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世纪更多要求的是创新型的人才,创造能力对我国的发展也十分重要,所以现代的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关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建议,主要包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其观察能力;适当的将游戏与知识相结合;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四个方面。
关键词:学习环境 好奇心 自由
创造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所谓,祖国的明天要靠下一代,我们国家未来的实力强与否都取决于当今的学生一代。而在学生教育中,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从心理学角度讲,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环境文化具有潜在的教育作用,能使学生受到陶冶和感染,提升文化品位。因此,营造朴实和谐的、充溢着人文色彩的环境文化氛围,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营造一个有助于学生展开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室环境
教室是学生每天都要学习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室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非常大,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教室环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营造班级环境氛围,不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应该是孩子们的创造结晶。班级环境文化的布置,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让他们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引导他们确定班级文化定位,自己动手设计、布置,例如,可以使教室的课桌更有趣味性的摆放,并且定期变换;学生自己组织编排黑板报。这样既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协作能力,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风貌。
(二)师生相处氛围
学生处在紧张、畏惧的状态时,很难对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也很难有创造性的火花迸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改变在学生面前严厉可畏的传统状况,尽最大努力与学生融为一体,在小学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让学生在我们面前可以直言不悔。学生只有能勇敢的在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才可能在老师面前开启创造性思维。教学实践也证明这种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其观察能力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提时候,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总爱刨根究底问个不停,进入课堂,教师就要把孩子的这份好奇心留住,让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价值,并善于把学生的思维向更宽广的领域引领。切不可因为学生的问题很幼稚、浅显,就失去解答的耐心,打击学生的好奇心。
另外,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敏锐的、精细的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基点。在小学教学中,应该非常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途径有很多:可以是观察课文的一幅插图,可以是观察一种水果,一个动物,也可以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如带领小朋友去找春天,找秋天。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事物,小朋友会找到许多创造性的答案。
三、适当的将游戏与知识相结合
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一切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游戏对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一旦将游戏运用到小学生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将知识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传授给学生,这样对小学生来说,学习便不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而一件与快乐联系在一起的趣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积极努力学习,从而就会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游戏在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并得到思维的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分清主次,切忌本末倒置,为了游戏而游戏。因此,老师要善于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以及发散创造性思维。
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决孩子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实践的能力。可见自由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思想、学生、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
还学生以自由,首先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设情景,设计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有思维空间的问题上;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操作,自己探讨推导,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
其次,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行探究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保证。教师要避免提出问题后学生无思维时间马上回答的现象;要克服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完全受教师控制、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时间被忽视的倾向;还要修改教学时间的机械平均分配以及刻板程序,使教学内容安排和学生学习活动连续、灵活。
五、结语
这是我在多年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一点见解。我们的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教给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创新精神的激励下走向未来,迎接挑战。这样,基础教育才会呈现蓬勃的生机,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加符合新世纪人才的需求,才能在不久的将来为我们的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