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美术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5:21:45
文档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美术教案

《哆来咪》教案——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课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2、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欣赏感受,探究质疑,实践操作,表演游戏。2、阅读课文,明确要求,利用媒体,激发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欣赏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教学重点:了解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掌握调配颜色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教学准备:1、五线谱图案。     2、编钟图案与资料。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二度设计一、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编
推荐度:
导读《哆来咪》教案——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课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2、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欣赏感受,探究质疑,实践操作,表演游戏。2、阅读课文,明确要求,利用媒体,激发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欣赏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教学重点:了解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掌握调配颜色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教学准备:1、五线谱图案。     2、编钟图案与资料。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二度设计一、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编
《哆来咪》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课  

课时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

2、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欣赏感受,探究质疑,实践操作,表演游戏。

2、阅读课文,明确要求,利用媒体,激发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欣赏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掌握调配颜色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准备:1、五线谱图案。

             2、编钟图案与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编钟及相关资料

2、播放音乐,欣赏闭眼欣赏

3、交流:听后有什么感受?

4、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二、

体验探索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主生音高的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廛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手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手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四、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主表现,教师指导。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于指导。

五、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哆来咪》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课  

课时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通过学习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色彩的渐变规律,感受色彩渐变的秩序美。

教学难点: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渐变色卡、 渐变色装饰的生活用品、教师范画等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绘画纸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

欣赏导入 认识现象

 师: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这两幅图使你产生了什么不同的感觉呢?(课件播放教材书中的两张图片)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恩,是的。第一幅图给人的感觉是平面的,而第二幅图中颜色有了渐变,给人的感觉是立体的。

师:第二幅图是利用了美术中的渐变原理所绘画的,效果很奇特吧!在我们大自然中是经常可以看到色彩的渐变现象的,你发现过没有呢?

学生回答:

师小结:恩,刚才这些同学说的很好,说明他们平常很关注大自然中的美丽现象。下面跟老师一起来欣赏下这些有色彩渐变的美景吧!(课件播放自然界中色彩渐变现象的摄影图片。同时播放音乐,让学生伴随着带有渐弱渐强的音律的音乐欣赏其中美的旋律)

师:好了,欣赏完了自然界中的渐变现象,我们再一起欣赏下,运用渐变效果所绘画的美术作品。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的绘画作品。)

二、

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 (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图片。)

三、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四、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的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色彩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五、赏评拓展

1.赏评作业。 

2.展示运用渐变色装饰的生活用品,如:服装、包装盒等。让学生课后通过自己手绘,进一步体会色彩渐变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

《哆来咪》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课  

课时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由于形体的变化和位置的推移产生的节奏和韵律感。

教学难点:采用形体位置推移的方法组合成立体造型。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渐变装饰的生活用品等

学生:制作材料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

初步感受

1、拿出几组模型

(1)垒叠在一起的一组由小到大的圆形片,每两个圆片之间用相等或渐变的细线串联起来。

(2)垒叠在一起的大小相等的方形片或长条形立方体,一个角上安上铁钉固定。

(3)排列整齐的一组小棒。

2、请学生观察,说说感受。

3、快速用拉、排、剪等方法,将垒叠在一起的立体型排出形体、位置渐变的简单立体构成模型。

4、请学生再说说感受。

5、教师将模型按无序排列,再请学生说说感受。

二、

欣赏感受

1、欣赏生活中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雕塑和模型,说说感受。

2、教师小结: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立体雕塑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三、分组讨论

1、看看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材料。

2、除用方形、圆形、小棒来进行排列外,还可用哪些形状?

3、除剪、拉、排外,还可运用哪些方法进行制作。

四、尝试练习

分组进行尝试练习,练习过后,学生集体讨论矫正。

1.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2、练习过后,同组学生相互讨论矫正。

五、评议总结

1、展示作品,展开评议活动。

2、知识延伸:近大远小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彩云衣》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课  

课时一:

课时:2

教学目标:

1、能收集资料,欣赏各种各样的服装,领略服装的艺术美感。 

2、能在生活中合理选择服装,体现自己应有的审美取向和独特的衣着风格。 

3、能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 

4、能利用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为服装设计花边或满地纹。

教学重点难点:能设计出有漂亮纹样的衣服并且用彩纸制作出来。

教学准备:彩纸,剪刀,胶水,课件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涂色游戏 

趣味导入

1.教师让学生在一张小白纸片上用1一3种颜色涂画。 

(提出游戏要求,激发学习欲望。) 

2.学生采用油画棒任意选2—3种色彩,自由涂满白纸。 

(学生尝试作业,时间为3分钟。)

二、剪纸游戏 

趣味伸入

1.教师示范将涂满色彩的白纸剪成一件小背心。 

2.学生也将自己的作业剪成一件背心。 

(将方形纸对折剪缺成背心。)

三、作业评析 

渗透知识

1.教师将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张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 

(1)有的小背心只用一种色彩也有深浅变化。 

(2)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柔和对比。 

(3)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强烈对比。根据色相的对比知识引导学生观察理解。 

3.学生将涂好色的小背心按色彩的强烈对比与柔和对比分别贴在两类衣架上。 

(作业评析既巩固涂色方法,又渗透色彩知识。)

四、观赏教材 

小组讨论

1.欣赏教材中的服饰图片做辨析小训练。 

2.小组讨论。 

3.分别呈现讨论的结果。 

4.教师小结色彩的对比知识。

五、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教材中任选一套服装进行色彩搭配。 

2.学生作业、播放音乐。

六、评析交流1.学生作业互评。 

2.请“小设计师”谈自己的作品。 

3.请“小设计师”针对自己今天身上穿的服装谈感受,也可请同学点评。

七、欣赏服装1.听故事,了解服装的起源。 

2.欣赏服装,了解服装随着社会生活而发生的一系列演变。 

(1)引导学生欣赏款式各异的服装。 

(2)引导学生欣赏面料不同的各类服装。引导学生去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学反思
《彩云衣》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课  

课时二: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看一看:

(导入)

这些衣服都有什么特点? (小结:都是有图案、花纹装饰的服装。)

二、想一想:

(分析)

1.衣服由哪些部分构成? 

2.只要改变衣服的一部分,就能改变衣服的式样。[出示课件] 

3.看看同桌,你与他的衣服哪些部位不一样? 

4.小结。

三、试一试:

(探索)

1.这是一个花朵图案,如果它向左右或上下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什么?(花边) 

2.请你把下面四条花边添画完整,并想一想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直立式;倾斜式;相对式;波浪式。) 

运用这些规律,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花边。[出示课件] 

3.选择花边图案装饰在衣服合适的部位。 

4.小结。

四、说一说:

(设想)

1.欣赏学生作品。 

2.说说你的想法(你想设计一件什么样的衣服?),与周围的同学讨论,派代表说。

五、圆一圆:

(创造)

1.设计一件有花边或全身图案的单件上衣。 

2.小结。

六、换一换:

(合作)

1.演示剪贴、添画过程。 

根据这些衣服的风格,还可以设计出配套的下装。 

2.与同学交换,根据他人设计的服装再进行配套设计。

七、议一议:

(评价)

1.你从同桌那儿学到了什么? 

2.你们共同设计的服装有什么风格?适合什么人穿?适合什么场合穿? 

3.总结下课。

《布艺温馨》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3课  

课时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布的材质特征,感受材质的美,进而了解布艺感知布艺的艺术美感.

2、运用布料或成形的废旧衣物,通过折叠、填充、捆扎、缝制等方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制作一件布艺小品(装饰类或生活实用品),进而美化和装扮生活。        

3、成认真细致的习惯,美化装扮生活的意识,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教学重点:

1、了解布艺以及布艺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布艺的美。         

2、结合布的材质和衣物的形式美感,通过折叠、填充、捆扎、缝制等方法改变已有形态进行合理的想象,大胆的进行设计制作一件布艺品(装饰类或实用类)。

教学难点:

1、结合所带材料用什么方法进行形态的改变,以及形态改变后的联想。

2、对形体进行概括的设计表现,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后期的装饰与美化。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家中废弃的衣物或布料、针线包、剪刀,以及装饰用品,如:丝带、绢花、纽扣等。

 

教师:实物挂袋,图片,备用布料,设计纸若干。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

试 一

 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

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1.课件展示现代家居中的布艺制品。

2.课件展示民间布艺制品。

3.课件展示课题。

二、

 4.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 “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 “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 “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5.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6.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1.课件展示:

(1)“快乐转盘”:将原材料设计成“转盘”,在转动中不断变换观察角度。

(2)“百变魔方”:将原材料局部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折叠、收紧或挪动一下,产生新造型。

(3)画面竞猜:一一展示学法指导提示图。

2.实物投影:展示小组作业时出现的纱线滑落、毛边、须边等状况。

三、评

 7.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8.学习引申:

(1)课件提示: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旧布鞋、旧牛仔裤、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编织、拼缝、折叠、粘贴、穿插等)。

 

(2)发现其更宽广的实用功能(表演道具、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等)。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制作。

四、展示

评价

 

(1)各种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图片资料(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笔筒等)

 

(2)童话剧表演:部分学

 

生运用布艺小品为道具表演童话剧。

 

《布艺温馨》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3课  

课时二: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

激趣

1.问:你们在家时遇到过找不到东西的烦恼吗?比如橡皮擦、小玩具不见了等等。

 

2.隆重推介小挂袋。不要看它小,它可是个整理小能手。它能把物品有序地收纳好,随时都能准确找到。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制作小挂袋。

 事先将布艺挂袋挂在黑板上显眼的位置。

二、

探索

 1.谁能给挂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一个能挂起来的口袋。

 

2.挂袋还可以做成这样!

 

(欣赏手工挂袋图片,见书本)

 

谁来根据挂袋的不同结构来给它进行分类 ?

 

基本 / 基本型 口袋/单袋型

 

外形 \ 异型 布局\多袋型

 

3.出示多袋型挂袋雏形(图)

 

这是一个基本成形的挂袋,怎样才能赋予它更多的个性特色呢?你从刚才的欣赏中获得什么灵感? (重新展示图片)

 

(将雏形的设计图纸附件分发到各组,组内交流,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设想。)

 

4.。展示各组设计图,略评。欣赏教师根据雏形设计的多款变化。

 

思考:可在哪些地方进行突破性设计?

 

如:挂法的设计处理,形的修剪,袋口、边缘的设计处理等。

 

5.引导学生根据设想选材。

 

分析自己所带布材的特点(硬度、编织方法以及花纹特点、色彩)。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布材。

 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幻灯、挂图形式都可。

 

多媒体演示多款设计的演变。

 

多种布料的特性和可用的范围。

 

三、

尝试

 分发设计纸。

 

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设计。

 

充分利用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完善自己的设计。

 

鼓励学生大胆设计。

 播放轻松的音乐。

四、

欣赏

 

 展示自己的设计成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和最佳合作组合。

 学生作业

 

另注

 分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每2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

 

《搭架子》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课  

课时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棍、筷子、牙签、绳、502胶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特别的展览会——架子博览会,展出的将是一些什么呢? 

2.我们进入各个展厅看一看吧。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展厅先看。 

3.说说你看到了一些什么?有些什么感受呢? 

4.导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架子,让我们把自己搭建的架子也拿来参加博览会吧! 

 课件l: “架子”展览会标题出示。 

课件2:展览会大门徐徐打开,出现了一个个小展厅的门,点击门进入各个展厅(书架厅、古董架厅、铁艺花架厅、CD架厅等)。配乐,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各种架子。 

二、体

1.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各种图片。 

2.你能看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用了什么方法? 

3、教师小结: 

图1,主体由细竹枝搭建,周围有软性的藤萝缠绕,还插上了颜色鲜艳别致的干花干果。硬和软的材料相互对比,形状高低错落,色调和谐统一。 

图2,画架由树棍和绳子组成。用粗木棍搭建出架子以后。再用粗麻绳进行捆扎,正好适合麻质的画布。 (用了粘贴、捆扎等方法。) 

图3,用筷子搭建出架子。 

4.你带来了一些什么材料,适合用什么方法搭建起来呢? 

 课件展示教材上的架子图片。 

三、创

1、教师示范 

 来看老师用筷子搭建一个架子,一边搭,一边介绍捆扎、粘贴等制作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固定架子,也可以不固定,直接搭建起来就可以了。 (教师在示范制作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制作中来,与教师一起来完成作品。) 

 2、用于示范的材料及教具 

学生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自主制作。可以将搭好的架子放到教室中间的展示台上来。教师指导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来。

 3、布置展示台 (博览会展厅) 

四、展

1.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放至展示台上,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我们自己的“架子”展厅,先向同学们介绍你自己的作品。 

3.再说说你最喜欢的架子作品。谁的最美观,谁的最牢固,谁的最有创意? 

4、总结:今天大家做出了很多有趣的架子。真不错!从这堂课中我们知道了要善于用我们的眼睛和双手,去观察,发现,创造出更美的东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周末日记》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课  

课时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基本结构以及绘画中人物的动态的表现要点,并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周末的生活。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以及乐观、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人物动态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了解人物的基本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前布置学生带上自己在周末活动里的一些照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

1.同学们,在一周里你们最喜欢的是哪几天呢?为什么? 

2.平时,你们的周末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呢?在周末里,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学生漫谈自己在周末与亲人、朋友、同学之间最喜欢开展的活 动:如郊游、学骑车、体育锻炼、学特长等等。 

3、交流欣赏自己带来的在周末里的照片。 

4、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喜欢度周末,因为周末的生活轻松惬意, 我们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好好休息,轻松娱乐或学习锻炼……周末是我们学习工作的充电站,合理安排、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5、这节课,我们就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我们周末生活的美好时光,好吗? 

 6、实物投影仪、照片 

二、体

1、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个游戏:(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静止状态的简笔画人物。(2)、问题:怎样画才能使静止的人物动起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些物品,如足球、羽毛球拍、扫帚等) 

(3)尝试练习:改变黑板上静止人物的头、躯干、四肢的动作,看谁在一分钟内画出的人物动态最多。 

2思考(1):人体的结构 

思考(2):人体的动态变化是由身体的哪些部位产生的? 

3师生评价、讨论、总结。 

(1)统计每组表现的人物动态的数量,对学生的参与、表现予以评价、肯定。 

(2)发现学生尝试作业中的问题,如弯腰、下蹲等动态的表现。 

(3)师生共同解决尝试作业中的问题,结合教师示范,讲解人物动态表现的合理性。如跑的动态是身体前倾,两臂前后分开,双腿迈开,双腿迈开的弧度越大则速度越快…… 

(4)小结:人体的结构可理解为头部、胸部和髋部这三大部分再加上四肢。人体的各种动态变化都是由身体各关节的变化而产生的,如颈部、腰部、手肘部、膝盖等。掌握了人物动态变化的要点,能帮助我们更生动地表现生活中的人或事物。 

4、出示表现周末生活题材的绘画作品,师生欣赏、评述。 

《放风筝》、《学骑车》、《修鞋》、《林间》。 

(1).分析画面表现的主题内容。 

(2)画面中人物活动的动态、表情分析。 

(3).相关环境的表现及添加适当的文字能使周末日记更显精彩! 

 实物投影仪、图片 

三、创

1、欣赏了画家及同学们的作品,如果我们也来把自己周末里美好时光记录下来,一定非常有意义! 

2、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周末里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或人物呢? 

3、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4、作业要求: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在周末里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或人物。

5、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

1.自评。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3总结:这一节课我们掌握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并且应用了人物的不同动态变化创作出了许多作品,同学们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以后把我们更有意义的周末生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后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在周末里新奇有趣、印象深刻的事。 

 实物投影仪、图片 

《勤俭小管家 》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课  

教学目标:

◆学会识别和绘制立体几何形的平面图,并进行立体造型存钱罐的制作。

    ◆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体会立体图形的特征,提高空问想像的能力。

    ◆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培养学生储蓄、合理用钱、计划用钱的良好习惯。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制作立体几何形存钱罐

教学难点:制作立体几何形存钱罐

教学准备:硬纸、剪刀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

1.观看课件和实物,欣赏各种造型有趣的储钱罐。 

2.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勤俭“小管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1.课件:播放新编储钱罐的歌谣,展示各种造型有趣的储钱罐,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2.各种自制的储钱罐。

 
二、

 

1.每组分发一个不同立体造型的自制储钱罐,共同观察研究: 

(1)这个储蓄罐主要由什么立体几何形组成?试猜想若将其各个面分别展开会是什么图形? (请学生说一说,然后观看课件直观演示。) 

(2)你能画出这个立体几何形的平面图吗?组内同学合作试一试。(请学生先想一想,再画一画,然后折一折。) 

(3)把储钱罐拆开看看是怎样组成这样的立体几何形的,和你们画的对比一下。 

注意:①展开的六个面必须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平面图形。②有的立体几何形有几种展开方法,可以画成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梯状立体形等(课件演示)。 

(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2.讨论选择: 

(1)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相应的立体几何形。 

(课件) 

(2)想一想,议一议: 

a.下列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几何形?若不能,请你想办法修改一下?每位学生思考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由小组作中心发言。 

b.课件直观演示,进行修改总结。 

1.课件出示研究题目。 

2.不同立体造型的自制储钱罐发给每个小组。 

3.课件直观演示各种立体几何形与平面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4.课件演示正方体由底面展肝和侧面展开得到的几种不同的平面图。 

5.课件出示,学生上台操作。 

6.课件直观演示。

 
三、

1.画平面图制作立体几何形。 

注意:绘制平面图时,在恰当的位置留下粘贴连接的位置。 (课件) 

2.让学生根据自己做的立体形展开想像,并说说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把它装饰成有趣的储钱罐。 

注意:投币口的大小可根据一元硬币的大小来确定,投币口一般开在朝上的位置,也可通过你的想像,设计在恰当的位置。 

3.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除了用立体几何形制作存钱罐外,还可以巧妙利用李纸盒塑料瓶等废弃材料的外形特征制作存钱罐(课件欣赏)。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一个这样的储钱罐。 

1.课件直观演示。 

2.播放歌曲《我是“小管家”》。 

3.课件展示欣赏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的储钱罐。

 
 四、

1.请学生给自己做的储钱罐起个名字,并通过视频展示台从储钱罐的外形和功能以及制作的方法上向大家进行介绍。 

2.师生共同欣赏点评。 

视频展示台

 
五、

1.观看故事片段,课后自己收集有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2.开展“节省一角钱”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平时节省的零花钱放进自己做的储钱罐里,慢慢积攒下来捐给希望工程。 

3.课后制作一张零用钱开支表,学会计划理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播放周恩来总理为了支援前线,自己舍不得吃菜来节约每一个铜板的故事

 

 
 

《 闹花灯 》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7课  

教学目标: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花灯的历史,以及各类花灯的艺术特点。

 ◆掌握制作彩扎花灯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感受制作花灯作品的工艺特点。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相互合作的工作作风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自己制作一盏花灯。

教学难点:体验花灯的造型带给自己的魅力。

教学准备:花灯图片、涂胶、贴纸、扎骨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

欣赏感受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引导回忆:元宵佳节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通常会干些什么活动?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做一盏漂亮的花灯,也来闹闹元宵佳节。

CAI呈现:热闹激扬的民乐配上元宵佳节家家团圆、处处花灯明亮的场景。

3.板书课题:闹花灯。

 
二、

观察分析

.欣赏民间艺人花灯作品:彩扎类和刻纸类,提问:你发现这些花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归类,板书:一、彩扎类;二、刻纸类。)

2.欣赏民间艺人彩扎类花灯作品(CAI呈现花灯图片),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彩扎花灯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三、

方法指导

 

1.教师出示一个花灯成品(实物),请学生上台将它一步一步地拆开,引导学生观察、逆向分析花灯制作过程,教师做适当的示范:

(3)装饰:上灯、扎穗、描绘或剪贴;

(2)包扎:涂胶、贴纸;

(1)捆扎:选材、设计骨架、扎骨架。

2.欣赏学生彩扎类花灯作品(CAI呈现花灯图片

),提问:这些作品的选材、造型和装饰分别有什么特色,和民间花灯作品有什么不同,你也能试着做一个花灯吗?

 
四、

自主表现

1.学生分小组动手合作制作一盏花灯。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五、

评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悬挂展示。

2.提问:

(1)教室里的花灯展上,你最心仪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2)做花灯时,你遇到了困难吗?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解决的。

(3)你的花灯的造型受到了哪些东西的启发?

(4)你能让自己做的花灯亮起来吗?

 

 
 

《石头说话 》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课  

课时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对古代石雕艺术和奇石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石文化,学习石头造型的制作方法。  

◆根据石头的形状、花纹和颜色,运用颜料、油画棒等材料进行简单的动物造型创作。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石头动物造型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富有创意和美感的石头动物造型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石头作品范作、石头、水粉、油画棒、海绵胶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很特殊的美术作品,想看看吗?”  

 欣赏老师制作的石头动物作品。 

(1)孔雀(2)猫头鹰(3)小猪(4)毛毛虫(5)白鹅(6)鳄鱼  

  2、带着问题,分小组近距离观察、触摸老师制作的石头动物作品。  

 问题:(1)这些作品特殊在什么地方?给你什么感觉?  

 (2)老师制作的都是什么呢?  

 揭示课题: 有趣的石头动物 

 
二、

 

 

课 

 

1、师:“今天神笔马良来到了我们课堂,他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招点石术,能把石头变成小动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石头、神笔和马良形象。  

  设计意图:神笔马良是儿童喜爱的神话形象,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使课堂教学具有情趣性,也是有机贯穿教学的一条线。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师:“点石术在哪儿呢?就藏在这些石头作品里。小组讨论:怎样做才能让石头变成小动物呢?”  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石头中板书:看、想、拼、贴、画。 

4、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1)看石头联想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块规则和不规则的石头,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的形状、花纹、色彩产生联想,师:“可以把石头作为小动物的头部或身体的主要部分,这些石头可以变成哪些小动物呢?”  

 教师再出示几块石头的组合,师:“把形状、大小不同的几块石头组合在一起,将会产生出新的动物形象。”教师示范拼摆一组石头,然后找2——3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组合练习演示。

(2)拼石头  

 学生操作练习:观察自己带来的石头,拼摆石头。  

 选大一点、平整一点的石头观察,可以由一块石头联想,也可以把几块石头组合在一起,放在彩色底版上摆一摆,联想一下,你的石头能变成什么小动物呢?巧妙利用石头的原有形状、花纹和颜色,可以变换方向试试看。  

 (3)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小动物? 

(4)贴石头  

 把双面胶贴到石头的底部,固定在彩色纸板上即可。如果根据一块石头联想的也可以不粘,如果是几块石头组合的,先粘大石头,再粘小石头。  

 (5)画石头:  

 用水粉颜料或油画棒在石头上画出小动物的主要特征。  

 用油画棒涂色,注意用力且均匀。  

 教师示范用水粉颜料画石头。特别强调笔中水要挤干,颜料要厚。  

  在制作的时候,动物细小的部分可以用彩纸来做。  

  5、欣赏学生制作的优秀石头作品。 

 
三、

 

师:“下面同学们继续完成作业——贴石头和画石头,把石头变成可爱的小动物。今天神笔马良要把他的神笔奖励给大胆想象、勇于创造的小朋友”。  

 

 
四、

师:“同学们,你们像马良一样聪明,把普普通通的石头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小动物,你们真了不起!”  

 从作品的造型、色彩、创意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你最欣赏哪一件石头动物作品?为什么?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教师把神笔奖励给作品有创意的同学。 

 
五、

 

 

1、欣赏古代石雕图片  

 一件件造型粗犷的古代石雕作品经历数年风雨的洗礼,今天仍屹立在世人的面前,这些富于“生命力的石头”它雄浑、古朴,充满了威武,充满了向上的力量,充满一个民族的想象。  

  2、欣赏奇石图片 

 

 
六、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石头一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在周末或假期里,可以和父母亲一起到大自然中找一找造型独特的石头,回来进行联想创作,相信会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你们。 

 
 

 

  

 

 

 

《家乡古建筑》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课  

课时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收集的关于家乡古建筑的图片和照片。

3、陶艺小工艺品。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二度设计
一、

交流分享

(课前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古建筑图片和资料)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了解。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但也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

学生共同分享知识

揭示课题并板书:第9课家乡古建筑

二、欣赏体验

欣赏

展示家乡古建筑图片

师生共同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三、分析探索

教师示范

分析 

1、教师引导: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请两名学生上台对展示的古建筑图片用几何形概括并用粉笔表现出来。

2、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师生共同讨论。

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

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

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

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

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

四、创作体验

学生按古建筑照片线描一幅古建筑速写。

教师指导。 

五、展示评价

1、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你觉得它的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3、这一部分你还可以怎样表现

《家乡古建筑》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课  

课时二: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

欣赏导入

一、欣赏导入

(展示建筑陶艺小工艺品)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件陶制小玩意,有小亭、小塔、小屋、小桥。这些小玩意一般用来制作假山盆景和园艺造型装饰用品。它可以单独摆放,也可以组合运用。同学们从前面往后面互相传递着摸摸看看。

二、

引导分析

1. 师:看完了的同学请思考黑板的连线题。陶艺作品上这些局部用了哪种我们学习过的制陶方法:

瓦纹                   搓条

亭柱                   刻画

塔窗                   手捏

桥面                   压板

屋顶                   镂空

2.指导答题:分组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讲台对互相对应的两个词语进行连线。

教师揭示答案:瓦纹(刻画)亭柱(搓条)塔窗(镂空)桥面(压板)屋顶(手捏)。

3.小结。同学们有了过去的学习基础,又经过小组讨论,几位同学顺利完成了答题,老师带来的这些建筑小玩意的制作方法就这么简单。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做? 

三、学生创作

1.师:今天我们综合运用已有的陶艺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陶艺作品“泥做小亭子”。

板书课题:家乡古建筑

2.教师提问。俗话说“方法都一样,造型各不同”,请想想你将设计制作一个怎样新颖独特的亭子来呢?

同桌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表达了各自的创作思路,有圆顶亭,有四面、六面亭,还有双层亭……好!老师期待着大家新作品的成功。 

4.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陶泥及其他材料做小亭子,教师行间指导,解决有关学生的个别问题。 

四、展示评价

1.请学生“一分钟简介作品”。 

2.分组观摩。 

 

《  演戏  》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0课  

课时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方法制作小偶人; 

2.了解舞台的构成要素,设计、美化舞台;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造型能力,感受集体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方法制作小偶人。

教学难点:

小偶人制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制作好的小人、各种材料

教学设计:活动一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

欣赏导入

1.教师拿自制的小偶人表演。 

2.你们在哪里看过这样的表演? 

3.欣赏小偶人表演片段。 

4.出示课题。 

二、

交流尝试

1.出示三个问题: 

(1)小偶人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2)用了哪些制作方法呢? 

(3)小偶人的各个部分是怎样固定的呢? 

教师分发教具,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触摸、讨论。 

板书:填充、绕团、捆扎、包扎、编织、折、粘贴等。 

2.教师示范: 

(1)师问:你想把谁做成小偶人,他长得有哪些特点呢? (板书:抓住人物特征)你会选择哪些材料做小偶人的哪个部分呢?你会用什么方法做小偶人? 

(2)师生互动制作小偶人。 

3.演示分析制作过程中难点部分。 

4.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分析其材料的选择以及制作的方法。

三、分组制作

1.展示学生已知的一些故事,分组选好其中人物形象。 

2.提出制作要求。 

3.分工合作。 

4.教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

1.分组来进行演戏。 

2.提问: 

(1)你最喜欢哪个小偶人?为什么? 

(2)你制作的小偶人有缺点吗? 

(3)你还将怎样来改进你的小偶人呢?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  演戏  》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0课

课时二: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

欣赏导入 揭示课题 

"

1.引导学生欣赏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木偶表演片断。 

2.请学生谈谈对片中哪部分印象最深刻。 

3.小结:木偶剧等儿童戏剧活泼有趣,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它包括偶人制作、舞台布景、表演等几部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小偶人,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制作舞台。 

4.揭示课题。 

二、了解制作步骤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用纸箱制作舞台的方法。 

2.请学生说说观察到的舞台制作方法。 

3.师小结制作步骤: 

(1)切挖纸箱(师示范制作)。 

(2)装饰。 

4.引导学生思考装饰方法: 

(1)除了绘画方法外,还可用哪些方法装饰舞台? 

(2)师小结,装饰方法干变万化,可用剪纸、粘贴、堆塑等等(相机示范)。 

5.引导欣赏用以上方法装饰的舞台。

三、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1.师在学生作品中挑选出两只小玩偶,描述这两只小玩偶一起外出旅行,途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请同学们为它们设计表演的舞台。设计时思考以下问题: 

(1)舞台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 

(2)舞台布景装饰些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 

2.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3.小结:舞台可用多种材料、方法制作。而布景则随着剧情的不同而变化,作用都是为了衬托表演,但不能喧宾夺主。

四、创造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两人一组合作为制作的小偶人设计制作一个舞台。 

2.生制作,师指导。

五、评析交流 

1.展示学生作品。 

2.学生评析、谈感受。 

3.师小结:舞台设计富有创意,制作精致,装饰美观

《信息联通》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课

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欣赏、描绘、制作等学习活动,认识电话机和电话亭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初步了解电话亭的造型设计知识。 

2、抓住电话机的外形结构和造型特点,仔细描画出自己喜欢的电话机。 

3、综合运用纸工的基本方法,设计与制作公用电话亭的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 

4、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生参与欣赏、描绘、制作等学习活动,认识电话机和电话亭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初步了解电话亭的造型设计知识。

教学准备:有关电话图片和文字资料,水彩笔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欣赏激趣,发现特点

1、课件演示,欣赏电话亭的图片。

2、多媒体演示,欣赏各种造型的电话机:普通电话机、仿古电话机、异形电话机等。

3、结合课件简要分析电话亭的形体特点:由各种基本的立体形组成,分为顶罩、亭壁、亭柱、基座及电话等部分。

4、说说你的审美感受(造型简洁)

二、创意设计,反馈指导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商讨一下,你们准备用哪些基本形来组成电话亭的各个部分?并根据你们的想法,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有创意的电话亭。

2、学生讨论并画电话亭的设计稿。

3、反馈指导。

4、作业反馈:

(1)描画时注意用线流畅。

(2)注意形的穿插和遮挡关系,表现电话机的立体感。

(3)注意构图。

三、尝试制作,探究方法1、根据设计稿,尝试把电话亭的主要部分做一做。(把一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造型可以用一些什么方法?)

2、学生归纳所运用的纸工制作的技法:剪、折、卷曲。

3、以卷曲法为例,因卷曲的程度、方向等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造型。

4、师生共同探讨组合电话亭的方法:

(1)相同形组合成不同的造型:不同形可以有丰富的变化。

(2)所运用的技法:粘接、插接。

四、“装电话亭”,欣赏评价1、把“公用电话亭”摆放到“公园、街头的平地”上。(根据环境摆放电话亭。)

2、根据评价建议,自由欣赏、评价。

《飞机工厂》教案

——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2课

教学目标: 

1、学习直升飞机模型、纸飞机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了解直升飞机的外形构造基本知识和各种类型飞机的造型特点。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制作与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直升飞机模型、纸飞机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了解直升飞机的外形构造基本知识和各种类型飞机的造型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飞机的资料、各种不同的盒子。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二度设计
一、

5、欣赏直升飞机影像片断。

6、引导提问:有谁了解有关直升飞机的知识?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以组为单位推举同学发言。

认识直升飞机的垂直起飞和飞行,小结直升飞机的简单飞行原理和直升飞机的分类。

7、欣赏直升飞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8、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直升飞机工厂。

二、

1、欣赏直升飞机范作。

引导思考:制作这些直升飞机用的什么材料?有什么巧妙的地方?

2、提问:

用得巧,做得妙,巧在什么地方?妙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展示本课的重点(巧用材料,妙在出新)与制作直升飞机的穿插、粘合等方法和过程。

3、小结:

根据材料的外形、质感特点,结合恰当的工具进行穿插、粘合,就能够创造出新颖别致的直升飞机造型。

4、漫谈制作设想并小组发表。

学生组内交流直升飞机的制作设想,综合小组成员意见,推举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制作小组的巧用材料、妙在创新的设计意图。

三、

制作表现小组组 合

1、角色分工。

要求:每一小组推举一个同学担任总工程师,负责整个制作小组的设计制作、分工与协调。并负责安排组内成员承担直升飞机各个部件的制作任务。

2、制作活动:根据材料特点,模拟制作一个直升飞机模型。

制作要求:

(1)时间:15分钟。

(2)纪律:讨论声低,以组为单位,团结协作。

(3)正确操作工具,注意安全,讲究卫生。

3、学生作业时,循环播放各种直升飞机图片,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时间指示钟显示制作时间。

四、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出示“新世纪雏鹰直升飞机展”背景,并以小组为单位,总工程师轮流上台展示各制作小组的成果。

要求:说说各直升飞机的巧妙之处,并开展简单的推介宣传。

2、教师或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采访与参观。

文档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美术教案

《哆来咪》教案——湘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课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2、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欣赏感受,探究质疑,实践操作,表演游戏。2、阅读课文,明确要求,利用媒体,激发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欣赏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教学重点:了解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掌握调配颜色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教学准备:1、五线谱图案。     2、编钟图案与资料。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二度设计一、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