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创建“市绿色校园”自评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2:58:11
文档

创建“市绿色校园”自评报告

绿树凝碧促发展 环境育人结硕果——创建枣庄市“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始建于1975年,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随着全市学校布局的调整实施,2008年8月与原张山子镇侯孟中学进行资源整合,校址在原侯孟中学。整合后的枣庄二十三中学驶入加速发展的快速通道,五年来先后投入近百万元用于学校绿化、美化、净化建设。学校现占地面积67768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46743平方米,绿化率62%,生均绿地面积38.3平方米。学校内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报告厅、男女生公寓
推荐度:
导读绿树凝碧促发展 环境育人结硕果——创建枣庄市“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始建于1975年,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随着全市学校布局的调整实施,2008年8月与原张山子镇侯孟中学进行资源整合,校址在原侯孟中学。整合后的枣庄二十三中学驶入加速发展的快速通道,五年来先后投入近百万元用于学校绿化、美化、净化建设。学校现占地面积67768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46743平方米,绿化率62%,生均绿地面积38.3平方米。学校内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报告厅、男女生公寓
绿树凝碧促发展  环境育人结硕果

                            ——创建枣庄市“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始建于1975年,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随着全市学校布局的调整实施,2008年8月与原张山子镇侯孟中学进行资源整合,校址在原侯孟中学。整合后的枣庄二十三中学驶入加速发展的快速通道,五年来先后投入近百万元用于学校绿化、美化、净化建设。学校现占地面积67768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46743平方米,绿化率62%,生均绿地面积38.3平方米。学校内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报告厅、男女生公寓楼、学生餐厅等,主体建筑气势轩昂,绿树凝碧叠翠,鲜花争奇斗艳,亭台阁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走进校园,草坪鲜花伴师生作息,翠柏玉兰与楼舍相望;清晨书声朗朗,傍晚宁静安谧;球场上不时龙腾虎跃,绿荫下间或笑语声声。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生835人,教职工79人。近年来,学校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确立了“以人为本,快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 “快乐校园”特色品牌创建为主线,实施“三四五”全员育人导师制,推行“星级评价”制度,积极推进“三六五”课堂教学改革,教育质量稳居全区甚至全市先进行列。学校先后获得枣庄市规范化学校、枣庄市德育工作规范化学校、枣庄市农村环境育人优秀学校、枣庄市普通话示范校园、枣庄市家长示范学校、枣庄市特色品牌创建优秀学校、枣庄市法治学校、枣庄市节约型示范校园等荣誉称号20余项。 

    多年来, 学校十分重视环境育人工作,在进行学校的各项建设规划时都优先考虑环境的建设,坚持环境育人。学校把校园的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开展环境教育当作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一项大事来抓。制订完善了校园绿化美化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全面整治校园环境,种树、种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以来,学校根据绿色学校的基本理念,从自身特点出发,重新调整环境教育的思路,抓落实,抓成效,环境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师生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

    一、明确意义,完善制度,构建绿色环保教育

    1.建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为组长,处室主任为副组长, 团委、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和部分学科教师为组员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并依据计划开展工作。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每学年的环境教育目标、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学校各部门根据学校计划,制订相应的环境教育计划和职责。教务处负责教学,落实学科渗透,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教研组负责教师培训、学习、科研。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环教设备、设施的增设等。政教处、团委具体负责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师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等。 

2.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了落实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校园环境管理规定》、《校园环境保洁制度》等,这些制度对校园内的环境卫生以及能源的节约利用提供了规范,也促进了全体师生的环保积极性。 

3.全员参与环境保护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学校把校园环境划分成若干环境保护区,每个班级都有包干区和劳动协作区,在爱校劳动中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实现了环境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全员参与。引导学生广泛查阅,参与给树木命名并挂牌,丰富生物学知识。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各种环保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4.设立校园环保值周制。全校各班轮流组建一批校园卫士,负责一周的执勤工作,每天督查各班室舍内外及环境保护区的卫生、学生个人卫生以及文明行为,按照标准打分、通报、评比、考核。周考核结果纳入学期“文明班级”的评比中。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建设绿色环保校园

1.精心规划,自然环境建设有成效。

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注重校园环境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投入上百万元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的环境建设。校园内绿化有特色,不仅有成片的平面绿化, 还有垂直绿化,植物种类丰富, 校园内外环境宜人,空气清新、光线明亮、景点美观,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生机盎然。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人文性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让一墙、一窗、一报、一室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一进校门就受到环境气氛的强烈熏陶。我们在校园中心大道橱窗、围墙上、楼道内、走廊里设置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挂像、校训校风宣传牌、环保标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每一块墙壁会说话,形成了独特的校园风景线,达到了环境育人的效果。

2.重视养成教育,不断净化学校环境。

    贯彻《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与环境教育,有许多共同的交叉点,两者相辅相成。我校把环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值周评分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壳纸屑。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还重视净化。为使卫生工作做到责任落实,检查督促相结合,做到校园净化、教室美化、厕所干净。班班有值日生,负责本班的卫生打扫和卫生保洁,每周全校搞卫生大扫除一次,卫生作为星级班级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广大学生中积极开展校园小卫士、环保小卫士等评选活动。学校不仅环境美,在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烟尘排放、化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均符合卫生部要求。学校专门成立节能领导办公室,每学期通报用水用电情况,班级财产管理情况,要求学生节水、节电、节约能源、纸张,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学校精心组织了创建“绿色学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我的陋习有多少”自查活动、“我为校园文明献一计”、“团队文明形象设计”活动,教育学生改变陋习,积极维护干净整洁的校园,在洁净校园的同时洁净了学生心灵,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课内渗透,课外实践,突出绿色环保教育 

    1.构建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科教材中都包含了环保知识内容,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新教材,制订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把教材中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罗列成表,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从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入手,适当地进行补充和延伸,使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将环境教育目标列为评价课堂质量的多元目标之一,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成为环境教育先行者的自觉性。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注重热爱自然教育,使学生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使学生懂得花草树木能调节气候,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在化学课中结合酸碱盐的性质等,讲明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原理、危害和防护;在政治课中注重环保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环境教育的经济实效性。 

    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课程, 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以“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思考”、“探索厨房消毒的方法”、 “一次性筷子与森林资源”、“废旧纸的处理”、“垃圾食品对中学生的危害”、“ 绿地建设状况的调查”、“ 水污染情况调查”为主题的研讨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 资料查询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教育效果。

3.突出视听功能,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班级进行环保黑报报和手抄报竞赛,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学校广播站开办了《环保之声》固定栏目,定期向全体师生直播,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

4.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以实际行动清除校园污染”等内容,召开“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班会,使环境教育渗透到爱国教育中,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意识。

5.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三·二二”世界水日等纪念日,开展“我爱家园征文比赛”、“爱水、节水,共建和谐生活”专题讲座、纪念地球日讲故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植树节发动学生为家乡义务植树二千余株。

6.开展开阔视野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观新农村的环境建设、运河水质调查活动,在参观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有目的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各班设立了“环保站”,负责监督本班和学校的环保情况,进行废物回收。在寒暑假中要求学生参加“六个一”活动,制作科技小报和小制作,参加村社公益劳动 、环境保洁工作。开展环保调查、宣传环保意义,倡导“绿色消费”,争创“绿色家庭”。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带动了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把环境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四、加强节能环保工作

1.废物回收增效。两年来学校废纸等废弃物回收一余元,全部用于班级班费收入,促进开展活动。

2.大力开展节能工作。除加强学校用水管理和开展节水教育外,学校积极争取得到水利局等有关部门的同意,在校园内开挖打了一口深水井,铺设供水管道,并给供水系统安装了继电器,定期定时供水。争取上级财政配套资金30万余元太阳能供水系统,使全校师生用上更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和热水。为节约用电,学校科学制定了各项节电规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用纸规定必须用反正面。2012年被枣庄市教育局评为“枣庄市节约型示范校园”。

我校一系列的创建措施有效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师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办学质量,节约了能源,美化了校园。同时,美好的校园环境也成了学生勤奋学习的助推器,学校教学成绩连续5年稳居台儿庄区前三名,连年被评为台儿庄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五、下一步绿化安排

   按照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学校在绿化方面将主要做好一下几项工作:

1.将学校运动场整体搬迁到学校西南角原学生宿舍区,并在运动场周围栽植高标准观赏花木。

2.教学楼以北,中心路两侧,包括现运动场位置将建成小型公园,栽植树木,安装休闲运动器械。

   3.女生公寓建成后,围绕两座学生公寓周围栽植各种果树,建成果园。

六、学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争创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学校取得了令人倍受鼓舞的进步和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更新观念,更切实地将环境教育渗透入学科教育及作为学生品德考核的重要依据,更高标准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最终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推向更高层次。

2.学校由于天然条件太差,很多地片绿化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3.学校位居农村,占地面积大,学生人数少,经费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绿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我们将继续借这次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东风,一步一个绿色的脚印,将环境教育作为我们学校永恒的主题。通过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我们决心进一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把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推向更高层次,让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成为一个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学校。

                                      

文档

创建“市绿色校园”自评报告

绿树凝碧促发展 环境育人结硕果——创建枣庄市“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始建于1975年,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随着全市学校布局的调整实施,2008年8月与原张山子镇侯孟中学进行资源整合,校址在原侯孟中学。整合后的枣庄二十三中学驶入加速发展的快速通道,五年来先后投入近百万元用于学校绿化、美化、净化建设。学校现占地面积67768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46743平方米,绿化率62%,生均绿地面积38.3平方米。学校内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报告厅、男女生公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