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幼儿心理学考试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3:03:22
文档

幼儿心理学考试试题

2007年幼儿园部分《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A.0~3岁B.3~6岁C.6"-"12岁D.0~18岁2.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A.稳定性B.可变性c.阶段性D.顺序性3.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清楚的情绪反应,即()。A.愉快与惊奇B.愉快与悲伤c.愉快
推荐度:
导读2007年幼儿园部分《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A.0~3岁B.3~6岁C.6"-"12岁D.0~18岁2.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A.稳定性B.可变性c.阶段性D.顺序性3.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清楚的情绪反应,即()。A.愉快与惊奇B.愉快与悲伤c.愉快
2007年幼儿园部分《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 

A.0~3岁 B.3~6岁 C.6"-"12岁D.0~18岁 

2.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清楚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4.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5.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D.6~12岁 

6.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 

A.听故事 B.练习打字 c.弹琴 D.练声 

7.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 动、爱游戏等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8.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 “你是好孩子。”他说: “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机期 

9.在语言活动中,某小朋友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 )。 

A.5-+2个信息单位 B.7+2个信息单位 

C.6+2个信息单位D.8+2个信息单位 

11.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 “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像是( )。 

A.经验性想像 B.情境性想像 c.愿望性想像 D.拟人化想像 

12.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3.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 )。 

A.培养读写兴趣 B.严格要求 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D.尽可能多识字 

14.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 )。 

A.感知觉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情绪气氛的熏陶 

15.幼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 B.不出声的笑 c.出声的笑 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 

16.关于男女双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特征 

B.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c.双性化理论强调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 

D.有研究表明,高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 

17.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 

A.遗传素质 B.家庭教育 c.文化环境 D.生理成熟 

18.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 

A.儿童个性发展上 B.儿童智力发展上 

c√L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D.儿童动作发展上 

19.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儿童心理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这种观点是( )。 

A.相互作用论 B.二因素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0~18岁在儿童心理学中是指广义的儿童。 

  2.B.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出差异,这是说明可变性。 

  3.D.林传鼎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愉快与不愉快,而不是其他。 

  4.C.幼儿初期是指3~4岁的儿童。 

  5.c.3~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 

  6.A.听故事是一个言语理解的过程。 

  7.D.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的是稳定性。 

  8.D.儿童心理发展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说明儿童处于危机期。 

  9.c.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说明有稳定性。 

  10.B.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是7±2个信息单位。 

  11.A.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像。 

  12.c.给娃娃穿衣、喂奶都是直观的,没有间接性。 

  13.A.“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兴趣。 

  14.D.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的是情绪气氛的影响。 

  15.D.有差别的微笑出现标志着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生。 

  16.A.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17.D.这一实验说明了成熟的重要性。 

  18.c.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19.c.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20.B.这一观点并没有说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只是说明了这两因素对发展有作用。

幼儿教师资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

A.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随意注意

4.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突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小朋友都兴奋地去看小鸟。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5.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记忆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 )内进展最快。

A.31天    B.6天    C.1天   D.20分钟

7.( )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4~5岁    C.3~4岁   D.2~3岁

8.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9.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 )的。

A.完全未分化    B.高度分化    C.相继分化    D.基本分化

10.在想像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 “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 )。

A.经验性想像    B.情景性想像    C.愿望性想像    D.拟人化想像

11.儿童语言最初是( )。

A.对话式的    B.独白式的    C.连贯式的    D.创造性的

12.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13.幼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服从了(    ) 。

A.高低规律    B.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C.大小规律    D.首尾规律

14.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

A.胆汁质的儿童    B.多血质的儿童    C.粘液质的儿童    D.抑郁质的儿童

15.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是( )。

A.反射的建    B.无条件反射的消退   C.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    D.儿童能够抬头

16.(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A.自我意识    B.态度    C.认知    D.移情

17.著名的“哨兵持姿势”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 )。

A.坚持性    B.目的性    C.暗示性    D.果断性

18.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 )。

A.延续性    B.多变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19.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C.客体永久性    D.习惯化

20.“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

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超常”的表现    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参:

一、单项选择题 

1.C.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2.C.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 

3.C.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 

4.B.幼儿的这种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是无意注意。 

5.D.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6.D.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发生后较短的时间内进展很快,在20分钟内最快。 

7.A.学前晚期(5~6岁)的个体初具雏形。 

8.A.单词句是1~1岁半婴儿使用的主要句型。 

9.A.他发现儿童在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完全未分化。 

10.c.这是表达了小孩的愿望。 

11.A.儿童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 

12.B.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20世纪关于儿童思维影响最大的理论。 

13.B.用整只手臂到用手,这是从整体到局部。 

14.D.疑虑、孤独是抑郁质孩子的特点,这是针对这类孩子的。 

15.C.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是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 

16.D.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移情。 

17.A.这个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坚持性。 

18.D.现在的孩子比过去聪明,这说明了可变性。 

19.D.对多次重复出现的刺激的反应强度减弱的现象叫习惯化。 

20.B.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 

2007年幼儿园部分《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看见”、“听到”、“想像”、“思考”是(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 

    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像 

    3.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4.儿童心理发展趋势和顺序(  )。 

    A.没有规律    B.根据不同个体而不同 

    c.大致相同    D.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5.从幼儿听觉发展的角度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孕妇在宁静悦耳的音乐环境下对胎儿发展有好处 

    B.胎儿适应噪声环境,对胎儿出生后的适应环境有帮助 

    c.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和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 

    D.以上表述都正确 

    6.注意是一种(  )。 

    A.的心理过程    B.认识风格 C.心理现象    D.个性特征 

    7.昔日同窗情,至今常怀念,这属于(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8.幼儿想像的典型形式是(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创造想像 

    9.由于(  )的作用,幼儿虽然知道想像与现实不符,仍迷恋于想像的过程。 

    A.动机    B.需要    c.情绪    D.记忆 

    10.儿童知道从烤炉中取出的面包是热的,这是(  )。 

    A.感觉    B.知觉    C.-i,5忆    D.思维 

    11.在幼儿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  )进行推理和判断。 

    A.游戏逻辑    B.生活逻辑    c.直观逻辑    D.客观逻辑 

    12.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根据形状来概括,如区别耙和刷;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不能概括,这属于(  )。 

    A.动作的概括    B.生活情景的概括 

    C.情绪性的概括    D.功用性的概括 

    13.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  )。 

    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B.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 

    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 

    D.理解语言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4.下列各项表述,(  )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 

    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B.能比较稳定地、正确地叫爸爸 

    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15.幼儿语法掌握过程中,结构变化不包括(  )。 

    A.逐渐分化    B.逐步严谨    C.副词运用    D.语法意识 

    16.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A.生理性需要    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性需要    D.社会性需要 

1.A.感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2.A.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3.D.“这儿有个苹果。”体现个体的感知觉。 “真香!”体现的是想像, “我要吃!” 体现的是需要, “这是什么?”体现的是思维。 

4.C.儿童的生理成熟或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5.c.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 

6.c.注意不是的心理过程,是影响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现象。 

7.B.同窗情是情感方面的,当然就是情绪记忆。 

8.A.幼儿以无意想像为主。 

9.C.这主要是情绪的作用。 

10.D.这不是记忆,是幼儿对一种普遍性的认识,属于思维。 

11.D.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不强,常不能用客观逻辑进行思考。 

12.B.这是幼儿对熟悉的事物进行的概括,是在自己的生活情景之内进行的概括。 

13.A.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是理解在先,表达在后。 

14.B.能比较稳定地正确地叫爸爸说明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不属于语音意识的产生。 

15.C.儿童语法结构变化不包括副词运用。 

16.D.喜欢成人的接触等反映了儿童的社会性需要。 

17.D.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18.D.放任型亲子关系容易产生这一种不良品质。 

1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20.B.同龄人的相互作用对儿童同情等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文档

幼儿心理学考试试题

2007年幼儿园部分《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A.0~3岁B.3~6岁C.6"-"12岁D.0~18岁2.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A.稳定性B.可变性c.阶段性D.顺序性3.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清楚的情绪反应,即()。A.愉快与惊奇B.愉快与悲伤c.愉快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