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2:21:49
文档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
推荐度:
导读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4.锐器损伤防护:

①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②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③做到安全注射,做到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可避免的危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注射行为对环境无危害。减少不必要的注射、输液、输血,保证每次注射都是安全的;安全处理注射后废弃物;

④减少对锐利器具的处理意味着减少误刺机会;

⑤永远不要重新带帽、修整、或从注射器上取下针头;

⑥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器具。

5.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消毒工作中的个人防护

消毒因子大多对人是有害的,因此,在进行消毒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以防止消毒事故的发生和因消毒操作方法不当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紫外线、微波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泄露,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对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剂,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

(4)液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黏膜的损伤。

(5)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的刺伤发生。

7.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

(1)在工作区内禁止饮食,吸烟和存放食物及使用化妆品。

(2)实验室里应保持整洁,不存放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3)工作台每天至少用消毒剂清洁一次,在溢渗传染物后要立即消毒、清洗;

(4)进入无菌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5)在各种操作进程中均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气溶胶产生。

(6)实验工作区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尤其要严禁儿童进入。

(7)工作人员在处理传染性物质或动物之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时要洗手。

(8)凡发生溢漏事故或接触传染性物质后,均应立即报告实验室监督员或实验室主任,并做好书面记录及采取相应措施。结核杆菌的培养及标本涂片务必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

(9)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如结核杆菌培养、感染性组织等。

(10)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它防护服。工作完毕后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

(11)工作时必须戴手套(两副为宜)。一次性手套必须先消毒后丢弃。

(12)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洗剂或生理盐水,且易于取用。可配备应急药品。

8.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

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化疗药物的接触,防止药物由任何途径进入人体;尽量减少化疗药物对环境的污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配制抗肿瘤药物应在专用房间、专用的层流安全柜内,由专人集中完成药物配制。

文档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