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莆田鞋业在经济危机中获利的途径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4:54:33
文档

莆田鞋业在经济危机中获利的途径分析

摘要:分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从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和传导方式分析经济危机的相对性和不平衡性。分析经济经济危机在时间和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利用其相对性的方法。分析经济危机对不同行业冲击程度的不平衡性和利用这种相对性获利的方法。提出莆田鞋业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可能获利方法,最后根据生产相对过剩的产生原因对经济危机作出更深入的总结。关键词:经济危机;莆田鞋业;获利的途径AnalysisofPutianfootwearindustry'saccesstomakeprofitsineconomiccri
推荐度:
导读摘要:分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从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和传导方式分析经济危机的相对性和不平衡性。分析经济经济危机在时间和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利用其相对性的方法。分析经济危机对不同行业冲击程度的不平衡性和利用这种相对性获利的方法。提出莆田鞋业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可能获利方法,最后根据生产相对过剩的产生原因对经济危机作出更深入的总结。关键词:经济危机;莆田鞋业;获利的途径AnalysisofPutianfootwearindustry'saccesstomakeprofitsineconomiccri
 

摘要:分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从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和传导方式分析经济危机的相对性和不平衡性。分析经济经济危机在时间和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利用其相对性的方法。分析经济危机对不同行业冲击程度的不平衡性和利用这种相对性获利的方法。提出莆田鞋业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可能获利方法,最后根据生产相对过剩的产生原因对经济危机作出更深入的总结。

关键词:经济危机;莆田鞋业;获利的途径

Analysis of Putian footwear industry's access to make profits in economic crisis

LI Zhi-long

Graduate 2010,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Tourism College), FAFU

Abstract:Analyse the root of economic crisis,anylyse the relativity and disequilibrium from anlysing the external form of the arising and conduction of economic crisis. Analyse the disequilibrium of the forming of economic caused by the impact of difference in time and space,and the way t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disequilibrium. Analyse the disequilibrium of difference in the extent of impact by economic crisis to different industries,and the way t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disequilibrium.Put foward the probable accesses to make profits in the whole economic cycle for Putian footwear industry.At last,conclude the economic crisis in a more substantial way by anylsing the root of relative excess produce.

Key words: economic crisis;Putian footwear industry;access to make profits 

 

引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不同层次的影响,造成世界的总进口量下降,而中国经济发展由于对出口依赖比较严重,所以也受到经济危机的直接影响,而初级产品的出口是中国的主要顺差来源,因此对鞋服出口大省福建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作为福建鞋业出口主力之一,莆田鞋一直出口欧美等116个国家,运动鞋产量位居全国第二,莆田生产的鞋80%以上用于出口,在2008年制鞋业产值达210亿元,约占福建制鞋业产值的1/5。莆田鞋业还有以下优势:一是鞋类品种较为齐全,以运动鞋为主,拥有“耐克”、“沃特”等世界名牌产品。二是鞋类产业链基本形成,产、供、销、检齐全,鞋企正由“鞋类制造”向“鞋类创造”跨越。三是拥有集检测、科研、开发、标准制定、信息收集、人员培训、国际交流为一体的国家鞋类检测中心。另外2007年莆田鞋服城开建,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这个全球经济最低迷时间内,莆田鞋类出口仍然实现了逆势增长,2009年中国首个鞋业研发设计中心在福建莆田揭牌,以上都说明莆田鞋业的正处于复兴阶段,而且加上莆田鞋业的雄厚基础和的重视,莆田鞋业很可能凭借多方面有利条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经济危机的形成的根源和表现

经济危机一个可能原因是由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的,也就是说社会总生产大于总消费,造成一部分生产成本无法转化为商品被消费者偿还,在消费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容易积累成整个生产成本无法收回,于是企业资金无法周转,而一个大企业的资金断链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无法收回,如果大量大企业由于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而同时资金断链,则银行很可能只能动用存款准备金,同时短时间内大量知情的客户要求取现的话,那么银行信用也将崩溃,最后,破产企业的增多导致收入来源于这些破产企业的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急剧下降,因此引发整个经济系统崩溃的连锁反应。因此研究经济危机必须先研究生产相对过剩如何产生。生产过剩在一个产业最初出现时是很难出现的,因为生产者没有把握能售出全部产品以收回成本,因此生产过剩通常容易出现在一个繁荣,且有高投资高回报率低风险的产业。中国的房地产就属于高投资高回报的产业,这个产业有很大可能性引发中国的第一个社会主义经济危机[1]。

现在以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为例,分析生产相对过剩的产生和破坏整个经济系统的过程,由于美国人口的增长引发住房需求量增加[2],成为房地产盈利的最初动力,因此新的房子应运而生,房地产的高投资,拥有很强的辐射力,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就业率,也使更多投机者的资金加入房地产,建筑商和房地产商的收益最终实现还是来源于建房成本及其他成本和最终楼盘售价的差价,如果足够多的人买的起房,则这个差价最终被买房者承担了,也使房价最终稳定于某一特定的互利价位。但是当过多的投机者加入这个系统而最终把真正的消费者也就是需要住房的人排挤在外时,房地产泡沫就开始形成了,因为投机者通常能出更高的价格,或者信用等级更高。最终完全被投机者占领的房地产市场由于投机者投资的不断加大而表现为房价的飞涨,而实际上大部分住房都只是投机者在购买,而不是真正的消费者。虽然人口增长是房价增长的根本原因,但是房价最终高到让正常消费者和投机者都只能放弃的价格时,房地产就泡沫就破灭了。房地产泡沫破灭造成投机者破产,投机者破产最终波及到金融系统,最终导致经济全面倒退[3]。

由于经济危机是由产生,扩大,缩小,再次产生这4个主要过程构成,所以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时间和地域及行业受到的影响都不尽相同[4]。这也给莆田鞋业根据自身特点和客观经济环境趋利避害提供了可能。

 

2经济危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性的原因和体现

经济危机的不平衡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各国经济关系密切程度的不同。经济危机由产生到扩大需要时间,美国经济危机的结束可能是其他国家经济危机的开始,因为美国泡沫的破灭通过国际金融市场传导到其他国家,其他和美国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家将迎来经济危机,在这个传导过程中美国可能已经通过国家干预结束了经济危机,而其他国家的经济危机则在接近爆发的临界点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危机,美元贬值,美国国债价格下跌,无形中把外债也缩小了,而这缩小对于其他持有美元债务的国家就是资产的大量缩水,资产的缩水导致持有美国债券的公司偿还本国债务能力下降,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负有较多国内债务的公司将资不抵债最终可能导致破产。这些的公司的破产将产生链锁反应,造成其他相关公司的收入的减少,信用等级下降,最终传导到整个金融系统,造成金融危机。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之后,跟美国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的经济也紧接的发生危机,不过由于各国的及时干预,所以其他国家受危机的影响没有危机发源国明显。提供贷款主要作用是减少企业的破产压力,把企业的损失利用国家税收等收入平摊到每个公民的身上,从而减少企业破产的危险,缓和经济危机的蔓延速度。危机发生国央行的降息和减低贴现率以拉动投资和消费,但是降息只适应于投资泡沫破灭之前,在泡沫破灭以后降息的作用收效较小,或者说单纯降息无法扭转经济危机的蔓延。因为过热投资泡沫破灭以后,大量投资者破产或者资产大量缩水,其投资能力和意愿将大打折扣,降息无法促使投资者尝试已经沦为高风险的投资。而财政刺激对于遏制和扭转经济危机作用更为明显。因为支出作为国民经济中消费的主力之一,可有效将经济危机中过剩的生产产品消费,并把消费平摊到每个公民的身上,进而把原本用于扩大投资的大量过剩资金转化为消费从而根本上扭转经济危机。

因此经济危机不平衡性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体现在于,经济危机的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不同步性,利用这个特性,及时采取干预经济等措施,可减少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性,提前防范经济主要环节中的过热投资泡沫的扩大和破裂。因此莆田鞋业在中国强大的干预力量的保护下可以更有效的缓冲经济危机带来的直接冲击。

 

3经济危机对不同行业的冲击程度上的不平衡性的原因和体现

经济危机通常爆发于有高投资高回报率且低风险的行业。由于高投资高回报,所以该行业的经济影响力巨大,由于低风险,该行业很容易吸引投机者,行业泡沫的形成在于生产过剩,定型在于产品价值最终完全依靠投机者购买实现,投机者完全将消费者排挤在外,最终的破灭在于其虚拟价值超过投机者所能承受的范围[5]。因此被排挤在过热投资行业以外的企业在泡沫破灭之后并不会马上受到影响,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业遭受重大打击,众多利用次级贷款的投机者破产,大量抛售股票以还债的投机者导致美国股市大跌,大量投机者的逃离导致房价暴跌,之后次贷投机者破产产生的坏账把危机传导到金融业,由于坏账,房价下跌,股价下跌等因素众多金融机构也相继破产最终导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金融机构的破产和贷款利率的提高引发高投资的汽车制造等企业资金来源短缺,投机者的破产和其他相关产业失业率的提高又使汽车的消费量下降,最终导致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破产。至此次贷危机由房地产蔓延到证券市场和金融市场并扩大到制造业最终影响到其他相关的服务业。由此可见经济危机的扩大主要是通过虚拟资产传导的,虚拟资产相对比例较少的行业受到的影响小于虚拟资产巨大的行业。因此对于以售鞋收入为主,投资和投机所占资产比例较少的的莆田鞋业,受经济危机导致的虚拟财产缩水的影响相对较小。

4分析莆田鞋业如何利用经济危机的不平衡性和相对性获利

身处经济危机难以影响的中低端鞋类制造业,又有中国这个强有力的支持,莆田鞋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大,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08年上半年,全市280家规模制鞋企业产值达107.3亿元,同比增长22.8%[6]。这个逆势增长就是明证。

莆田鞋业作为中国鞋业出口的重要力量,必须在深刻了解经济危机及其后续经济周期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实现利益和效率的优化。针对经济危机的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不同步性,可将无法被出口消费的产品销往受经济危机相对较小的国内,或者销往和经济危机发源国经济关系较小的国家,比如此次危机过程中,可将美国退回的鞋转销到俄罗斯或者中东等受经济危机影响小的国家和地区。也可以根据美国危机的发展状况调整产量,在经济危机蔓延到整个服务业后再考虑减少产量或者降低报价。另外由于莆田鞋业廉价而鞋类又属于生活必须的消耗品,也可避开经济危机初期的影响,因为整个危机只有扩大到最大程度才能影响到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鞋类的销量。

由于经济危机的宏观性和复杂性,获利途径也复杂多样。需要从经济周期综合考虑,具体有如下:

4.1经济危机产生阶段的获利途径

经济危机产生阶段,也就是过热投资的泡沫破灭的初始阶段。在此种阶段下由于经济危机还未蔓延到大部分行业,仅在相关行业产生破坏性,因此作为生产日常消费品的莆田鞋业的获利途径就是保持价格和产量不变,此时应开始准备放弃单一的出口渠道,加紧拓宽内销渠道或者将出口转向其他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7]。此过程中的出口贸易中对于支付币种应该尽量选择非经济危机所在国的货币,此次次贷危机中如果与美国进口商交易应尽量要求对方按人民币支付。由于经济危机可能导致的金融机构的不稳定,因此对于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也应该尽量争取以现付为主。在经济危机初始阶段,对于大单交易应该调查好对方的银行信用和财务状况,防止交货后对方拖欠货款。或者降低价格,扩大销量,以提前占领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下的廉价鞋类市场。

4.2经济危机扩大的过程中的获利途径

经济危机继续扩大的阶段,表现为大量的行业卷入经济危机,经济严重衰退,高端商品市场全线崩溃,但是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鞋类特别是中低端鞋类仍然存在商机[8],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社会消费能力大幅度下降,大量人口失业,因此此时莆田鞋业的优势更加凸显,价廉物美的中低端鞋类将是此时市场的主角,此时存在价格优势的中低端鞋类必须加大质量监控,不能因为缩减成本而降低质量,因为此时是中低端鞋类扩大消费群体的绝佳时候,当更多原本只买高端鞋类的人对于购买的廉价物品满意以后,即使经济危机结束后大部分消费者仍愿意花更少的钱买更实惠的东西。因为以他们的消费能力,多买几双中低端的鞋根本不是问题。因此在危机最严重阶段的莆田鞋业的策略是在保证成本和一定利润下,降低价格,根据订单或者市场制定产量的情况下严格保证质量的可靠。如果订单不足,则应加紧内销,把过剩的产品消费于国内强大的低端消费能力中。对于内销经验较少的莆田鞋商,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经验的探索,在经济危机之前就应该做好内外兼顾的准备,在外需不足的时候,用内销维持企业的生存,在外销利润下降的时候,也因积极靠内销弥补。积极在创新和品质保证的基础上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把品牌做大,利用品牌的附加值在国内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4.3经济危机结束,经济复苏阶段的获利途径

经济复苏阶段的社会消费能力总体处于上升阶段,1929-1933大萧条之后,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此次经济危机真正结束的标志是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欧洲则体现在马歇尔计划的实行。在经济复苏阶段的各种投资往往是经济周期中投资泡沫最少的阶段,这阶段的投资大部分都被充分的实际价值体现,生产基本上略少于消费,出于投机目的的投资较少。这阶段在经济周期中比较特殊,如果把握好的话,可以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60年代美国就是利用二战之后向各国提供重建贷款作为投资,利用罗斯福新政推行后加强的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对经济进行,最终借助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经济的腾飞。如果没有利用好经济危机结束后的复苏阶段,则经济将长期停滞甚至倒退。日本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由于没有进行强有力的经济复苏计划和日元的过度升值等因素,导致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对于莆田鞋业来说,选择处于经济复苏中的国家进行的出口贸易应该有所讲究。对于经济复苏势头较好的国家,与其交易过程中应该尽量要求对方用其所在国货币付款,可以利用经济复苏带来的货币升值获利。对于经济停滞的国家则应尽量要求对方用汇率稳定的货币支付,可避免经济衰退引起的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9]。对于经济衰退的发达国家,莆田鞋类也可利用自身的价格优势,再推出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中高端产品,扩大市场,以取得更大的收益。对于经济复苏较快的发达国家,则必须注意反倾销,因为一国的经济复苏通常伴随货币的升值和出口的增加,此时如果降价促销可能触发进口国的反倾销意识。

4.4经济危机结束,经济重新繁荣的阶段获利途径

经济危机结束,经济在一些大规模投资的产业的带领下再度繁荣。此时的市场消费能力很高,莆田鞋业此时可适当提高鞋类的单价,对于处于繁荣阶段的发达国家消费者对价格的少量提高并不敏感,过低的价格可能引发反倾销[10]。此阶段的销售中高端鞋类的利润显然大大超过低端鞋类,因此加强这个阶段的盈利是莆田鞋业能否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对于不同的国家地区应该采取区别对待。生产符合当地消费者喜好的鞋类产品是此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具体的可根据销往不同的国家研发不同形式的鞋类产品,如销往美国的男鞋,可结合美国人喜爱自由,热爱棒球,橄榄球,冰球等运动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户外运动及符合上述运动安全标准的鞋类。如销往日本的鞋,则应该符合日本消费者细腻,挑剔,追求名牌的个性,则必须加强在日本的广告宣传,设计出外观设计时尚,做工细腻,脚感舒适而又价位较高的鞋类。销往欧洲的鞋类应根据欧洲人热爱足球运动,喜欢有艺术性的产品设计足球鞋或者外观有一定艺术性的中高端鞋类。另外对于气候较为极端的国家也应该考虑设计符合出口国气候的鞋类,出口俄罗斯的鞋必须考虑当地冬季寒冷漫长的影响,设计出保暖不易受冷变形的鞋类。出口中东这必须考虑当地酷热干燥的气候,设计出透气,不易受热脱胶的符合风格的鞋类。对于气候湿润的东南亚国家,应设计不易渗水,防滑的鞋类。经济繁荣阶段的鞋类贸易并不一定比经济危机阶段的更容易获利,因为这一阶段的对于中高端鞋类更有利,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的消费者讲究享受生活,提前消费。因此能否吸引此类消费者是此阶段作为生产中低端鞋类为主的莆田鞋类能否扩大盈利的重要影响因素[11]。

5影响经济危机形成的深层原因分析 

经济危机作为经济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增长和生产力增长的不同步性。因为生产相对过剩来源于高估社会消费能力,也就是高估社会生产转化为消费的能力。人口增长造成的生产力增长小于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消费增长,生产力和消费力的总差值就是经济危机中损失的经济总量。

具体有如下关系

增加1个人口带来的消费增加设为Δc,

Δc=该人口一生的收入总量

其带来的生产力增加设为Δp,则

Δp=该人口生产的总产品价值-该人口一生的收入总量-工作操作的设备总值*该设备的平均占用率*工作时间+由该人口的创新或者归纳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价值

由此可见如果Δc>该人口生产的总产品价值-工作操作的设备总值*该设备的平均占用率*工作时间+由该人口的创新或者归纳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价值,则Δp就为负数,即社会生产力下降。以房地产为例,增加1个人口带来的消费增长为1个人均住房面积的消费,设当年该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为h平方米,该城市平均房价为n元/平方米,则这个城市人口增加带来了h*n元的消费,这个潜在消费的实现必须是这个人口有能力产生h*n元的价值,也就是只有当他能赚到h*n元钱后,他的所创造的生产力才能转化为消费,把潜在消费变为实际消费。这样如果社会生产力不足,导致正常工作的他所创造的价值在30年的工作年限仍内小于h*n元,那这个潜在消费也就消失,因此原本定价正常的房价由于生产力不足而消费量下降,最终导致实际上的供给过量了。因此,虽然消费者有足够的意愿购置房产但是由于自身所创造的生产能力也就是消费能力的不足而最终导致房地产的实际需求远远小于预计需求。其他行业也是相似的,一个行业生产过剩的本质是另一个消费该行业产品的行业生产力不足的体现。因此一个本身高利润高投资的行业如果生产的产品大部分只能通过该行业自己消费的话,那由这个行业增长的带动的经济增长就是带有很大泡沫的。对于鞋业这种高投资,低利润的行业,其产品被本行业消费的比重较小,因此其利润增长是从各行各业消费者的消费中得来的,因为各行各业的人都对鞋有需求,都买的起正常价格的鞋。因此不以投机为目的的鞋业不会带来多少泡沫。所以经济的最终增长要靠各行业同时发展,这样泡沫就会被大大减低,社会生产能力增长才能大于人口增长带来的消费,最终实现经济低泡沫增长。

经济增长的本质表现为人均产品的增加,则经济增长可以通过

经济增长总量/人口增长总量 来体现,年经济增长量记为ΔE=今年年末实际GDP-去年年末实际GDP

年人口增长量记为ΔR=今年年末人口-去年年末人口

另外实际经济增长量也可由生产力*就业人口来预测,

大致=产量*产品成本-销量*产品单价

这样要实现经济增长可以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就业人口,也可以在就业人口数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生产力.

先考虑第一种情况,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就业人口。由于人口增加,增加的人口无法马上转化为劳动力,提高了社会的消费能力,但是生产能力不变,即负责生产的劳动者的人均收入不变,此时只能降低生活水平,即减少人均产品也就最终导致了这部分人的人均实际GDP的下降,但是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人口的增加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劳动力增加,另一方面人口增加带来的日常必需品消费量的增加也使高收入的投资者资产继续增加,造成社会差距加大。

再考虑第二种情况,在就业人口数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生产力。由于生产力增加造成的变化较难以预测,因此分成几种情况讨论。

一,研发新技术使总产量大幅提高,总成本小幅提高,在就业人口一定的情况下,只能降低产品价格,这样人均占有的产品增加,人均GDP增加,社会差距缩小,社会总财富增加。但是如果不降低价格,而采取裁员节省人力成本的话,则可能造成经济危机,因为裁员的同时缩小了一部分消费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的出现。

二,研发新技术使总产量不变,总成本大幅降低,与第一种情况相近。

三,研发符合市场的新产品,新产品的产量适中,利润高,如符合消费者要求则可在短期内提高生产者的效益,进而提高员工的收入,最终提高社会整体的消费能力。新技术产品的利润来源于淘汰旧产品取得的份额以及从扩大的高收入消费者群体里取得的收入。

四,新技术形成的新型产业,新的产业和新能源的采用是经济增长的最强劲动力,农业,工业,服务业这三大产业的经济增长能力的差别就是由于技术层次的不同,二战后新兴的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支柱产业,这些产业的出现都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产业的发展成熟代表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但是这些产业发展的代价是地球资源的日益枯竭,服务业本身不制造实物产品却是这些实物产品的最大消费者之一。因此服务业对于经济的极大推动作用是以牺牲地球环境,特别是消耗大量能源为代价换来的。

结论

因此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可以从总生产力p的增加值Δp和总消费c的增加值Δc的比值即Δp/Δc来预测

Δp>0则不会出现经济危机,Δp/Δc的比值越大,经济发展越快。

Δp<0则出现经济危机,Δp/Δc比值的越小,则经济危机越严重。

 

参考文献:

[1]俞斌,沈毅俊.次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J].北方经济, 2008(1):79-80.

[2]朱燕.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J].金融经济,2008(4):88-.

[3]韩振亚.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影响及启示[J].现代金融,2008(7):7-8.

[4]王影重.应对金融危机策要[J].大庆社会科学,2009(1):100-104.

[5]袁达松.金融危机的成因及法律对策[J].法学杂志,2009(7):1-4.

[6]沈镇平.2008年福建省鞋业出口小幅增长[J].中国橡胶,2008(3):27.

[7]陈滟,向博.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9(3):29-30.

[8]湛立新.金融危机给企业提供了四大商机[J].功能材料信息,2009(2):16.

[9]吕宏程.金融风暴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9(1):87-.

[10]隆国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出口[J].中国党政论坛,2009(2):19-21

[11]张瑜.浅析中国鞋业发展趋势[J].科学咨询,2008,(9):5.

 

  

 

文档

莆田鞋业在经济危机中获利的途径分析

摘要:分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从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和传导方式分析经济危机的相对性和不平衡性。分析经济经济危机在时间和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利用其相对性的方法。分析经济危机对不同行业冲击程度的不平衡性和利用这种相对性获利的方法。提出莆田鞋业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可能获利方法,最后根据生产相对过剩的产生原因对经济危机作出更深入的总结。关键词:经济危机;莆田鞋业;获利的途径AnalysisofPutianfootwearindustry'saccesstomakeprofitsineconomiccri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