丝舒缓出喜悦。播完种子的那天晚上,大哥一定要和我喝一杯父亲酿的谷酒,干杯时他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一锄一锄地凿,一点一点地撒,一直坚持,就会灿烂。”我一口干完了那杯酒,和大哥一起等待。
⑥几天后,山田里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灰色的山村开始散发勃勃生机。本还是隆冬,我们却提前看到了春天。油菜苗在我的眼皮底下一点点浓绿茂盛,我的眉毛逐渐舒展,莫名地喜悦。
⑦春节的时候,有菜商无意中看到了这一丘丘油菜,一定要花钱向大哥购买,说是油莱秧和油菜苔在城里都卖得很火,他正愁没有货源。大哥考虑再三同意采摘一些卖掉,但只能选择性地从中抽掉一部分,因为要让我看到灿烂!出乎意料的是,卖掉的那部分油莱,居然换来了一万五千多元的现金,大哥拿这钱给我买了相机和笔记本电脑,他坚信我会用得着这些。
⑧三月,油菜花一朵朵盛开来,金黄金黄,漫山遍野烂漫铺展,形成力量强大的花潮,涌动着一浪浪芳香和喜悦。大哥和我穿梭于花海里,坐在花丛中相视而笑。他拍下好多油菜花,让我的电脑桌面一片灿烂。这片灿烂,在四月初被我自信地拎进城。
⑨“一锄一锄地凿,一点一点地撒,一直坚持,就会灿烂。”是的,一点一点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坚持,人生之花,就会如油菜花儿一朵朵绽放,灿烂如锦,强大如潮。
(有删改)
15.本文的标题有何妙处?(2分)
答案:①点明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油菜花;②贯穿全文的线索;③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关联主要情节,揭示文章的情感主旨,要像油菜花一样坚持不懈;④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本题的考点是标题的作用
【解析】文章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1)是否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2)是否采用了一定的修辞,(3)是否可以反映文章的主题。在分析时,结合文章的内容即可。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划线句。(3分)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乡条件的艰苦,表达了作者在经历失败后疲惫的身躯和失落的心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考点】赏析语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语句,对于赏析语句我们要求理解的方法为:手法+内容+情感/效果,本句为拟人句,这是一段环境描写,写出了家乡的贫瘠,条件的艰苦,因作者此时经历了失败,所以身躯十分疲惫,内心也十分失落,对未来充满了迷惘。
17.第⑦段“出乎意料的是,卖掉的那部分油菜,居然换来了一万五千多元的现金”一句中加点的“居然”有何作用?(3分)
答案:“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文中的居然写出了作者对油菜花能卖出高价的惊讶,表达了哪怕再渺小,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会像油菜花一样开花获得成功的果实的思想感情。
【考点】本题考察的是词语的含义
【解析】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居然”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18.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文中的大哥的人物形象。(不得少于两点)(4分)
答案:勤劳、勇敢、坚强、朴实、关爱妹妹、热爱生活。
【考点】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解析】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从“大哥一瘸一瘸蹒跚到镇上农种站扛回来一大袋油菜籽种,一个坑一个坑地施上肥”看出大哥勤劳、勇敢、朴实;从“大哥拿这钱给我买了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看出大哥关爱妹妹、从“大哥微笑着劝慰我:慢慢来,会好起来的”看出大哥坚强乐观,热爱生活。
19.请展开合理的想像,结合上下文情境,描述第⑧段结尾处“这片灿烂,在四月初被我自信地拎进城”时“我”的心理活动。(不少于50个字)(3分)
【考点】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心理活动分析。
【解析】此题为开放题,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