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咳嗽:咳嗽有声,或咳吐痰液。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咳而伴喘。听诊可闻及两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3、哮病: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
4、喘证: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
5、肺痨:肺痨是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形体逐渐消瘦为临床特征,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
6、心悸: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多呈反复发作,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而发,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呈持续性为怔忡。脉象:促、结、代。
7、胸痹: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8、不寐: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西医诊断:失眠症/神经衰弱等
9、痫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等。醒后如常。
10、胃痛: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疼痛性质:胀痛、刺痛、灼痛、剧痛、隐痛等。
11、呕吐: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味不甚。新病邪实,呕吐频频,常伴有恶寒、发热、脉实有力。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脉弱无力等证。
12、腹痛: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
13、泄泻: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或如水样,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甚至十余次。
14、痢疾:痢下赤白脓血便,或纯下鲜血,或纯为白冻,里急后重。
15、便秘:大便秘结不下,数日一解;或干结难下;或便下不畅。
16、胁痛: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17、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目睛黄染为本病重要特征。
18、头痛:以前额、两颞、巅顶、枕项或全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19、眩晕: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20、中风: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多属本虚标实。
21、水肿: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
阳水:属实。多由外感风邪、疮毒、水湿而成,病位在肺、脾。
阴水:属虚或虚实夹杂。多由饮食劳倦、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所致,病位在脾、肾。
22、淋证: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和诊断依据。
23、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24、阳痿:成年男子性交时,阴茎痿而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伴神疲乏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夜寐不安,精神苦闷,胆怯多疑,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
25、郁证: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脏躁、梅核气)。
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癔病等。
26、血证:各类出血病证,可分为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
27、消渴:口渴多饮(上)、多食易饥(中)、尿频量多(下)、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可以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病证。
28、内伤发热: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发热,均属内伤发热的范畴。该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29、虚劳:是多种慢性衰弱性证候的总称,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大类,多因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损伤、久病失治等。
30、癌病: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
病机: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怫郁,饮食损伤,宿有旧疾等因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博结,日久渐积而成。
31、痹证:筋脉,肌肉、骨节发生疼痛(寒)、肿胀(热)、酸楚(湿),麻木(风),或肢体活动不灵。
32、痉证: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其证候特征。可有神昏谵语,多有外感或内伤病史。
33、痿证: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可有睑废,视歧,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吞咽。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或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34、乳癖:多发育龄女性。乳房胀痛为主要表现,月经前加重。乳房内可有圆滑肿块生成,活动度好,可单发、多发,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
病机: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冲任失调,气血不畅——气滞痰凝,壅塞乳络而成。
35、蛇串疮:轻度发热、倦怠、食欲不振,患部皮肤灼热、或神经痛。经l一3天后,患部发红斑,粟粒丘疱疹变为水疱,排列成带状,或部分破溃、糜烂和渗液。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36、痔: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37、脱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起趾/指间怕冷,苍白,麻木,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
38、肠痈:以肠道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部位在脐周、下腹。疼痛性质为绞痛、钝痛、持续疼痛等。临床常见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可伴随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大便异常、发热等全身症状。
39、崩漏:非经期的异常出血,量大暴出为崩(崩中);淋漓不净为漏(漏下)。
40、痛经: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
41、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面赤,汗出,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
病机:妇女49岁前后,肾气由盛渐衰,天癸渐衰,冲任二脉气血也随之而衰少。
42、带下病: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中西医专业大纲直接用的盆腔炎)
43、胎漏: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
病机: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
44、胎动不安: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
病机: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
45、产后发热:产褥期内(6周),高热寒战或发热持续不退。
46、不孕症:正常育龄妇女,无器质性障碍而不能正常受孕。女子婚后夫妇同居 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有妊娠史,之后未再避孕,而又连续 2 年未孕者,称为“不孕症”。
病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冲任不足、胞宫失养——不孕症。
47、小儿肺炎喘嗽:婴幼儿常见肺系疾病。发热、咳嗽、痰壅、喘憋、气急、鼻煽。
48、小儿泄泻:外感、内伤病史;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色异臭秽;可伴恶心呕吐、口渴欲饮、发热恶寒、喘憋气急等。
49、水痘: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以1- 4岁小儿为多见。
病机:外感时行邪毒,上犯于肺,下郁于脾而发,其病在肺脾两经。
西医诊断依据: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发热、流涕、咳嗽、不思饮食等症,发热大多不高,发热1—2天内,头面、发际及全身其他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位较多,四肢部位较少。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50、痄腮: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特征。
病机: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时行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