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国的三大货币工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2:23:00
文档

我国的三大货币工具

一般性货币工具,又称经常性、常规性货币工具,即传统的三大货币工具,俗称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 1.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措施。 2.再贴现。再贴现就是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
推荐度:
导读一般性货币工具,又称经常性、常规性货币工具,即传统的三大货币工具,俗称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 1.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措施。 2.再贴现。再贴现就是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
一般性货币工具,又称经常性、常规性货币工具,即传统的三大货币工具,俗称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 

  1.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措施。 

  2.再贴现。再贴现就是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目标的一种手段。 

  3.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Operation,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目标的一种货币手段。 

  货币 

  狭义货币:指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指、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制定者包括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银行在稳定的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货币(monetarypolicy),它是通过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的管理来实施的。 

  货币的性质(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一国拥有多种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其中主要包括: 

  1.由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财政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由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货币的最终目标 

  货币的最终目标,指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社会经济对货币的客观要求。 

  货币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银行的存款,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货币供应量。现已成为银行货币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工具之一。 

  国家货币 

  国家货币 

  (1)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的中心点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应量称为“放松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称为“紧缩银根”; 

  (2)运用货币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的贷款。为了防止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它是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3)货币的运用。 

  货币的运用分为紧缩性货币和扩张性货币。总的来说,紧缩性货币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文档

我国的三大货币工具

一般性货币工具,又称经常性、常规性货币工具,即传统的三大货币工具,俗称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 1.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措施。 2.再贴现。再贴现就是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