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meticulously compiled and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the document is downloaded,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大学世界地理的知识点
大学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一)
1、主要种族
答:通常种族划分为三种,即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
黑种人的聚集地和发源地在非洲上,主要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黄种人分布集中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黄种人的数量是最多的,分布的密度也是最大的。黄种人最重要的迁移是往美洲的迁移,迁移是沿着白令海峡和美洲西部海岸南下的。
白种人分布最广泛,欧洲和美洲是白种人的集中分布地区,但欧洲是他们的源地。白种人的迁移是 “地理大发现”、近代殖民主义扩张和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2、主要宗教
答:世界三大宗教指以欧洲为核心的教,以西亚、北非为中心的教和以亚洲为中心的佛教。
1) 现在的教(人口)的分布格局是:
以南欧及其南美洲移民为主体的天主教,其宗教的核心地是梵蒂冈;
以东欧为主体的东正教,历史上的中心是君士坦丁堡,即现在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以及分布在西欧、北欧和北美洲、大洋洲的各个新教的流派。
2) 教:分布广泛,分布集中的地区有西亚、北非和东南亚。
3) 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留存在印度的佛教演变为印度教。大乘佛教进入了中国、蒙古、朝鲜半岛和日本。在和蒙古演变为喇嘛教。小乘佛教则流传到了东南亚地区,主要是中南半岛。
3、单一民族的国家、多民族的国家。
答:单一民族的国家:指某一个民族占据了这个国家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其他民族的人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有亚洲的`日本、朝鲜和韩国、蒙古,欧洲的德国、法国、波兰、芬兰、冰岛等。
2)多民族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等亚洲国家,欧洲的俄罗斯、英国、西班牙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各个国家,美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也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对于多民族的国家来说,解决民族之间的平等与共同发展成为国家政治的重要课题。
4.世界人口增长的区域类型
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自然增长率较低
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
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增长率低
5.世界经济一体化
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通讯业的发展使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进入国际分工体系中,使世界上每个国家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对自己有利的产业,并从世界其他地区获得自己所需要其他资源,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果和最理想的经济效益。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使他们面对着的这个开放的国际市场与殖民主义时期的世界市场并没有什么区别。在它们不掌握先进技术和没有形成发达的产业结构,它们只能在垂直分布体系下获取利益,而体系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手中。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中利益均等,拥有技术、资本、信息和人才优势的发达国家仍然具有优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将继续,甚至更严重。同时发达国家将本国夕阳产业转移到本国,虽然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促进本国的工业化,但是这些产业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公司在全球化的框架下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那里投资,利用那里廉价的劳动力组织生产,可以不再顾忌关税成本的增加,这势必会为发达国家对外转移过剩产业、夕阳产业创造了方便条件。但是发达国家只是将产品的开发环节留在国内,把产生污染的生产过程转移到国外。
6.知识经济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
知识经济是把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要素,知识经济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世界知识经济分布规律是:集中了高素质人才和拥有充分技术开发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国家内部的告诉发达地区。只是拥有传统资源的国家和地区仍然以传统经济为主。
大学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二)
1.亚洲地形特点
亚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起伏极端和地貌类型最复杂的大洲,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和世界上地势最低的洼地。同时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内外力所营造的地貌类型。
地势可以概括为中间高,四周低。山脉组合成群成带,且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紧密结合。
此外在亚洲的东部边缘,自北向南分布有一系列向太平洋突出的弧形列岛。它们形成亚洲东部的双重海岸,多边缘海。
2.亚洲的气候特点
一、强烈的性 主要表现在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
二、典型的季风性 主要表现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冷干燥。
三、类型的复杂性 除了温度海洋气候和冰原气候外,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的气候类型在亚洲均有分布。
四、各气候要素变化的极端性 这既是性的一个反映,也是气候复杂性的一个表现。如亚洲具有世界上少有的冷、热、湿和干燥的极端地区。
3、西亚的民族与宗教冲突问题: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塞浦路斯问题、库尔德人问题、阿富汗问题
4、亚洲的工业化进程。
答:与欧美不同,亚洲的工业化经历了相当曲折的过程。
1)进口替代工业化
所谓进口替代工业化,就是用国产化工业品替代进口品,是为减少对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从发达国家的竞争攻势中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建立本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而采取的“内向型”工业化战略。
进口替代一般经历消费品国产化→中间产品国产化(原材料、零部件等)→资本品国产化(生产设备)的依次递进过程,这往往需要很长的发展过程。
局限性:首先除少数大国外,各国国内市场普遍狭小,工业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其次,即便进口替代取得成效,那也只是消费品的国产化,中间产品和资本品的对外依赖反而更加深;从而严重影响对外贸易的收支结构。
2)出口导向型工业化
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把所生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向国外出口,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即为出口导向型工业化。 措施:采用了降低汇率、提供出口补贴和出口信用、设立出口促进机构、建设出口加工区等诸多支持措施,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背景:世界经济的空前繁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体系下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交通通讯等克服空间距离的技术大发展,公司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寻求低成本生产基地等。
3)新一轮混合型战略
在不同产业领域和同一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互为转移的,既为“混合型”战略。
在不同产业领域和同一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互为转移的,表现出“混合型”战略特点。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再度工业化”过程也表现出两种战略并存的特点,如其劳动密集型纺织工业和率先完成进口替代的家用电器以及电子通信设备工业倾向于出口导向,而资本密集的钢铁、石油化工等基础材料工业和汽车等工业则处于进口替代阶段。
5、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答:印度经济发展的条件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地形低缓平坦,平原和低地在全国的总面积占有相当大的部分,便于耕作和开展经济活动。
土壤以冲击土和黑土为主,分布面积广泛。同时土壤类型多样,还有红壤、森林土、荒漠土的土壤分布。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十分充足,降水充沛,适宜农业活动的发展。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季节分布不均,容易带来洪涝、干旱,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极大地损失。水文,在气候的制约下,河流水量丰富,但流量的季节变化很大。印度的矿产资源丰富,最主要的有铁、煤、云母等。但是有相当多的资源储量不足,仍然需要依赖进口。
二、人口劳动力条件: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所以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劳动力素质分化明显,一方面拥有掌握高科技的高素质劳动力,另一方面还存在大量的文盲。
三、政治经济条件:在政治上,印度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政局基本稳定。但是由于脱胎于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印度的政治制度也存在着对经济发展不利的方面。在资金上,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成为印度国家发展经济的因素。在基础设施上,印度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四、科技条件:印度十分注重科技发展,高科技在世界取得领先地位,但是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仍然比较落后,是束缚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五、社会文化条件:印度十分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英语的广泛使用,便于印度吸收先进技术。但是印度在宗教、种族、民族一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大学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三)
1、非洲主要地理环境和特征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州。
自然地理环境结构
1)古老的高原
非洲平均海拔达750m。台地和高原所占比例远大于世界其他各洲,因此有“高原”之称。
2)干燥的热带 非洲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多数陆地是热带,气温高。同时非洲有处在副高的控制下,又受到来自亚洲的东北信风,形成广大的干旱区域。
3)气候和地形影响下的河网分布
非洲的河网分布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也具有对称的水系、水文网结构。许多块状高地或宽广盆地是河流的辐散中心或辐聚中心。东非高原和西非的富塔贾隆高原比作非洲的两座水塔。
4)对称分布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界
非洲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是在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它们的分布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大体一致,即以赤道为中轴、南北对称分布。根据分布特征,非洲主要有以下4种景观类型:
热带雨林-砖红壤类型区、热带草原—红壤、红褐土类型区、热带荒漠—荒漠土类型区、亚热带森林-褐色土类型区
5)丰富的自然资源
非洲地形相对平缓,高寒山区很少,绝大多数土地属热带和亚热带,土地和热量资源十分丰富。
非洲森林资源丰富。非洲森林绝大部分是阔叶林,是世界上热带木材重要产区之一。
水力资源:由于有利的地形条件,非洲的河流均多急流瀑布,虽不利航行,但水利资源蕴藏丰富且分布集中,
非洲具有较大优势的自然资源是矿产: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在世界上,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扎伊尔的金刚石、赞比亚的铜矿、南非的铀矿等均居世界前列。北非和几内亚湾沿岸的石油丰富。尼日利亚是本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地。)
2.非洲贫困的原因:
1.殖民主义的长期掠夺是造成非洲国家贫困的主要历史因素。
2.生产资料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不均是形成贫困的结构性因素。
3.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时造成非洲贫困的又一重要原因。
4.非洲人口增长过快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5.现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加剧了非洲的贫困。
6.艾滋病毒的肆虐使非洲愈加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