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曼昆 经济学名词解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2:35:31
文档

曼昆 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经重点名词解释-1.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指定的依据。(应该是什么)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反,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3.需求规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4.供给规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
推荐度:
导读西经重点名词解释-1.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指定的依据。(应该是什么)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反,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3.需求规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4.供给规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
西经重点名词解释-

1. 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指定的依据。(应该是什么)

2.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反,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

3. 需求规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4. 供给规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5.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6.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做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 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8.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对消费者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数量点的轨迹。

9. 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相对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相对高的商品。(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商品相对价格变动,从而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10.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从而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11.13、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2.1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3.15、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MC=ΔTC/ΔQ

14.16、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5.17、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MRTSLK = —ΔK/ΔL

16.18、生产扩展线——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17.19、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18.20、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19.21、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20.22、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21.23、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22.24、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23.25、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24.26、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在一般情况下,要从已知的各种个人偏好顺序中推导出统一的社会偏好顺序是不可能的。

25.27、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的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6.28、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

27.29、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28.30、国内生产总值——既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本国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9.31、国内生产净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既新增加的产值。

30.32、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31.33、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32.34、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APC=C/Y

33.35、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MPC=ΔC/ΔY

34.36、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35.37、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

36.38、凯恩斯陷阱——是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为无限大,人们不再投资或购买债券,而大量持有货币。

37.39、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成相反方向变化。

38.40、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成同方向变化。

39.41、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40.42、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41.43、失业率——一般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42.44、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43.45、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或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44.46、财政——一般是指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

45.47、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46.48、挤出效应——由扩张性财政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称为财政的挤出效应。

47.49、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

48.50、货币——一般是指银行运用货币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手段的总和。

49.51、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

50.52、汇率——是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既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51.53、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出口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52.54、资本产出比率——一般用J表示,是资本存量K与产出量或国民收入总量Y之比。

53.55、经济周期——一般把这种经济波动,即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称为经济周期。

54.56、加速原理——是说明国民收入或消费量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

55.1.需求规律: 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56.2.供给规律: 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57.3.均衡价格: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58.4.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9.5.边际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60.6.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61.7.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62.8.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3.9.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0.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 

65.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66.11.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67.12.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68.13.完全竞争: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69.14.完全垄断: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70.15.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71.16.寡头垄断: 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72.17.洛伦兹曲线: 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73.18.吉尼系数: 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74.19.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75.20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76.21.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77.22.消费函数: 以C表示消费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为:C = C(Y),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78.23.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APC=C/Y.它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 

79.24. 边际消费倾向: 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80.MPC=△C/△Y. 其中,△Y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C则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0<MPC<1。 

81.25.储蓄函数: 由于储蓄是收入中扣除消费之后的余额,因而储蓄函数可以由消费函数得到。假定S表示储蓄,于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S = Y – C(Y)= S(Y) 

82.26.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83.27.通货膨胀: 一般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84.28.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85.29.财政: 财政是指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对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86.30货币:货币和财政都是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工具,货币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 

87.31,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

88.32.汇率: 是指 使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33. 对外贸易乘数: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或者说定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90.34.资本 – 产量比: 哈罗德认为,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本存量K和总产出Y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即: K = vY.其中,v被称为资本 – 产量比。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和资本数量不能相互替代,因而每单位产出所消耗的资本量保持不变,因而资本产出比v是一个常数。 

91.35.经济周期:一般把经济波动及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称为经济周期。 

92.36.加速原理:是说明国民收入或消费量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 

93.37.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投资所增加的国民 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94.38.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文档

曼昆 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经重点名词解释-1.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指定的依据。(应该是什么)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反,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3.需求规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4.供给规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