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2:55:36
文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昼出耘田夜绩麻()A.在田间除草。B.收割庄稼。C.耕地。(2)稚子金盆脱晓冰()A.使人知道。B.早晨。C.知道。(3)短笛无腔信口吹()A.说胡话。B.随口。C.有信心地说。2.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3.与“山衔落日浸寒漪”使用了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昼出耘田夜绩麻()A.在田间除草。B.收割庄稼。C.耕地。(2)稚子金盆脱晓冰()A.使人知道。B.早晨。C.知道。(3)短笛无腔信口吹()A.说胡话。B.随口。C.有信心地说。2.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3.与“山衔落日浸寒漪”使用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昼出耘田夜绩麻(  )

A.在田间除草。 B.收割庄稼。 C.耕地。

(2)稚子金盆脱晓冰(  )

A.使人知道。 B.早晨。 C.知道。

(3)短笛无腔信口吹(  )

A.说胡话。 B.随口。 C.有信心地说。

2.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与“山衔落日浸寒漪”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 B.露似真珠月似弓

C.梅雪争春未肯降 D.横看成岭侧成峰

4.对人物的描写和其他诗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D.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稚子用彩丝穿冰当银钲的做法新颖有趣,充满智慧。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体现出一种晚归的悠然闲适。

D.范成大、杨万里、雷震都是宋代的诗人。

6.“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描写声音为主,表现出“玉磐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B.这两句诗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C.这两句诗描绘了孩子从金色的盆子里取出冰,用彩色的丝线穿上,用手提着,颜色艳丽,充满情趣的情景。

D.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戏耍、听着孩子们呼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的景象。

7.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农村夏日里的一个场景,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B.《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早晨景色的诗,这首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C.《月是故乡明》一文中,作者借月亮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梅花魂》一文通过写外祖父对梅花的挚爱,表现了这位身处异国的老华侨对祖国的热爱、眷恋和梅花一样坚贞不移。

二、诗歌鉴赏

阅读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

9.把古诗补充完整并说说补充诗句的意思。

10.解释下列词语。

杂兴:                                    耘田:       

11.本诗前两句写出了夏收前后农村的繁忙景象和农民的辛苦。后两句中表现了儿童的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一)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二)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       的形象。

13.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

14.与“笛弄晚风三四声”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5.“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表现了牧童           、           的生活。

16.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村晚》的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牧童归去横牛背”一句中“横”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牧童横躺在牛背上,展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一种认为是牧童骑在牛背上,信口无腔地吹着短笛。你同意哪种解释?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描写儿童的古诗名句有很多,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稚子弄冰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

(3)在这首诗中,清晨取冰的人是(  )。 

A.诗人自己 B.儿童 C.老人 D.儿童的父亲

(4)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题

20.请发挥想象,把《四时田园杂兴》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B

(3)B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理解字词。

 (1)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耘田:在田间除草。选A。

 (2)稚子金盆脱晓冰: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晓:早晨。 选B。

 (3)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个孩子拿着一支短笛,在随口吹着。信口:随口。 选B。

 故答案为:(1)A

 (2)B

 (3)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诗句理解字词的能力。平时要注意理解和识记。

2.【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意思是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出自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其七》,意思: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 

 由此可见,ABD 写的是乡村田园景色,C写的是重阳佳节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古诗句的理解。分析时要结合名言、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 

3.【答案】C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山衔落日浸寒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拟人化了,将落日西沉的景象形容成山在吞吃落日一样,形容生动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图,富有童趣和乡间趣味,从而营造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氛围。

A:“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瀑布的纵横之势。

B:“露似真珠月似弓”把露珠比作珍珠,把弯月比作弓是比喻。

C:“梅雪争春未肯降”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中的争字、降字都是人的特质,运用到梅雪就是拟人句。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山的纵横之势。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答案】D

【解析】【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是动作描写。

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是动作描写。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是动作描写。

D: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村里孩子不认识我,笑着问我何处来。是语言描写。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答案】A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错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6.【答案】B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C、D正确。B:错误。这两句诗表现出既顽皮,又聪明精灵。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答案】B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C、D正确;  B: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这首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答案】8.宋;范成大

9.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10.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除草。

11.表现了他们的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解析】【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句意和课后注释、查字典理解词义。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8.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的。

故答案为:宋、范成大

9.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童孙”儿童。“未解”不知道,不明白。句子意思: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故答案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10.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本题,应对整首诗歌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然后结合诗句理解词义。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昼出耘田夜绩麻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所以,耘田:除草。

故答案为: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除草。

11.“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故答案为: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答案】12.牧童

13.C

14.C

15.自由自在;无牵无挂

16.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挂在山间,影子倒映在水中,水面闪动着粼粼的波光。 

17.提示:可结合诗中情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来写,合理即可。 

18.①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答案不唯一)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诗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3)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4)解答本题,需要仔细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即可。

(6)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7)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2.《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1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正确。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14.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笛弄晚风三四声”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晚风中飘扬的笛声看作是笛声自主的行为,让笛声也拥有了如牧童般的童趣。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千尺”是夸张。“桃花潭水”是比喻。将“桃花潭中千尺深的水”来比喻“友人汪伦送别情谊。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用的是拟人和比喻。拟人:碧玉妆成一树高。把柳树当成人来写。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比喻:万条垂下绿丝绦。把柳枝比作绿丝绦(绿丝带)。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的花草和树木描写得像人一样,尽情的绽放美丽。

故答案为:C。

15.“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16.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不能改变古诗文的原意,在主要情节不变的情况下,再现古诗诗句所呈现的画面。我们所学习的古诗文大多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因此,改写时要特别注意将这些古诗文所呈现的画面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17.结合这首诗的内容,“牧童归去横牛背”一句中"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18.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如: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9.【答案】(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宋;杨万里

(3)B

(4)幼小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3)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内容可知清晨取冰的人是儿童 (4)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诗句的意思即可。

故答案为:(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宋、杨万里(3)B(4)幼小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3)此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能力。(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译文: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20.【答案】一到初夏,农人们便忙活起来了,田里苗要培,草要除。天刚蒙蒙亮,男人们就戴上草帽,挎起篮子,扛着锄头往田里走。在田间忙活了一阵后,他们脸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但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用袖子随意擦了擦脸,又弯下腰在田间忙活开了。直到劳作结束,他们才站起来,伸伸腰,长吁一口气,望望长势喜人的禾田,脸上不由得露出欣慰的笑。 

男人下地后,女人也没闲着,打扫庭院,照料牲畜,看管孩子……。做完这些家务,她们就坐在纺车前开始纺纱。那“吱呀吱呀”的歌声一直唱到傍晚。太阳越升越高,田边桑树那密密匝匝的枝叶交错在一起,经阳光一照,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树荫下,孩子们正在学种瓜呢。他们光着脚蹲在地上,手上拿着耙子,先学着大人的样子挖了一个坑,然后把瓜苗放进去,盖上土,再浇上水,瓜苗就种好了。看着绿色的小苗,孩子们兴奋得又叫又跳。

【解析】【分析】改写古诗文不能改变古诗文的原意,在主要情节不变的情况下,再现古诗诗句所呈现的画面。我们所学习的古诗文大多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因此,改写时要特别注意将这些古诗文所呈现的画面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

故答案为:一到初夏,农人们便忙活起来了,田里苗要培,草要除。天刚蒙蒙亮,男人们就戴上草帽,挎起篮子,扛着锄头往田里走。在田间忙活了一阵后,他们脸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但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用袖子随意擦了擦脸,又弯下腰在田间忙活开了。直到劳作结束,他们才站起来,伸伸腰,长吁一口气,望望长势喜人的禾田,脸上不由得露出欣慰的笑。男人下地后,女人也没闲着,打扫庭院,照料牲畜,看管孩子……。做完这些家务,她们就坐在纺车前开始纺纱。那“吱呀吱呀”的歌声一直唱到傍晚。太阳越升越高,田边桑树那密密匝匝的枝叶交错在一起,经阳光一照,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树荫下,孩子们正在学种瓜呢。他们光着脚蹲在地上,手上拿着耙子,先学着大人的样子挖了一个坑,然后把瓜苗放进去,盖上土,再浇上水,瓜苗就种好了。看着绿色的小苗,孩子们兴奋得又叫又跳。

【点评】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

文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昼出耘田夜绩麻()A.在田间除草。B.收割庄稼。C.耕地。(2)稚子金盆脱晓冰()A.使人知道。B.早晨。C.知道。(3)短笛无腔信口吹()A.说胡话。B.随口。C.有信心地说。2.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3.与“山衔落日浸寒漪”使用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