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比较利益论从成本差异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但李嘉图并没有进一步说明这种比较成本产生的原因,这个问题在100年后,由瑞典学者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所提出的要素禀赋论得到了回答,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并在萨缪尔森那里得到了发展。
3-1 要素禀赋论
3-1-1 几个相关概念
3-1-2 赫克歇尔、俄林与要素禀赋论
所谓要素禀赋论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的内容。教材75
3-1-3 理论的主要内容
(1)假设条件
(2)理论的基础:区际贸易理论、相互依存的价格理论
A、区际贸易理论
比较利益论中,李嘉图的理论前提是生产要素在国内能够充分流动,而在国际间是不能流动的。但俄林则认为国界并不是划分生产要素能否自由流动的标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间,要素都不是不能流动的,也都不是充分流动。
他认为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并因此创立了区际贸易学说。
划分地区的标准是生产要素禀赋情况。根据要素禀赋状况,整个世界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大地区、次地区和更小的地区,贸易就是在这些地区间展开的。
区际贸易既包括国际贸易,又包括国内贸易,而国家贸易只是区际贸易的一种特殊形式。俄林把国际贸易是特殊区际贸易的原因归纳为:
1)国界不同于一般地区之间的界限,它毕竟是商品和要素流动的重要障碍。
2)各国具有不同的货币制度,它使国际贸易区别于一般的地区间贸易。
3)各国都又各自鲜明的国家利益,它会影响各国整体的对外贸易,这也使国际贸易区别于一般的地区间贸易。
4)许多重要的经济变化,比如一国经济变化的影响为一国内部的各地方所共有,而不为它国所具有,这也使国际贸易区别于一般的地区间贸易。
B、相互依存的价格理论
相互依存的价格理论,认为各种经济变量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在一个约束总量下,同时决定下来,不存在原因到结果的单向运动。
俄林认为,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就是由于价格的不同。价格的绝对差异主要由于成本的绝对差异。而成本的绝对差异主要是由于:第一、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同,即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第二、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的比例不同。
俄林认为,不管是在一个地区内,还是在一个国家内,在一个给定时间里,所有的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都是在相互影响的供求关系下同决定下来。在需求方面包含着两种决定因素,一是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二是生产要素所有权的状况,它决定着每个人的收入,从而决定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即需求。在供给方面也包含两种因素,一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即要素禀赋情况,二是生产的物质条件,它决定了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表现出产品中要素密集的性质。这四种基本因素构成一个地区的价格形成的条件。只要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形成价格的基本因素不同,由它们所决定的价格也就不同,从而引起国际贸易。而由于其中第三个因素即要素禀赋情况是不可能相同的,因此区际贸易必然发生。要素禀赋差异因此成为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
(3)主张
俄林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那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了这个国家最丰富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的应是那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了这国家最感缺乏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国际贸易的流向应该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劳动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去;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到资本相对缺乏的国家去。
3-2 两要素经济模型
3-2-1 模型假设及生产可能性
3-2-2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3-2-3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3-3 模型的实证分析
3-3-1 实证检验
(1)美国:里昂剔夫谜
(2)全球
(3)南北贸易考察
(4)中美贸易考察
3-3-2 几种解释
(1)劳动效率的差异(熟练劳动说)
(2)人力资本的存在(人力资本说)
(3)贸易壁垒的存在
(4)自然资源因素
(5)要素密集的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