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2:37:05
文档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

校级教育科研课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我校于2016年9月开始实施“九义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研究,该课题于2006年141月被批准为阳平镇普教科项目。经过半年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已经完成方案中提出的研究任务,现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留守儿童较多,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现象一:校园卫生保持差。每天下午放学后,学生打扫卫生应该说比较彻底,但是到了第二天,学生一上学,果皮纸屑,小吃口袋,随处乱扔。超过40%的学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推荐度:
导读校级教育科研课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我校于2016年9月开始实施“九义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研究,该课题于2006年141月被批准为阳平镇普教科项目。经过半年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已经完成方案中提出的研究任务,现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留守儿童较多,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现象一:校园卫生保持差。每天下午放学后,学生打扫卫生应该说比较彻底,但是到了第二天,学生一上学,果皮纸屑,小吃口袋,随处乱扔。超过40%的学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校级教育科研课题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成  果  报  告

我校于2016年9月开始实施“九义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研究,该课题于2006年141月被批准为阳平镇普教科项目。经过半年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已经完成方案中提出的研究任务,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留守儿童较多,学生行为习惯较差。

现象一:校园卫生保持差。

每天下午放学后,学生打扫卫生应该说比较彻底,但是到了第二天,学生一上学,果皮纸屑,小吃口袋,随处乱扔。超过40%的学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讲公共卫生。到上午课间操过后,校园便是垃圾随处可见。教师会,学生朝会,几乎次次讲校园卫生,但收效甚微。

现象二:课间疯打严重。

学生课间你追我打的现象严重,尤其在做操和集会时,在楼道中,学生上下逆向运动,造成拥挤、碰撞、碰伤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现象三:部分学生有抽烟,打牌的恶习。

在学校隐蔽的角落,在学生寝室,偶有学生抽烟,甚至打牌。

现象四:学生见了老师不问好,同学之间经常讲粗话甚至脏话。

学生见了老师尤其是没有教自己的老师不主动问好,部分男生常讲粗话甚至脏话。

看到以上现象,作为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我们感到十分忧虑。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如何改革现行教育的不力呢?

以上问题的存在,说明了我们的养成教育工作不到位,教育措施不得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形成。

针对学生们存在的问题,我们确立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工作思路:订制度,重落实;明责任,重监督;看过程,重实效。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转变学风校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经过以上的观察与分析,我们提出了本课题加以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法模式出来,并通过研究,制定一套适合本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来。

二、主导思想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培养的最重要目的,它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认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不完全的教育,正如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行为教育虽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学校教育中最“实”的部分。正如有的教育专家说:看一个学校教育如何,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基本知道学校的情况。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1~9年级的学生,研究内容是各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达到的标准什么,通过怎样的措施加以落实,达到的效果如何。通过三年的研究,达到下列的目标:

1.制定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段学生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目标。

2.建立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监督、检查与反馈机制。

3.建立一套适合我校的可操作性强的学生行为习惯管理制度。

三、主要成果

※认识性成果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们作了以下几点思考: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1.注重实践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注重实践的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是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因人制宜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教育,不尽涉及到每个学生各个体,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社会情况非常复杂,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家庭状况等千差万别,而国家和社会对下一代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养成教育的方法也因人而异,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伦理道德的核心是讲是非、辨正恶。正面教育就是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青少年可塑性强,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有力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牢牢扎根。

 4.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针对这一现实,道德教育必须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因为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水准,人们的道德水准不可能超越现阶段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也不能停留在一般人的思想觉悟水平上,应该本着从实际出发,面向未来,逐步提高。

(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经

1.加强实践锻炼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简要的方法就是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如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可以开展“今天我当家”、“记住父母的生日”等实践教育活动  ,让学生跟着父母做家务,既体验了生活,又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使他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达到道德品质上追求高尚,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上,学会自主,让父母少操心;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这样将孝敬父母教育落实到具体活动之中,既加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又增强了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通过榜样感召

中小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朔性强,富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科学家、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能有效地激励青少年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祖国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一切。五六十年代作为传统思想教育重要标志的“榜样教育”曾经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保尔、刘胡兰等英雄人物曾影响了整代人的精神风貌。教育榜样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重要的理论原因就是榜样与偶像的完整结合与和协统一。通过评选校园文明之星学习之星的评选活动,让学生感知榜样就在身边,同时也促进了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3.加强教师以身作则教育

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夸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爱护校园卫生不乱扔垃圾,作为教师自己就应该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事实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4.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

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使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学校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如社区、派出所等建立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同步性。

5.加强检查评比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6.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

 7.不断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力度

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学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为都是通过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集体的影响而形成。因此,学校必须抓好班主任这一环节,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为此,我校德育处定期开展了班队会展示和班主任培训及经验交流活动,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在评优选先等方面优先考虑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三)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注重过程,确保落实

1.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一是每班制作宣传标语,将学校校训、培养目标等内容书写其上,时时警示学生;二是每周将学校工作重点写在教学楼下;三是更新文化阅览橱窗,同时展出多种报纸;四是我校组建校园广播站,开辟校园新闻、学生生活、好人好事、英语角等专栏播音,使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抑制和约束。

2.加大自我教育力度,利用团队活动、班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矫正其不良习惯。

3.利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说理教育,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始终不脱离学校要求。

4.以课间操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

5.以活动为载体,如江北学校校园科技艺术节,12.9爱国主义歌咏比赛,演讲赛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操作性成果

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善于自主、合作、交流学习;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考试不作弊;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按时认真完成作业,不照抄作业,书写工整。

文明习惯:使用礼貌用语,不讲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物。

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吸毒;不进电子游戏室,不进营业性网吧;穿戴整洁,朴素大方。

四、主要效果

(一)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得到发展。

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于学生对行为的正确认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作为他们行为的准则。为此,我们编写了《江北学校学生文明习惯倡导誓词》,班级规范《三字经》等,让学生在每周一的朝会上学习,在班会课上学习。将行为规范改编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让行为规范深入学生心中,落实于行动。

(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了教师教育方式的改变

1.促使教师提高自身在文明习惯上的要求。

教师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身更要以身作则,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正所谓教学相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我校某些教师改变以往乱烟头,随地吐痰的习惯,说话时注意自己的用语要文明。

2. 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由于我校加强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教师广泛宣传,达成共识。促使教师改变以往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各年级的教师明白各年级学生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将要求融入教学中。

(三)校园面貌得以改善

1.校园卫生状况得以改观。

乱扔垃圾的现象在校园中很少看到,校园清洁保持较好,人人讲卫生。《江北学校德育处关于加强清洁卫生监管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如乱扔、乱倒垃圾现象,形成学校的师生人人是监督者,人人是被监督者的局面,促使各班班主任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管。

2.全校集会及课间操、打饭做到秩序井然。

在全校集会和课间操时由于各楼道口有值周老师的指挥,学生能做到有序地集会和做操,中午学生养成了排队打饭的习惯。

3.学生的文明习惯逐渐养成。

很多同学通过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见到老师开始主动问好,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不说脏话粗话。在每周大朝会都要求全校学生背诵江北学校文明誓词:我一定要遵守校规校纪,做一名文明守纪的中小学生。为此,我要做到三别:向粗鲁  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做到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心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做到五无:地面无痰迹;校园无纸片;课桌  无刻划;墙壁无脚印;出口无脏话。让我们一起为构建文明和谐的江北学校而努力!学生在背诵誓词的过程中,逐渐将规范进行内化,并落实于行动。

五、认识与探讨

1.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校师生的长期坚持,并为之而作出巨大努力。

2.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是教育的主体,但也要需要家庭、社会的积极参与。

4.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反复抓,抓反复。

5.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更好的模式。

2016-11-25

文档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

校级教育科研课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我校于2016年9月开始实施“九义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研究,该课题于2006年141月被批准为阳平镇普教科项目。经过半年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已经完成方案中提出的研究任务,现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留守儿童较多,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现象一:校园卫生保持差。每天下午放学后,学生打扫卫生应该说比较彻底,但是到了第二天,学生一上学,果皮纸屑,小吃口袋,随处乱扔。超过40%的学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