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 五年级 | 学科 | 数学 | 课题 | 相遇问题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教师 | 赵海芹 | 审核教师 | 纪桂敏 | 授课教师 | 课时 | 1课时 | ||
学习内容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45、46页的内容 | |||||||
学习目标 | 1.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 3.能对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 |||||||
学习 重难点 |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 |||||||
学习流程 | 学生活动及学习内容 | 教师活动 | ||||||
导入 |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巩固学习内容。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我们以相遇问题为例来学习。 | 复习导入,引入课题 | ||||||
课前准备 自主学习 | 自学: 1.仔细阅读第45页的例1,思考: 请看课件“相遇问题”,你能从中看出哪些问题? | 出示教学目标,明确预习任务。 | ||||||
合作探究 小组研讨 | 1、经过4小时相遇是什么意思? 2、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 1.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2.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3.适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 ||||||
集体交流 成果展示 | 上台展示交流: 1.抽签进行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案:把解决方案写在黑板上。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可进行纠错、质疑、点评。 3.我会小结: 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 1.针对学生的展示情况,及时纠偏,适时点拨。对做得好的小组及小组长给予肯定表扬。 2.适时板书。 | ||||||
当堂练习 教师点评 | 完成,组内交流: 课本第46页练一练1题。 | 给学生计时,监督学生;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 ||||||
反思应用 拓展延伸 | 一:完成 第48页练一练2--5题 二、拓展类:如果你来检测,你会出哪些题? 三、学生反思:学生或小组总结学习收获,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方法方面的。 我学会了( );我又不懂的问题( );我还想知道( )。 | 1.出示检测题 2.记录教学反思 | ||||||
板书设计 | 相遇问题 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92+80)×4 | |||||||
课后反思 | 总体效果 | |||||||
优点举例 | ||||||||
存在问题 | ||||||||
原因分析 | ||||||||
改进措施 |
年级 | 五年级 | 学科 | 数学 | 课题 | 三步混合运算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教师 | 赵海芹 | 审核教师 | 纪桂敏 | 授课教师 | 课时 | 1课时 | ||
学习内容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47、48页的内容 | |||||||
学习目标 |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 | |||||||
学习 重难点 | 教学重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 |||||||
学习流程 | 学生活动及学习内容 | 教师活动 | ||||||
导入 |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巩固学习内容。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 复习导入,引入课题 | ||||||
课前准备 自主学习 | 自学: 1.仔细阅读第47页的例3,思考:你能从中看出哪些问题? | 出示教学目标,明确预习任务。 | ||||||
合作探究 小组研讨 | 出示例题思考: 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 1.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2.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3.适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 ||||||
集体交流 成果展示 | 上台展示交流: 1.抽签进行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案:把解决方案写在黑板上。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可进行纠错、质疑、点评。 3.我会小结: 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 3.针对学生的展示情况,及时纠偏,适时点拨。对做得好的小组及小组长给予肯定表扬。 4.适时板书。 | ||||||
当堂练习 教师点评 | 完成,组内交流: 课本第48页试一试。 | 给学生计时,监督学生;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 ||||||
反思应用 拓展延伸 | 一:完成 第48页练一练 二、拓展类:如果你来检测,你会出哪些题? 三、学生反思:学生或小组总结学习收获,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方法方面的。 我学会了( );我又不懂的问题( );我还想知道( )。 | 3.出示检测题 4.记录教学反思 | ||||||
板书设计 | 三步混合运算 12×20=240 12+4=16 240÷16=15 12×20÷(12+4) | |||||||
课后反思 | 总体效果 | |||||||
优点举例 | ||||||||
存在问题 | ||||||||
原因分析 | ||||||||
改进措施 |
年级 | 五年级 | 学科 | 数学 | 课题 | 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教师 | 赵海芹 | 审核教师 | 纪桂敏 | 授课教师 | 课时 | 1课时 | ||
学习内容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49、50页的内容 | |||||||
学习目标 | 1.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培养同学们的审题能力,会按算式的意义读出算式。 | |||||||
学习 重难点 |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 |||||||
学习流程 | 学生活动及学习内容 | 教师活动 | ||||||
导入 |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巩固学习内容。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 复习导入,引入课题 | ||||||
课前准备 自主学习 | 自学: 1.仔细阅读第49页的例5,思考:你能从中看出哪些问题? | 出示教学目标,明确预习任务。 | ||||||
合作探究 小组研讨 | 出示例题思考: 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 1.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2.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3.适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 ||||||
集体交流 成果展示 | 上台展示交流: 1.抽签进行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案:把解决方案写在黑板上。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可进行纠错、质疑、点评。 3.我会小结: 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 5.针对学生的展示情况,及时纠偏,适时点拨。对做得好的小组及小组长给予肯定表扬。 6.适时板书。 | ||||||
当堂练习 教师点评 | 完成,组内交流: 课本第49页试一试。 | 给学生计时,监督学生;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 ||||||
反思应用 拓展延伸 | 一:完成 第50页练一练 二、拓展类:如果你来检测,你会出哪些题? 三、学生反思:学生或小组总结学习收获,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方法方面的。 我学会了( );我又不懂的问题( );我还想知道( )。 | 5.出示检测题 6.记录教学反思 | ||||||
板书设计 | 三步混合运算 960÷20=48 20+10=30 48×30=1440 960÷20×(20+10) | |||||||
课后反思 | 总体效果 | |||||||
优点举例 | ||||||||
存在问题 | ||||||||
原因分析 | ||||||||
改进措施 |
年级 | 五年级 | 学科 | 数学 | 课题 | 含有中括号的运算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教师 | 赵海芹 | 审核教师 | 纪桂敏 | 授课教师 | 课时 | 1课时 | ||
学习内容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51、52页的内容 | |||||||
学习目标 |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检查回家做的计算作业: (感觉学生的计算不是很好,昨天我布置的回家作业是让学生自己出题,出了三道三位数乘两位数,三道四位数除两位数。)要求同桌互相交换,用计算器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出的题难易是否合适等。 | |||||||
学习 重难点 |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 |||||||
学习流程 | 学生活动及学习内容 | 教师活动 | ||||||
导入 |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巩固学习内容。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 复习导入,引入课题 | ||||||
课前准备 自主学习 | 自学: 1.仔细阅读第51页的例6,思考:你能从中看出哪些问题? | 出示教学目标,明确预习任务。 | ||||||
合作探究 小组研讨 | 出示例题思考: 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 1.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2.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3.适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 ||||||
集体交流 成果展示 | 上台展示交流: 1.抽签进行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案:把解决方案写在黑板上。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可进行纠错、质疑、点评。 3.我会小结: 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中括号的先算中括号里面小括号里的运算,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 7.针对学生的展示情况,及时纠偏,适时点拨。对做得好的小组及小组长给予肯定表扬。 8.适时板书。 | ||||||
当堂练习 教师点评 | 完成,组内交流: 课本第52页练一练1题。 | 给学生计时,监督学生;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 ||||||
反思应用 拓展延伸 | 一:完成 第52页练一练2—5题。 二、拓展类:如果你来检测,你会出哪些题? 三、学生反思:学生或小组总结学习收获,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方法方面的。 我学会了( );我又不懂的问题( );我还想知道( )。 | 7.出示检测题 8.记录教学反思 | ||||||
板书设计 | 三步混合运算 (72+32)÷4=26 468÷26=18 468÷(72+32)÷4 | |||||||
课后反思 | 总体效果 | |||||||
优点举例 | ||||||||
存在问题 | ||||||||
原因分析 | ||||||||
改进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