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测 报 告
(租用基础运营商机房适用)
机房名称: | |
申请单位: | |
评测项目: | 机房运行安全 |
评测类别: | 自测 |
申请类型: | □跨地区许可证 □省内许可证 |
1. | 自测报告 | ……………………………………………………. | 1 |
2. | 自测结果 | …………………………………………………….. | 2 |
3. | 自测证明材料 | …………………………………………………….. | 5 |
机房地址 | 市 区 路 号 (大厦名称) (楼层) (机架编号范围) (除建筑所在地址外,还需列清租用的楼层和机架编号范围) | 机房 联系人 | ||
手机号码 | 固定电话 | |||
自测项目 | 机房运行安全能力,具体项目包括:外部环境安全、建筑安全、供电安全、网络架构安全、安防、消防安全和内部环境安全。 | |||
评测依据 | 本次评定的依据包括: 1、《通信网络供电系统运行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工信部电管[2010]563号) 2、《通信机楼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工信部电管[2010]543号) 3、《电信网络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工信部电管[2009]187号) 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 |||
自测结论 | 根据《通信网络供电系统运行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通信机楼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电信网络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等行业规章和标准,对“ 机房”运行安全情况进行了实地自测,评测项目应检 18 项,实检 项,通过 项。 自测结果为□通过 □未通过。 | |||
自测人签字 | 日期 | |||
备注 |
检查类别 | 检查项目 | 检查结果(打√) | 记录说明 | |
符合 | 不符合(注1) | |||
1外部环境安全 | 1.1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 |||
1.2应远离水灾和火灾隐患区域。 | ||||
2建筑安全 | 2.1机房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 |||
2.2主机房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要求为8kN/m²-10kN/m²之间(注3)。 | ||||
2.3抗震设防分类:不应低于丙类。 | ||||
2.4对机房划分区域管理。IDC机房功能分区宜包括:主机房区、辅助区、支持区等功能区组成(注4)。 | ||||
3供电安全 | 3.1应当采用两路市电供电方式,两路市电应当从两个稳定可靠的电源引入,两路市电不能因检修同时停电。当不具备引入两路市电的条件时,应当配置一套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的容量应当能同时满足通信负荷功率、蓄电池组充电功率、机房保证空调以及照明、消防电梯、消防水泵等其他保证负荷功率。 | |||
3.2机房供电线路应当配置过电压防护设备(注5),并根据需要配置稳压器。 | ||||
3.3储油间设置在IDC楼内时,其总储存量不应超过8.00h的需要量,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隔开。储油容器应当设置水位监测点(注6),防止储油容器进水导致发电机组无法启动。 | ||||
3.4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信号线严禁交叉、重叠。双回路配电的线路应当分开敷设,暂无法分开时应当采用规范的防护隔离措施(注7)。 | ||||
4网络架构安全 | 4.1IDC关键网络设施(包括核心路由器、核心交换机及相关通信链路等)须具备必要的安全冗余措施。与因特网连接的IDC出口网络设施宜采取物理节点和物理链路冗余配置,避免单点单链路故障造成业务全阻。 | |||
5安防 | 5.1IDC机房应设置安全防范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宜由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组成,各系统之间应具备联动控制功能。 具备条件的机房,应实现主机房内、主机房出入口和监控中心的视频监视;主机房出入口、监控中心配备门禁,电源机房配备门禁或入侵探测器。 条件相对较差的机房,应实现监控中心和电源机房配置机械锁,主机房出入口配备机械锁和入侵探测器。 | |||
5.2IDC机房应设置动力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系统应具备对通信电源系统(供配电系统和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空调系统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集中监控能力。 | ||||
6消防安全 | 6.1IDC机房应当配置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及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 | |||
6.2应当建立消防监控平台,对IDC内的报警、灭火等系统进行集中监控。消防监控系统应当监控IDC消防设施系统分布信息,建立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日志,将IDC机房的日常防火管理信息自动记录到系统中。 | ||||
6.3IDC应当保持防火门闭合状态,机房内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处应当设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 | ||||
7内部环境安全 | 7.1主机房开机温度:18℃~28℃; 主机房停机温度:5℃~35℃。 | |||
7.2主机房开机湿度:35%~75%; 主机房停机湿度:20%~80%。 |
注2:机房内各类设施包括市电设施(市电引入线路、高压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等设施)、通信配电设施(交直流配电屏、整流器、通信配电线路等设施)、发电机组、UPS和蓄电池、消防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及器材、消防监控平台)、安全防范系统(视频监视、门禁、入侵探测、监控平台)、机架、IT设备(服务器、存储等)、冷却系统(集中空调、机房专用空调等)、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网络设施(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接入带宽)、IDC网管系统等。
注3:通常主机房活载荷应满足8kN/m²-10kN/m²的标准值。但当主机房的机柜摆放密度较低或机柜重量较小,无须这么高的活载荷能力时,可不绝对执行该要求,但企业需要提供准确的机房活载荷设计以证明活载荷取值合理。另当机房所在位置在一层时,可不要求活载荷。
注4:主机房区可包括网络子系统机房(区)、资源子系统机房(区)、管理子系统机房(区)、出租/托管业务机房(区)等。主机房区中的不同功能区域可以是一个的机房也可以是隔离下的分区。支持区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电力电池室、空调机房、消防设施用房、消防和安防控制室等。辅助区可包括客户维护操作室(区)、客户接待室(区)、客户休息室(区)、业务参观及展示区域、门厅、值班室、更衣间等。
注5:过电压防护设备指市电引入部分的防雷器和通信配电部分的浪涌保护器等装置。
注6:水位监测点指液位仪等能探测到储油容器内油位和水位的装置。
注7:双回路配电线路指通信设备电源的双回路配电。
说明:证明材料须能充分验证与评测项要求的符合性。对下文中提到的“文字说明”,可参考提供的模版编写,也可自主编写。
机房产权关系证明材料 | |||||||
此处插入电子件:1、机房租用合同;2、出口带宽租用合同或意向书;3、机房内各类设施的产权说明:按下表分项逐一说明。 设施类型 | 设施数量 | 资产所有权人 | 备注 | 设施类型 | 设施数量 | 资产所有权人 | 备注 |
建筑物 | —— | 市电供配电设施 (市电引入线路、高压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过电压保护装备等设施) | —— | ||||
通信配电设施 (交直流配电屏、整流器、通信配电线路) | —— | 发电机组和储油容器 | —— | ||||
UPS和蓄电池 | —— | 消防设施 (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及器材、消防监控平台) | —— | ||||
安全防范系统 (视频监视、门禁、入侵探测、监控平台) | —— | 机架 | |||||
IT设备 (服务器、存储等) | 冷却系统 (集中空调、机房专用空调等) | —— | |||||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 —— | 网络设施 (IDC内部网络设备、与互联网联接的出口设备、内部通信线路) | —— | ||||
IDC网管系统 | —— | 接入带宽 | |||||
数据库系统 | 主机房内信号线布线 主机房内设备电源设施 | —— | |||||
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病毒防范等) | —— |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 |||||
接入资源管理平台 | 网站备案系统 |
注2:“接入带宽”项的“设施数量”一栏应写明接入带宽的链路数、每条链路的容量、每条链路是共享还是独享;“资产所有权人”一栏应填写实际产权所有者名称,如中国电信。
注3:“机架”、“IT设备”、“接入带宽”三项,只填自有产权的或者实际承租的数量。 | |||||
评测项1.1~1.2: 机房选址 | |||||
填表说明机房与周边危险区域的距离,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危险区域 | 技术要求 | 机房与危险区域的距离 | 不满足要求时请说明相应的防护措施 | ||
A级 | B级 | C级 | |||
距离化学工厂中的危险区域 | 不应小于400米 | —— | |||
距离垃圾填埋场 | 不应小于400米 | —— | |||
距离军火库 | 不应小于1600米 | 不宜小于1600米 | |||
距离核电站的危险区域 | 不应小于1600米 | 不宜小于1600米 | |||
距离江河湖海的岸边 | 不应设置机房 | 不宜设置机房 |
评测项2.1~2.3: 耐火等级、楼面荷载、抗震等级 | ||
机房耐火等级、楼面荷载、抗震等级说明: 机房的耐火等级是(□一级 □二级 □二级以下),楼面载荷:( )KN/㎡(或kg/㎡) 抗震设防烈度是:( )度。 | ||
评测项2.4: 机房功能分区 | ||
填表说明机房功能分区的情况: 所在建筑 | 所在楼层 | 该楼层房间设置 |
(此处填写建筑名称) | ||
(此处填写建筑名称) | ||
注:机房涉及多个建筑时(如主机房在A建筑,动力在B建筑),需分别填写每个建筑的相关楼层的功能分区 |
评测项3.1: 市电引入与发电机组配置 |
市电引入说明:本机房市电引入方式为(□源自不同变电站□源自同一变电站)。其中一路市电来自( )变电站,市电进线后端负荷为( )台容量为( )KVA的变压器,可供机房( )%的负荷;另一路市电来自( )变电站,市电进线后端负荷为( )台功率为( )KVA的变压器,可供机房( )%的负荷。 发电机组配置:本机房共配置( )台容量为( )KW/( )KVA的柴油发电机组。 以下插入电子件:1、市电引入的现场数码照片(要求应能清晰体现出从变电站引入的高压电缆上的前缀文字,或者高压配电柜上电力部门贴的标签);2、提供发电机组配置的现场照片(要求清晰体现出发电机组套数,每套机组上容量标签即铭牌) |
评测项3.2: 机房供电线路的过电压防护设备 |
过电压防护设备配备说明:本机房市电高压侧(□已配备□未配备)防雷器,配备位置是( ),数量为()个。另通信配电部分(□已配备□未配备)浪涌保护器,配备位置是( ),数量为()个。 以下插入电子件:过电压防护设备的现场数码照片(含市电引入部分防雷器和通信配电部分浪涌保护器) |
评测项3.3: 柴油燃料容器设置 |
柴油燃料容器设置说明:室内储油容器( )个,单个容量( )立方米,总储油量( )立方米,(□所有容器都有 □部分容器有 □所有容器都无)油位监测点;室外储油容器( )个,单个容量( )立方米,总储油量( )立方米。 以下插入电子件:柴油燃料容器和水位监测点的现场照片 |
评测项3.4: 供电线路敷设 |
供电线路敷设说明:主机房内供电线路(□有 □无)电源线与信号线交叉重叠现象;双回路配电线路(□分开敷设 □未分开敷设但有防护隔离措施 □未分开敷设且无防护隔离措施) 以下插入电子件: 1、交直流电源线与信号线分开敷设的照片 2、双回路配电线路分开敷设照片 |
评测项4.1: IDC网络设施冗余 |
IDC网络设施冗余情况说明: IDC关键网络设施(包括核心路由器、核心交换机及相关通信链路等)□有必要的冗余,冗余方式是( ) □无必要的冗余; 与因特网连接的IDC出口物理节点□有冗余,节点个数()个 □无冗余; 与因特网连接的IDC出口物理链路□有冗余,链路个数()个 □无冗余。 以下插入电子件: IDC网管系统中IDC网络拓扑图截图 |
评测项5.1: 安全防范系统 |
安全防范系统配备情况: 监控中心配备:□视频监视 □门禁 □入侵探测器 □机械锁 □其他( ) 主机房出入口配备:□视频监视 □门禁 □入侵探测器 □机械锁 □其他( ) 主机房内配备:□视频监视 □门禁 □入侵探测器 □机械锁 □其他( ) 电源机房配备:□视频监视 □门禁 □入侵探测器 □机械锁 □其他( ) 以下插入电子件:安全防范系统现场照片、安防系统监控系统主要界面、监控日志记录截图 |
评测项5.2: 动力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 |
本机房(□具备 □不具备)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系统具备如下监控功能: 1、电源监控功能:□具备供配电系统监控功能(高低压配电柜,变压器等)□具备UPS监控功能 □其他
2、空调监控功能:□具备□不具备 3、环境监控功能:□温度□相对湿度,其他 以下插入电子件:动力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对通信电源系统(供配电系统和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监控界面、对空调系统监控界面、对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监控界面 |
评测项6.1: 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及器材配置 评测项6.3:防火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 |
消防设施配置情况说明: ( )机构对机房最近一次消防检查的时间是()年()月,检查结果为(□合格 □不合格)。 注: “( )机构”:括号内填写消防部门或其他第三方检验机构名称 |
评测项6.2: 消防监控平台 |
本机房(□具备 □不具备)消防监控平台,系统具备如下功能: 1、消防设施分布信息管理功能:□有□无 2、消防安全管理日志功能:□有□无 以下插入电子件:消防监控平台中关于消防设施分布信息管理、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日志的功能界面截图或照片 |
评测项7.1、7.2: 主机房温、湿度 |
本机房所有主机房(□全部满足 □部分满足 □不满足)“开机温度:18℃~28℃,停机温度:5℃~35℃”的要求; 本机房所有主机房(□全部满足 □部分满足 □不满足)“开机湿度:35%~75%,停机湿度:20%~80%”的要求。 此处插入电子件: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显示的环境温湿度信息的截图或主机房现场温湿度计的照片。 |
自测报告真实性承诺书
(填申请企业名称)承诺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进行机房运行安全评测提供的自测报告真实有效,不存在虚假、伪造等行为,如有虚假责任自负。
申请企业盖章
年 月 日
.
(填出租方企业名称)确认,
(填申请企业名称)的机房运行安全自测报告中的相关信息确为我公司机房信息且信息真实。
出租方企业盖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