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一
习作指导
一、写读书的故事和体会。
1、先想想你在读书的经历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发人深省的故事,从中选出一件或几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来写。
2、写读书的体会要紧扣读书的故事来写,在具体的事件中写出自己的切身的体会。
二、写采访记录。
1、要想写好采访记录,必须要做好采访工作,采访前想好要提的问题,采访过程中要随机应变,和采访对象围绕“读书”这个话题进行交流,做好采访笔记。
2、写采访记录时要注意格式,而且注意语言要简洁,要用口语。
三、写以“开卷是否有益”为主题的辩论经过。
1、要交代辩论的一些要素:如时间、地点、辩论的题目、辩论的双方、主持人等等。
2、记辩论经过要完整,可按先后顺序交替介绍双方的看法,一般是先正方、后反方。选取有代表性的同学的发言,不要面面俱到,避免记流水账。中间也可适当交待一下听众的反映,使再现的辩论场面更精彩、更真实。
3、辩论结束,最后一般是主持人总结性的发言,阐明辩论会的意义。
四、写对“开卷是否有益”的看法。
1、观点要鲜明,尽量在文章的开头(甚至文章的题目)摆出自己的观点 ,“开卷有益”或“开卷未必有益”。
2、证明自己的观点要有理有据,可引用名人名言,也可选取适当的事实作例子,不要空谈。
3、论证观点要充分、全面,如果涉及到几个方面,可按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写。
习作二
本组课文,写的都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你长大之后,或许会离开家乡,想象一下,当某一天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可以写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忆,可以写与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也可以写你想写的其他内容。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习作指导
1、想象不是空想,虽然可以夸张点、奇特点,但也要尽可能想得合理,要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进行想象,让人觉得可行、易实现。
2、想象要结合现实,联系现实生活,以现实为基础,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不空洞,才会给人亲切感,才能打动人。
3、写20年后家乡变化的巨大,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把现在的故乡和20年后的故乡进行鲜明地对比,这样就更能突出家乡的变化。但20年后家乡变化后的内容应详写,现在的面貌要略写。
4、拟题尽量吸引人,叙述通顺、有条理。想象要表达美好的愿望。
.习作 三
读了本组课文,你一定体会到了说明性文章的一些特点,学到了一些说明方法。本次习作,我们就练习写说明性文章。
你可以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写完以后读给大家听,看看介绍清楚了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再改一改。
习作指导
1、选材第一要。挑选一种自己最熟悉、最喜爱的物品来写。
2、观察是基础。观察了解,掌握可靠的资料,必要时要查找相关资料或请教相关人员。
3、有序是关键。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顺序,先整体后部分,可以写它的形状、颜色、味道、吃法等,或写它的外形、结构、玩法等。
4、读改求其精。文章写完后,注意修改。读改是较好的一种方法,可先读给自己听,再读给别人听,看介绍清楚了没有。不清楚的地方要改一改,使文章做到精益求精。
习作 四
我们常会从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
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曾经给你以启发?从中选择一件,仔细想想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你从获得了什么启示,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座右铭是用来激励或提醒自己的警句格言。比如,一个人提示自己要爱护身体,就写下一个座右铭:“健康是幸福的源泉。”另一个人告诫自己要守信用,就把,《论语》中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当作座右铭。平时我们搜集了很多名言警句,你觉得哪句话对你启发最大?跟同学交流自己的座右铭(可以是别人说的,也可以是自己拟的),并说说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写一些这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或帮助。
习作指导
1、写一件小事获得的启示,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但要注意详略,能够体现启示的部分可以详写,其他内容可以略写。启示一定是由事件本身自然得出,不能生搬硬套。
2、写一句名言获得的启示,这句名言可以是别人说的,也可以是自己拟的,但一定要简洁明了,而且包含着生活的道理。在习作过程中,要写出自己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写这句获得的启示。
3、写一幅漫画获得的启示,要先仔细观察漫画,理解画中的意思。然后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发,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漫画的含义。
4、习作过程中要体现自己的思考,尽量突出自己的个性。获得的启示应是有益的。
习作六
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蛟流 沟通吧!
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习作的内容:
你曾经有过不理解你们 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你可以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 改进教育方法,或劝告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不论写什么,都要敞开心扉,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定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换意见。
六、习作指导
1、确定内容,拟定题目。根据写作要求就某一方面,选择和父母交谈。是赞美父母的爱,是向他们提出诚恳的建议,还是谈谈其他的心里话?确定好后,拟一个题目。
2、要发自内心,有真情实感。选择日常生活中和父母发生的感人事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围绕中心,有条理。围绕一个中心有条理地写出想说的话,不是漫无目的地闲聊。写完后,读给父母听听和他们交换意见。
习作七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 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 ,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造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习作指导
1、读懂原文。只有读懂文章,弄清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才能有所感悟,才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2、写深切感受。反复阅读一篇文章,我们会有很多的体会与感受,有的甚至和作者的观点相反,不妨记下,待读懂文章之后,看哪一处最能代表我们的心境,把感受最深的这一点写下来。
3、表达恰当。读后感是“先读后感”,但重在“感”。可一边叙述一边议论,即夹叙夹议;也可以先叙述内容,后发议论,即先叙后议。总之“叙(读)”是基础,“议(感)”是目的。
习作八
从本组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请从下面提供的几个角度里任选一个进行习作。《开国大典》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的很清楚我们也可以选已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比如班级联欢会学校的一次活动或者是电视里看到的运动会开幕式写的时候要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从最近读过的文章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梗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然后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使之更加清楚、明白。
习作指导
一、描场景。
1、要把你参加活动或你观看活动的基本要素写清楚,如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等等,做到描写具体。
2、按时间顺序记这次活动的过程。注意详略得当,精彩的内容着重写,其他内容简要写,避免记流水帐。
二、写梗概。
1、写之前,应认真阅读原文,仔细观看原作品,掌握其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概括主要内容及重要情节时,语言要简明扼要。
3、不能改变原中心思想,要保持内容的完整。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