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心理学 乐映真 118582009027
引言 本文通过对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利用文献法和调查研究法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象、工具及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得出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提高幸福感水平的依据,对大学生提高主观幸福感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以往心理学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消极心理与情绪的研究,随着积极心理学在国内被广泛认同,本文对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总结,为新的研究对象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1 幸福感的概述
幸福感是指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状态,是需要、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与外界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1]幸福感有三个基本的特点:一是主观性,二是整体性,三是相对稳定性。[2]
2 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2.1 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领域
目前国内对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心理学及社会、卫生、管理学。从研究领域可以看出幸福感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心理学占很大一部分。所以,幸福感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2.2 主要的幸福感影响因素
以往相关的研究表明,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统计学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因素。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其影响的结论目前没有达成一致。普遍认为主观因素是最本质的影响因素,客观因素通常以主观因素为中介。不仅仅这些因素,还有其他的内在因素,像自尊、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程度、自我和谐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受。
自尊(Self—esteem)是指“以自我意象和对自身社会价值的理解为基础,对个人的值得尊重程度或其重要性所作的评价,它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3]
自我和谐、自我一社会和谐均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直接影响。这说明,在人格发展过程中,自我内部的统合、自我与社会的统合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产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4]
严标宾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5]
谢尔拿(Shel—don)等在美国、中国、韩国和中国四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研究都得出自我和谐的个体显现出较高的主观幸福感。[6]
2.3 研究对象
通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分析,大学生是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城乡不一,不同时代、不同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共同欲求可能会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产生影响。幸福感与一定的社会条件或结构性背景相关,因此对其研究必须与相对性的社会现实相结合,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决定了幸福感问题的相对性。
2.4 幸福感研究对象结果
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水平是贫困生的幸福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7]在性别方面上,人们普遍认为男性应该在家庭或工作中承担顶梁柱的角色,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期待更高,这种期待内化为个体的内在信念,使得男生对自己的期望值更高,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如果男生能悦纳自我,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自我冲突就会少一些,他们就能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能产生更多的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也会提高。所以男性会在幸福感表现出更高的体验。
2.5 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工具及方法
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及方法主要是现有的和自编的量表,自编的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问卷只占较小的比率,但是它对被试的特点更加符合。
2.5.1 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
此量表用于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该量表包含2个部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总体情感指数由8个项目组成,它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内涵,而生活满意度只有1项,该量表的重测一致性为0.849.
2.5.2 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aire一20,GHQ一20)选用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李虹等修订的Goldberg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一20),共20个项目,包括3个分量表:GHQ一自我肯定量表、GHQ一忧郁量表和GHQ一焦虑量表.GHQ一20的20个项目分为“是”和“否”,分别记1分和0分.忧郁和焦虑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忧郁和焦虑程度越高;自我肯定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自我肯定程度越高.将自我肯定量表得分进行反向记分后,号冼郁、焦虑分量表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总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GHQ一20的内部一致性为0.92。
2.5.3 大学生复原力量表
该量表由刘兰兰于2007年编制。量表由8个维度38道题目组成,8个维度分别是社会交往能力、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乐观宽容的态度、自我价值感、自我认可及对生活的目标感、自我掌控、自我调适.量表采用5级计分,分数越高表示复原力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94。[8]
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大多关注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几个,且大多采用相应影响因素现有的量表,较少是根据被试的实际情况自编较为综合的量表。没有自己的量表,所测量的结果并不能完全表现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原因,只能得出影响的某些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高低有关。对于那些主观或是客观的因素也只能得出相应的相关系数。在以后的研究中,对于每个研究对象都应该根据每个被试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不同的量表,才能得出更具概括力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测量才能真正得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对未来的展望,希望本文的综述可以弥补先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未来的研究锭定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焰,赵君.幸福感研究概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8):22~26.
[2] Diener E,Sapyta J S,Suh E.Subjective well- being is essential towell- being.Psychological Inquiry,1998(9):33~36.
[3] Coopersmith s.The antecedents of self—esteem [M].San Francisco :W .H.Freeman,1967.
[4]秦素琼,余欣欣. 大学生健康人格、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1年6月
[5] 余欣欣.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教论坛,2007(3):97~100.
[6] Sheldon,K.M.,Elliot,A.J.,et a1.Self—concor。da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four cultures[J].Journal of Cross-culture Psychology,2004,35(2):209—223.
[7] 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60—.
[8]郭雪萍,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与复原力关系的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第13卷第3期2011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