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 | 4、古诗两首 | |||
2. 课型 | 新授课 | 3. 辅助工具 | 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 |
4.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情感与态度:背诵古诗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 |||
5.教学内容 | 教材简析:读了《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会让人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 重点:通过朗读古诗,感悟想象诗中描写的秋天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难点: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理解“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课堂作业设计:1、补充诗句 2、描红书写 | |||
6. 学情分析 |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识字量有限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注有拼音的字读课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是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生字。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后进生更多的练习机会 | |||
7. 教学方法 | 情景导入法 | |||
8.教与学 | 教师的教学过程 | 学生的学习过程 |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 2、这幅图就是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 菊 残 君 橙 橘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a.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b.分析字形 c.指导书写 d.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2、提出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3、读给你的伙伴听 4、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1、诗人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秋末的美丽图画,并用优美的诗句描写了秋末时节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2、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诗,试着背下来 3、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介绍是的作者: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古诗、画出生字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径 斜 枫 于 3、说说记字方法 4、描红仿写 5、再读古诗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1)自学。借助工具书弄懂诗意。 (2)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交流。 3、品析诗句,深入体会感情。 (1)读诗,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看图想象: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山林深处,有人家居住。使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不禁停车观看,发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如果你就是诗人,此时你会想到什么? (3)通读诗句、进入意境 a.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b.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师生齐背。 四、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 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一片片的红叶告诉我这是秋天的景色。 小池塘、枯萎的荷叶、菊花 齐读课题 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互读诗歌 自由读、指名读 秋季 齐读课题 | |||
9.反馈 | ||||
10.板书设计 | 4、古诗两首 于 首 枝 枫 记 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