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骨科基础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5:18:15
文档

骨科基础试题

基础题:一、甲状旁腺激素(PTH)的主要生物作用是什么?1.升钙5.增加尿中羟基脯氨酸的排泄2.降磷6.激活靶细胞的腺嘌呤环化酶3.增加骨改建和骨的吸收率7.加速V-D的合成。4.增加骨溶解和骨表面的破骨细胞数目二、试说出促进骨愈合的几种因子?1.BMP2.骨源性生长因子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②类生长转移因子3.骨生长因子4.软骨源性因子5.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6.生长转移因子7.骨髓三、诱导成骨需具备哪几个条件?1.  诱导刺激物。2.  间充质细胞。3.  有利于骨生长的血供环境。四、BMP的
推荐度:
导读基础题:一、甲状旁腺激素(PTH)的主要生物作用是什么?1.升钙5.增加尿中羟基脯氨酸的排泄2.降磷6.激活靶细胞的腺嘌呤环化酶3.增加骨改建和骨的吸收率7.加速V-D的合成。4.增加骨溶解和骨表面的破骨细胞数目二、试说出促进骨愈合的几种因子?1.BMP2.骨源性生长因子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②类生长转移因子3.骨生长因子4.软骨源性因子5.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6.生长转移因子7.骨髓三、诱导成骨需具备哪几个条件?1.  诱导刺激物。2.  间充质细胞。3.  有利于骨生长的血供环境。四、BMP的


基础题:

一、甲状旁腺激素(PTH)的主要生物作用是什么?

1.升钙 5.增加尿中羟基脯氨酸的排泄

2.降磷 6.激活靶细胞的腺嘌呤环化酶

3.增加骨改建和骨的吸收率 7.加速V-D的合成。

4.增加骨溶解和骨表面的破骨细胞数目

二、试说出促进骨愈合的几种因子?

1.BMP 

2.骨源性生长因子 

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②类生长转移因子 

3.骨生长因子

4.软骨源性因子

5.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6.生长转移因子 

7.骨髓

三、诱导成骨需具备哪几个条件?

1.  诱导刺激物。

2.  间充质细胞。

3.  有利于骨生长的血供环境。

四、BMP的诱导成骨机理是什么?

BMP的靶细胞是血管周围的,游走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其诱导过程可分为二步:首先增补向骨祖细胞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刺激骨祖细胞成熟为骨系细胞。成人的骨细胞不足以填充大的骨缺损,而BMP通过反馈机制,增加骨系细胞分化的间质细胞,从而增补新的骨祖细胞,再由骨衍生性生长因子刺激这些细胞的有丝,故而形成大量新骨。BMP还能激发肌母细胞,使之转化为骨系细胞。

五、骨肿瘤化疗可产生哪些合并症?

化疗的合并症:①胃肠道反应。常发生在用药后次日,可持续3~4天,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②骨髓抑制。用药后多有白细胞下降,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③肝功能受损。接受大剂量化疗的病人中有1/3病人可有转氨酶升高,大部分在3周内恢复。④心肌受损。阿霉素对心肌有损害,常见有心悸、期前收缩、T波低平或倒置。⑤感染。可出现多发疖肿、败血症。⑥溃疡。表现为口腔、阴道粘膜溃疡。

六、试述骺板的组织结构?

骺板一般分为四层,从骨骺端起依次为:1.静止细胞层;2.增殖细胞层;3.肥大细胞层;4.临时钙化层。

七、试述骺板的血液供应?

骺板有两条血供系统:1.骨骺动脉经骺顶端或一侧穿过骨骺达骺板,其末端形成毛细血管网,终止于静止细胞层。2.干骺端动脉起始于骨干的髓腔,其末端形成毛细血管袢终止于临时钙化层。

八、简述腕管的解剖结构?

腕管解剖为骨——韧带隧道,底面和两侧有腕骨组成,腕横韧带横跨其上,两侧分别附于腕骨。腕横韧带坚厚,近侧与前臂深筋膜相连,远侧与掌腱膜相连。管内通过拇长屈肌腱,四个手指的指深、指浅屈肌腱,正中神经,及其伴行动脉,腕管内的肌腱有尺侧滑囊和桡侧滑囊包绕。

九、简述手的功能位

表现为腕关节背伸20o-25o,拇指外展、对掌,其他手指略分开,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半屈曲,而远侧指间关节微屈,相当于握小球的体位。

十、简述足纵弓及横弓的骨骼组成

内侧纵弓较高,由跟骨、距骨、舟骨、第1、2、3楔骨及第1、2、3跖骨组成。外侧纵弓较低,由跟骨、骰骨及第4、5跖骨组成。横弓即足底前部横行的弓,由骰骨、第1、2、3楔骨及跖骨组成。

十一、何谓骨折?造成骨折的原因有那些?

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时称骨折

成因:①直接暴力 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②间接暴力 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

③肌肉拉力 肌肉突然猛烈收缩,可拉断肌肉附着处的骨质。

④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伤力(例如远距离行军)可集中在骨骼的某一点上发生骨折。

⑤骨骼疾病 有病骨骼(例如骨髓炎、骨肿瘤等),遭受轻微外力即断裂时,称病理性骨折。

十二、影响骨折移位的因素是什么?常见移位有哪几种?

影响因素:①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及性质; 

②肢体远侧段的重量; 

③肌肉牵拉力,此种力量经常存在,可因疼痛而增强; 

④搬运及治疗不当 。

常见原因:①成角移位

②侧方移位

③缩短移位

④分离移位

⑤旋转移位

十三、骨折局部的特有体征和一般体征是什么?

骨折的专有体征: ①畸形 

②反常活动 

③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的其它表现: ①疼痛与压痛

②局部肿胀与瘀斑

③功能障碍

十四、例举骨折的10项常见并发症?

⑴  休克

⑵  感染

⑶  内脏损伤

⑷  重要动脉损伤

⑸  脊髓损伤

⑹  周围神经损伤

⑺  脂肪栓塞

⑻  坠积性肺炎

⑼  褥疮

⑽  损伤性骨化

⑾  创伤性关节炎

⑿  关节僵硬

⒀  缺血性骨坏死

⒁  缺血性肌挛缩

十五、骨折临床愈合的标准有哪些?

①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②  局部无反常活动;

③  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

④  外固定解除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⑤  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

②④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可先练习数日,然后测定,以不损伤骨痂发生再骨折为原则。

十六、简述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⑴病人的年龄

⑵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⑶感染的影响

⑷软组织损伤的程度

⑸软组织嵌入

⑹健康情况的影响

⑺治疗方法的影响

①  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

②  治疗骨折有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两种方法、

③  在作持续骨牵引治疗时,牵引过度

④  固定不确实

⑤  功能锻炼

⑥  清创不当对骨折的影响

十七、简述骨折的治疗原则?

治疗骨折的原则有三: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但骨折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还得用固定的方法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待其坚固愈合。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十八、石膏绷带固定的指征有哪些?

①  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

②  开放性骨折经清创缝合后,创口尚未愈合,软组织不宜受压,不适于用小夹板固定

③  某些骨、关节手术后,例如关节融合术后,需较长时间固定关节于特定位置者。

④  畸形矫正后,为了维持矫形后的位置,必须用石膏绷带塑形,才能达到矫形固定目的。

⑤  治疗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用石膏绷带固定患肢,有助于控制炎症。

十九、筋膜间室综合症的临床表现有那些?

①  疼痛

②  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

③  患肢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④  早期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可能正常。

可记成5个“P”字:

①  有疼痛转为无痛(Painless)

②  苍白(Pallor)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

③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④  肌肉瘫痪(Paralysis)

⑤  无脉(pulselessness)

二十、手部骨折的治疗原则?

①  早期准确复位和牢固的固定,首先要求解剖复位或近乎解剖复位,不能有成角或旋转畸形。闭合性损伤要立即复位,功能位固定。开放性损伤也应早期复位和内固定。

②  早期消灭创面,尽量减少感染及肉芽创面的发生,以免瘢痕过多,影响功能。

③  不需要固定的手指和部位,一定不要固定,并鼓励早期练习功能,防止关节僵直。关节脱位固定3周,骨折经4~6周固定后,多能临床愈合,应及时解除固定,进行康复治疗,练习功能。

二十一、软骨来源骨肿瘤主要有哪些?其中骨软骨瘤可产生哪些合并症?

软骨形成肿瘤主要有:骨软骨瘤(单发性、多发性、遗传性)。软骨瘤(单发性、多发性——又称软骨瘤病、骨膜性);软骨母细胞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软骨肉瘤。

骨软骨瘤可产生的合并症:

⒈骨折。不常见,常发生在大而有蒂的骨软骨瘤中,由于损伤而致。

⒉骨畸形。骨软骨瘤造成的骨畸形有三种情况:a.骨管状化不佳。b.干骺端变宽。c.造成周围骨骼畸形。

⒊血管损伤。位于膝关节附近的骨软骨瘤常可造成血管变位,更严重的合并症是动脉嵌压或形成假性动脉瘤。

⒋神经损伤。少见。

⒌滑囊肿形成。在软骨瘤的顶端形成滑囊肿。

⒍恶性变。约有1%的病人发生。

二十二、起源于骨髓的恶性肿瘤有哪些?影响尤文氏肉瘤予后的因素有哪些?

起源于骨髓的恶性肿瘤有浆细胞瘤,尤文氏肉瘤,骨的原发性淋巴瘤。影响尤文氏肉瘤予后的因素有:

⒈男性,年龄越小,发病越急,愈合越差。

⒉发热、失重、贫血等全身情况越重,预后越差。

⒊血沉越快,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血白细胞计数越高预后越差。

⒋软组织肿瘤块越明显,预后越差,肿瘤位于躯干者比位肢体者预后差。

⒌四种药物联用的化疗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放射菌素D)较三种药物联用的化疗方案好,化疗和外科手术的配合应用的疗效较化疗和放疗的联合应用的疗效好。

二十三、骨肿瘤手术切除的方法有几种?并解释之

骨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有四种:

⒈病变内切除:即经肿瘤内切除,常用用诊断性活检、刮除术或次全切除术。

⒉边缘性切除:通过包膜或假包膜完整切除肿瘤,肿瘤段包膜可能有肿瘤细胞残留(卫星灶),或在同一间室内有跳跃转移。

⒊广泛性切除:在间室内带有正常组织的完整肿瘤切除,但可残留跳跃转移。

⒋根治性切除:间室外切除。将肿瘤与其所在间室完整切除,在纵切面上,手术切除需截止或通过受累骨关节的近端和远端,或肌肉的近端和远端,在横切面上,切除范围需越过间室的筋膜平面,在骨肿瘤中,需越过骨膜。这种切除不会有局部肿瘤残留。

二十四、新辅助化疗的模式,有什么积极作用?

新辅助化疗的模式是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其积极作用在于:

⒈可极大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⒉术前化疗完全改变了骨肉瘤常规的治疗方法(提高了保肢率),也使手术在尤文氏瘤中的作用更加扩大,减少放疗的使用。

⒊化疗所致的肿瘤坏死率是判定预后的重要因素,可使医生根据肿瘤坏死率调整术后化疗方案。

⒋对于骨肉瘤、尤文氏肉瘤、横纹肌内瘤等常发生转移的肿瘤可在首次诊断后即治疗了那些已存在的、常规检查不能发现的微小转移灶。

二十五、骨肉瘤的化疗中常用药物有哪些?如何进行骨肉瘤的化疗?

骨肉瘤的化疗中常用药物有:甲氨喋呤(MTX),顺铂(PDD)和阿霉素(ADM)。联合药物有博莱霉素,环磷酰胺(CTX),放线菌D(D,BCD)。

骨肉瘤的化疗:

⒈术前化疗。化疗途径为静脉或动脉化疗,方案为联合应用大剂量氨甲喋呤、顺铂和阿霉素。大约2个月后判断化疗效果。如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肿物缩小变硬;实验室检查为血清碱性磷酸酶下降;CT及MRI显示肿瘤停止生长,发生骨化,包膜形成。当血小板和白细胞恢复正常时即可行手术治疗,常选择保肢手术。

⒉手术后将肿瘤标本做完整切片行组织学检查,评价肿瘤细胞的坏死率。根据肿瘤对化疗的敏感度来判定术后化疗方案,并帮助判断预后。肿瘤细胞坏死率>90%被认为是化疗反应良好。化疗反应良好者预后较好。

⒊ 术后化疗: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进行。周期性循环术前化疗方案。持续时间为6~12个月。如肿瘤坏死率低,化疗反应差,则须变更化疗方案,改变化疗药物。

二十六、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高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措施可减少术后复发?

⒈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高的原因是:①没有采用精确的骨巨细胞瘤分期法。②肿瘤刮除不彻底,刮除术在有限的骨窗进行。③没有使用局部辅助剂。

⒉减少手术后复发的措施有:①手术采用包膜外显露,整块切除全部因肿瘤而变薄的皮质骨。病灶刮除需要到正常骨。②瘤腔的处理:a.高速钻打磨或电刀烧灼瘤腔壁。b.80%的酚、酒精和生理盐水交替浸泡,共重复三次。或50%氧化锌烧灼。c.最后用骨水泥加压充填瘤腔。③根据肿瘤生长部位或溶骨范围大时,可行瘤段切除,自体或异体骨植骨术。④对于发生肉瘤变或广泛侵犯软组织和血管神经束的病例,需行截肢术。

二十七、骨肿瘤放射治疗和化疗可产生哪些合并症?

骨肿瘤的放射治疗可产生:①早期可发生放射性皮炎(放射治疗后第一周)。②手术切口边缘或皮肤坏死。③软组织产生放射性纤维化致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发生肢体远端慢性水肿。④关节挛缩引起关节变形。⑤大剂量照射可引起骨坏死,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且难愈合。⑥对颅骨和脊柱照射时可引起脑和脊髓的损伤,对骨盆照射可引起膀胱和性腺损伤。⑦可引起骨和软组织的放射性肉瘤(极少见)

⒉化疗的合并症:①胃肠道反应。常发生在用药后次日,可持续3~4天,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②骨髓抑制。用药后多有白细胞下降,应特别注意预防感染。③肝功能受损。接受大剂量化疗的病人中有1/3病人可有转按酶升高,大部分在3周内恢复。④心肌受损。阿霉素对心肌有损害,常见有心悸、期前收缩、T波低平或倒置。⑤感染。可出现多发疖肿、败血症。⑥溃疡。表现为口腔、阴道粘膜溃疡。

二十八、简述肌肉骨骼恶性肿瘤的外科分期

恶性肿瘤用罗马数字ⅠⅡⅢ表示,Ⅰ期包括低毒性,Ⅱ期则为高度恶性,Ⅲ期为区域性和转移性病损 Ⅰ、Ⅱ期再根据解剖间室分为间室内A和间室外B,Ⅲ期不论其分级高低,间室内外,如有转移均属此期。

二十九、骨肿瘤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其放射线检查的作用有哪些?

骨肿瘤的分类是以病理组织为依据,按肿瘤的组织来源进行分类。骨肿瘤的放射线检查作用是:①可以发现肿瘤的有无,是临床各种检查方法中可发现最小病变的方法之一。②可以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发病情况,治疗反应,有无复发及转移等。③对骨肿瘤的性质、特点、起源、边缘情况、周围骨组织、软组织的变化,有无钙化及其表现形式等的详细观察,可以对某些骨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做出预测,鉴别其良恶性质,对选择治疗方法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三十、内生软骨瘤发生恶变时有哪些特点?

内生软骨瘤:其特点是发生恶变时①肿瘤生长迅速。②软组织肿胀显著。③X线可见肿瘤内钙化斑点模糊,有骨膜反应。④发生侵蚀性骨破坏。

三十一、“瘤巢”“牛眼征”是哪种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该骨肿瘤根据瘤巢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几型?

骨样骨瘤的X线表现上可出现“瘤巢”样改变。骨样骨瘤病变早期X线片上表现为骨密度增高,之后发展为肿瘤的周边出现密度较低的、边缘清楚的透光区,即形成了“瘤巢”。瘤巢边缘清晰,径一般在0.5~2cm左右。当再进一步发展,瘤巢中心部钙化。当瘤巢较大,内有圆形钙化,周边透亮带较宽时,颇似牛眼,称为“牛眼征”。

根据瘤巢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四型:①皮质骨型:常见于长骨骨干,一侧骨皮质内。②松质骨型:多发生于骨端及不规则骨。③髓腔型:发生于髓腔,骨干。④骨膜型:发生于骨膜内。

三十二、在骨肉瘤的X线表现上,共可见到哪些骨膜反应?

骨肉瘤的骨膜反应是肿瘤成骨和破骨活动所引起的反应。常见的有:①线样及层状骨膜反应:线样者为单层菲溥的增生骨膜,平行于骨干,多发生于肿瘤早期,晚期时,在线样骨膜反应外方可又出现一层新的线样骨膜,为层状骨膜反应。②Codoma三角:在肿瘤向周围扩展,突破原有的增生骨膜,两端断裂的骨膜在突破处增生迅速而呈三角形。骨肉瘤时,Cod oman三角的出现率高达54~68%。③葱皮样骨膜反应:多层次如葱皮样的骨膜反应,每一层都较线样骨膜反应厚,但密度较低。当肿瘤侵犯达一定程度时出现。④垂直状或梳状骨膜反应。肿瘤生长活跃或侵犯骨皮质时,骨膜新生骨的骨小梁斜形或横形排列,垂直于骨皮质。

三十三、骨肉瘤有哪些亚型?

骨肉瘤的亚型有:

⒈皮质旁骨肉瘤:为低度恶性的原发恶性骨肿瘤。

⒉骨膜型骨肉瘤:一种特殊类型的骨肉瘤。

⒊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典型骨肉瘤差。

⒋小细胞型骨肉瘤:在组织学兼有骨肉瘤与尤文氏瘤的特点,恶性程度高于典型骨肉瘤,但对放射线敏感性不如尤文氏瘤,预后差。

⒌多发性骨肉瘤:极为罕见,肿瘤累级多骨或单骨多处发病。多种药物化疗,效果不显著,预后不良。

三十四、软骨瘤发生恶变时各有哪些特点?

骨软骨瘤:其特点是约有1%可恶变为软骨肉瘤,①当肿瘤生长突然增大,生长迅速,并出现疼痛。②软组织肿块形成。③X线片显示软骨帽增厚,且钙化密度变淡,边缘模糊。④骨软骨瘤内出现透亮区,且与周围组织失去清晰界限。

三十五、常见的良性纤维组织肿瘤有哪些?其生成各有什么特点?

良性纤维组织肿瘤有以下几种:

⒈硬纤维瘤:其生成特点为肿瘤细胞产生丰富的胶原纤维。

⒉非骨化性纤维瘤:其生成特点为由成熟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发生的良性骨肿瘤。

⒊骨化性纤维瘤:其形成特点是:在纤维性基质内散布骨小梁,早期瘤组织以纤维成份为主,晚期瘤组织逐渐骨化。

三十六、骨巨细胞瘤的分级依据是什么?可分为几级?各级情况如何?

骨巨细胞瘤主要依据巨细胞的数目及间质细胞的分化程度分类。共分为三级。

Ⅰ级:良性巨细胞瘤,间质细胞分化良好,分布稀疏;无不典型的核,多核巨细胞数量多,均匀分布于间质细胞之间。

Ⅱ级:中间型巨细胞瘤,介于Ⅰ~Ⅲ级之间,间质细胞多而密集,可见不典型核。多核巨细胞较少且小,分布不均匀。

Ⅲ级:恶性巨细胞瘤,间质细胞分化极差,明显间变,数量极多,排列异常密集。相多。多核巨细胞少,大小不一,散在分布。

三十七、恶性骨肿瘤的化疗与细胞周期有什么关系?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肿瘤细胞从一次结束到下次结束之间所间隔的时间,称为细胞增殖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在增殖时可分为4个时相:M期(有丝期); G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或称前期)。处于增殖期肿瘤细胞对化疗敏感。但不增殖的细胞,称为Go期细胞,对化疗不敏感。因此,为根治肿瘤,不仅要消灭增殖期细胞,同时也应消灭Go期细胞。

按照增殖期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化疗药物,以达到使肿瘤细胞最大程度消灭。这就是临床上根据肿瘤细胞动力学制定的序贯治疗的理论基础。

三十八、间歇大剂量化疗治疗骨肉瘤有哪些优点?

⒈大剂量化疗可以杀死大量肿瘤细胞,体内可动员Go期细胞进入增殖期,使原来对化疗不敏感的Go期细胞,成为对化疗敏感的增殖期细胞,有利于根治。

⒉应用大剂量化疗后,骨髓可受到抑制。而间歇给药,有利于保存干细胞,使造血系统得以恢复。

⒊化疗对免疫有抑制作用,间歇给药,有利于保护免疫力。

⒋大剂量化疗由于浓度高,通过物理作用,可使药物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并能扩散到血运差的体瘤中。

⒌能通过生理屏障。

⒍重复给药可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

三十九、抗癌药物可分几类?治疗骨肉瘤常用的化疗药物MTX与阿霉素属于哪一类,如何发挥作用?

从药物敏感性,可分为两大类抗癌药物,一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一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治疗骨肉瘤的常用化疗药物:甲氨喋呤(MTX)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中的S期。由于MTX与叶酸在化学结构上相似,MTX进入体内后,因其对还原酶的亲合力远远大于叶酸,而产生了竟争性拮抗作用,MTX与还原酶结合,使叶酸不能与还原酶结合形成四氢叶酸,影响了DNA和RNA的形成。

阿霉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是一种细胞毒性抗生素。对细胞周期中的S早期和M期敏感,而发挥作用。

四十、骨肉瘤治疗中采用的热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理论基础为:

⒈研究中观察到组织培养中的细胞存活保持在一恒定的温度,当温度高于正常时,可使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受到影响。包括DNA、RNA和蛋白合成、糖分解、呼吸等。当温度高于41℃时,出现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时间和温度稍有变化,可造成细胞成活大幅度改变。

⒉不同类型的细胞对热的敏感度不一,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更敏感。

⒊细胞处于增殖期的不同时相对热的敏感不一,S期与M期对热敏感。

⒋细胞在酸性环境或营养不足的环境中,对热更为敏感。而该特点表现在慢性环境中。

四十一、从组织学、生化和病理的角度如何进行软骨肉瘤的分类?

软骨肉瘤除临床表现、组织学和恶性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外,其生化组成也有显著的差别。从组织学角度可分为透明性、粘液样、纤维软骨性、混合型和透明细胞性五类。透明性软骨肉瘤按氨基已糖的含量分类可分为二个类型;在此基础上再按碳酸软骨素的成份可分为两个亚型。其病理分型按照肉瘤性成软骨细胞的数目及其分布,基质特征,可将肿瘤分为0、1、2、3度。0~1度为良性,2度为低度恶性,3度为高度恶性。其中透明软骨型及其亚型属最低恶性变,而粘液样型、纤维型和混合型属高度恶性。

四十二、增加股骨假体中立位或适度外展能提高稳定性的理论依据为何?

颈干角越小,柄承受压力减少,但颈的剪切力就增加,而绝大多数假体材料对抗剪切力的能力要大大低于抗压强度,因此承受过大的剪切力,回增加假体松动、断裂的危险性。假体中立位或适度外翻位,通常被认为是理想的。

四十三、影响骨水泥机械强度的常见原因

⒈骨水泥粉剂与液体的调合比例改变。

⒉骨水泥中夹杂有血或骨屑。

⒊为防止聚合反应中放热过高而采用的不恰当措施,如将人工关节冷冻后置入或往术腔内浇注冷水等。

四十四、骨水泥聚合过程中的分期与特点

⒈粥状期:聚合体与单体混合后,经过搅拌呈灰白色,稀粥状。

文档

骨科基础试题

基础题:一、甲状旁腺激素(PTH)的主要生物作用是什么?1.升钙5.增加尿中羟基脯氨酸的排泄2.降磷6.激活靶细胞的腺嘌呤环化酶3.增加骨改建和骨的吸收率7.加速V-D的合成。4.增加骨溶解和骨表面的破骨细胞数目二、试说出促进骨愈合的几种因子?1.BMP2.骨源性生长因子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②类生长转移因子3.骨生长因子4.软骨源性因子5.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6.生长转移因子7.骨髓三、诱导成骨需具备哪几个条件?1.  诱导刺激物。2.  间充质细胞。3.  有利于骨生长的血供环境。四、BMP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