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林纾翻译思想评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3:02:03
文档

林纾翻译思想评价

林纾翻译思想评价在中国近代史上,林纾是中国翻译史上的开拓者,与严复齐名。他合译了《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多部西方小说。林纾(1852-1924),福建岷县人。林纾出生于普通家庭,父亲是小商人。但林纾志存高远,可惜仕途坎坷。31岁中举,后七次考进士。林纾所处时代,中国正在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列强瓜分对方。林纾的爱国思想贯穿于其翻译思想之中。时过境迁,但是对林纾翻译思想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评论家们对其思想亦是褒贬不一。首先,林纾讲究翻译作品的救世功能和启发民众智慧的作用。林纾
推荐度:
导读林纾翻译思想评价在中国近代史上,林纾是中国翻译史上的开拓者,与严复齐名。他合译了《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多部西方小说。林纾(1852-1924),福建岷县人。林纾出生于普通家庭,父亲是小商人。但林纾志存高远,可惜仕途坎坷。31岁中举,后七次考进士。林纾所处时代,中国正在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列强瓜分对方。林纾的爱国思想贯穿于其翻译思想之中。时过境迁,但是对林纾翻译思想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评论家们对其思想亦是褒贬不一。首先,林纾讲究翻译作品的救世功能和启发民众智慧的作用。林纾
林纾翻译思想评价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纾是中国翻译史上的开拓者,与严复齐名。他合译了《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多部西方小说。

林纾(1852-1924),福建岷县人。林纾出生于普通家庭,父亲是小商人。但林纾志存高远,可惜仕途坎坷。31岁中举,后七次考进士。

林纾所处时代,中国正在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列强瓜分对方。林纾的爱国思想贯穿于其翻译思想之中。时过境迁,但是对林纾翻译思想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评论家们对其思想亦是褒贬不一。

首先,林纾讲究翻译作品的救世功能和启发民众智慧的作用。林纾深受梁启超文学思想的影响,倡导多译小说。他指出国外作家多靠小说启发民众智慧,因此要大量介绍小说,发展翻译事业来“开民智”。林纾提出此点,归根结底也是因为其一颗赤子之心。因此,使其译品的受众更广,这一点十分可贵。林纾翻译作品,有其爱国救世的崇高目标。并从这一目标出发,选择翻译作品的类型。林纾多选择西方小说进行翻译,便更加专注和专业。因为译者即使拥有良好的双语能力,但是都有其所擅长的风格和领域。

其次,林纾经过长期艰苦跋涉和探索,其有关译学思想的论述都集中在翻译目的与功能上。在近代翻译家中,他是对翻译目的和功能强调最多的一位翻译家。既强调译品要能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要求译作能够完成其所肩负的任务。而林纾的翻译目的就是爱国与救世。林纾认为救国要靠“实业”,因而在他的译品中也关注对兴办“实业”思想的宣传。

然而,首先,林纾的翻译思想并未形成体系和框架,而只是在其译品的译序和后记之中有所涉及。即使他提出了注重翻译的目的和功能,但是其并未将其系统化,形成翻译理论框架体系。其在翻译思想上贡献也不及严复。

其次,林纾过分注重其因译文中救国思想的宣传,对原文的内容则是有删有减,这一点没有达到对原文忠实的要求。《快肉余生记》(《大卫科波菲尔》)是林纾最满意的译作之一。1981年商务印书馆林纾版重译本字数为29.7万,而200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庄绎传译本字数为80.6万。从这一数字就可看出其中删减了多少内容。

再次,林纾和译了数量最多,且最集中的西方文学作品,这一点无可比拟。但实际,林纾一生却并未出国门一步,不懂得外语。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应当具有较好的双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原语内涵。把握原文的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等等。如果不懂原文,而是经过他人转述,其中便会丧失很多原语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语言形式上的美感。同时,他人在转述是并非能够完全将原语表达内容和形式解说清楚,第二人在通过转述进行翻译,一定会与原文差距拉大。

因此,误译便是很难避免。例如,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指出:林纾“把‘开门’(ouvre)和‘工人’(ouvrier)混为一谈。这两个法语单词在法语中是极为常见的,而林纾却将其错译为一字,显然是因为原语知识缺乏、语言能力不足造成的。

因此,做翻译时,译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双语能力,而不能只偏重其一,甚至只知其一。否则译出的作品将会有失偏颇,诘屈聱牙,信息传递出错,令读者迷惑不解。

总之,林纾作为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一位大家,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其爱国思想也始终贯穿其中,但是也亦有其不足之处。

   

                                    马同娟   200705001653

                                     2010 年4月20日

文档

林纾翻译思想评价

林纾翻译思想评价在中国近代史上,林纾是中国翻译史上的开拓者,与严复齐名。他合译了《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多部西方小说。林纾(1852-1924),福建岷县人。林纾出生于普通家庭,父亲是小商人。但林纾志存高远,可惜仕途坎坷。31岁中举,后七次考进士。林纾所处时代,中国正在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列强瓜分对方。林纾的爱国思想贯穿于其翻译思想之中。时过境迁,但是对林纾翻译思想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评论家们对其思想亦是褒贬不一。首先,林纾讲究翻译作品的救世功能和启发民众智慧的作用。林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