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业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 | 中文名称 | 遗传学 | |||||
| 英文名称 | Genetics | ||||||
| 课程代码 | 020206 | 课程类型 | 专业基础课 | 开课学期 | 第1学期 | ||
| 总 学 时 | 56 | 讲课 | 44 | 实验(实习) | 12 | 学分 | 3 |
| 预修课程 | 植物学 | ||||||
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中一门基础理论科学。它在草业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牧草和草坪草育种学及有关学科打基础的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物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遗传变异的本质及物质基础、人为创造遗传变异的主要途径及方法及遗传学与生物生产、人类医疗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关系,并用之于实践,为人民谋福利。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 掌握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规律;
2. 探索生物遗传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
3. 了解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对创造新物种的重要作用;
4. 应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遗传学数据,解释遗传学现象。
四、课程学时分配的建议
教学时数
| 课程内容 | 讲 课 | 习题课 | 实验课 | 小 计 |
| 绪论 | 2 | 2 | ||
|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 3 | 7 | 10 | |
|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 1 | 1 | ||
| 孟德尔遗传 | 6 | 6 | ||
| 连锁遗传规律 | 6 | 2 | 8 | |
| 染色体变异 | 8 | 3 | 11 | |
|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 4 | 4 | ||
| 基因的表达和 | 3 | 3 |
| 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 3 | 3 | ||
| 基因突变 | 2 | 2 | ||
| 细胞质遗传 | 3 | 3 | ||
| 数量遗传 | 3 | 3 | ||
| 遗传与发育 | ||||
| 群体遗传与进化 | ||||
| 总 计 | 44 | 12 | 56 |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遗传学发展简史,遗传学在科学研究、生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要求和说明:要求学生了解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其在科学研究、生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难点:减数及其遗传学意义
重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动植物中的配子形成。
主要内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细胞的有丝和减数。配子的形成和受精、生活周期和世代交替。细胞的减数及在此期间的染色体行为。
学时分配:10学时。讲课4学时,实验6学时
教学要求和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的减数及在此期间的染色体行为,熟悉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掌握配子的形成和受精。
习题与作业:1~10题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难点:DNA的自我复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重点:DNA的自我复制。
主要内容:核酸的化学结构与自我复制。DNA与遗传密码。DNA与蛋白质合成。
学时分配:自学
教学要求和说明:要求学生熟悉DNA的自我复制。
习题与作业:5题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
难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的特点。显性原理。遗传因子分配的细胞学原理。概率的加法定理、乘法定理和二项分布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基因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重点:遗传因子概念的产生。表现型与显性概念及其相对性。概率的加法定理、乘法定理和二项分布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及遗传解释和验证。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显性原理。两对性状的分离与组合。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的分配。分配规律的理论假设及验证。遗传因子分配的细胞学原理。非等位基因互作。概率的加法定理、乘法定理和二项分布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基因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要求和说明:要求学生熟悉遗传因子、表现型、基因型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实质及验证,了解非等位基因互作二项分布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习题与作业:1~16题
第五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难点:连锁基因交换产生的的细胞学机理。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重点: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主要内容:基因的连锁与。连锁基因交换产生的的细胞学机理。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及原理。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性状连锁遗传的遗传解释及验证。基因连锁与交换的细胞学机理。交换的产生及交换值测定。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真菌类生物的基因连锁与交换。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要求和说明:要求学生掌握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熟悉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及原理,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了解交换的产生。
习题与作业:1~13题
第六章 染色体的变异
难点:倒位、易位的遗传效应。染色体组的概念。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的遗传特点及联会和分离。
重点: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的遗传效应。染色体组的概念。同源、异源多倍体的遗传特点。单倍体、非整倍体的特点及应用。
主要内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主要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的产生类别及遗传效应。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其整倍性。染色体组的同源性及异源性。同源多倍体的特征及联会和分离。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形成途径。单倍体的产生及应用。非整倍体主要类型的遗传特点及应用。
学时分配:10学时
教学要求和说明:要求学生熟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主要类型及其遗传效应,同源、异源多倍体的遗传特点。
习题与作业:1~16题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难点:中断杂交实验与染色体作图。
重点:转化、接合、性导、转导的特征。中断杂交实验与染色体作图。
主要内容: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细菌的遗传分析。噬菌体的遗传分析。转化、接合、性导、转导的特征。中断杂交实验与染色体作图。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要求和说明:要求学生熟悉细菌拟有性生殖的类型,了解中断杂交试验与染色体作图。
习题与作业:1~18题
第八章 基因的和表达
难点:基因的概念。基因的微细结构。基因作用。
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作用。
主要内容:基因的概念及发展。基因的微细结构。基因作用的表达与。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要求和说明:要求学生掌握基因的概念,了解基因的。
习题与作业:1~3题
第九章 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难点:基因工程。基因的分离与鉴定。基因组图谱。
重点:基因工程及其运用。
主要内容:基因工程的概述,性内切核酸酶、载体,基因的分离与鉴定;基因组图谱的构建及其应用,后基因组学。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要求和说明:要求学生了解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习题与作业:1~8题
第十章 基因突变
难点: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特点。
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及性状表现特点。
主要内容:基因突变的概念及性状表现特点。基因突变鉴定。生化突变。基因突变的诱发。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要求和说明:要求学生熟悉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及性状表现特点。了解基因突变的鉴定。
习题与作业:1~10题
第十一章 细胞质遗传
难点:细胞质遗传和母性影响的特点。
重点: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及特点。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
主要内容: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及特点。母性影响。叶绿体、线粒体及其他细胞质颗粒的遗传。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应用。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要求和说明:要求学生了解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及特点,了解母性影响,掌握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应用。
习题与作业:1~5,7~11题
第十二章 数量遗传
难点: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学说,遗传率的估算。杂种优势的表现特点。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重点: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学说。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和应用。
主要内容:数量性状遗传的表现特点。关于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所说。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的表现特点;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应用。
学时分配:5学时
教学要求和说明:了解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学说,了解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及杂种优势的应用。
习题与作业:1、3题
第十三章 遗传与发育
难点:基因对发育过程的控制,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
重点:细胞质、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基因对发育过程的控制。
主要内容:细胞质、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基因对发育过程的控制。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细胞的全能性。
学时分配:自学
教学要求和说明:了解细胞质、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了解基因对发育过程的控制。
习题与作业:1~3题
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难点:分子水平的进化;群体的遗传平衡。改变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
重点:群体的遗传平衡。改变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
主要内容: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发展;分子水平的进化;群体的遗传平衡。改变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物种的概念与形成途径。
学时分配:自学
教学要求和说明:了解群体的遗传平衡,了解改变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
习题与作业:1、5、6题
六、课程考核要求
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期中、期末和实验考核四个环节。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成绩,期中考试开卷笔试,期末考试为笔试,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课程综合成绩评定的原则是:平时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实验成绩占20%。
七、本课程采用的教材
朱军主编,《遗传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刘祖洞等编《遗传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戴朝羲主编,《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丁巨波主编,《植物遗传学参考从书》,农业出版社。
4、季道藩主编,《遗传学实验》,农业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