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11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4:58:26
文档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11篇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优秀11篇初一数学上册复习资料篇一有理数的加减法①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篇二第二章有理数1、正数与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
推荐度:
导读初一上册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优秀11篇初一数学上册复习资料篇一有理数的加减法①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篇二第二章有理数1、正数与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优秀11篇

初一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篇一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篇二

    第二章 有理数 

    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2 、有理数 

    (1)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 。 

    整数和分数统称 。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 

    (2)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数轴三要素:原点、 、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 。 

    (3)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2的相反数是 ;-2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4)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 ,并把绝对值 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符号,并用 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 的倒数是 ;绝对值是 ;相反数是 。 

    (3) 有理数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 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4)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1的奇次方是 ;-1的偶次方是 。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 篇三

    有理数 

    ★重难点★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数轴、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全面掌握,有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以及混合运算) 

    一、 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0、1、2…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 有理数的运算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整式 

    ★重难点★ 整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整式的运算,去括号(代数式运算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恒等变形),同类项、乘法公式、分解因式 

    一、 重要概念 

    1.整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分类:单项式、多项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9.指数 

    ⑴ ( —幂,乘方运算) 

    ① a0时,0;②a0时,0(n是偶数), 0(n是奇数) 

    ⑵零指数: =1(a≠0) 

    负整指数: =1/ a(a≠0,p是正整数) 

    二、 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3.整式运算法则(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4.幂的运算性质:① · = ;② ÷ = ;③ = ;④ = ; 

    5.乘法法则:⑴单×单;⑵单×多;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 

    (a+b)(a-b)= (a±b) = ±2ab+ 

    7.除法法则:⑴单÷单;⑵多÷单。 

    8.因式分解:⑴定义;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11.科学记数法: (1≤a10,n是整数= 

    方程(组) 

    ★重点★一元一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方程的有关应用题(特别是行程、工程问题) 

    一、 基本概念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 

    二、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性质 

    1.a=b←→a+c=b+c 

    2.a=b←→ac=bc (c≠0) 

    三、 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成1→解。 

    2.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⑴基本思想:“消元”⑵方法:①代入法 

    ②加减法 

    六、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一)概述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①直接未知数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 

    ⑸解方程及检验。 

    ⑹答案。 

    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二)常用的相等关系 

    1. 行程问题(匀速运动) 基本关系:s=vt 

    ⑴相遇问题(同时出发): ⑵追及问题(同时出发): ⑶水中航行: ; 

    2. 配料问题:溶质=溶液×浓度 溶液=溶质+溶剂 

    3.增长率问题: 

    4.工程问题:基本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5.几何问题:常用勾股定理,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公式,相似形及有关比例性质等。 

    (三)注意语言与解析式的互化 

    如,“多”、“少”、“增加了”、“增加为(到)”、“同时”、“扩大为(到)”、“扩大了”、…… 

    又如,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个三位数为:100a+10b+c,而不是abc。 

    四注意从语言叙述中写出相等关系。 

    如,x比y大3,则x-y=3或x=y+3或x-3=y。又如,x与y的差为3,则x-y=3。五注意单位换算 

    如,“小时”“分钟”的换算;s、v、t单位的一致等。 

初一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篇四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普查与抽样调查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2、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各个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之和为360°) 

    3、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4、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篇五

    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 

    1.如果按定义分,有理数可以分为整数(正整数;负整数;0)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如果按正、负分,有理数可以分为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0、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π不是有理数。 

    数轴 

    ★1.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绝对值 

    1.数轴上一点a到原点的距离表示a的绝对值。 

    ★2.绝对值的性质:非负性。 

    3.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有理数的大小 

    1.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3.在有理数的加法中, 

    加法交换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后得0。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 

    积相加。 

    ★有理数的除法 

    除以某个不为0数等于乘与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 

    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是同级运算,则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计算。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做a的n次方时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科学计数法 

    1.科学记数法将一个数字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中,a叫底数,叫做指数。当看 

    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近似数 

    1.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 

    ★2.有效数字:在一个数中,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位数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字的有 

    效数字。 

初一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篇六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篇七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 

    1.单项式的定义:数或字母的乘积叫做单项式,单独做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次数: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的指数和 

    ★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的那一项叫做多项式的次 

    项。 

    ★5.多项式中没有次数。 

    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整式的加减 

    1.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2.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合并同类项——去括号 

    ★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篇八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 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圆柱、 、正方体、长方体、 、球 

    2、 常见几何体的分类:球体、柱体(圆柱、棱柱、正方体、长方体)、锥体(圆锥、棱锥) 

    3、 平面图形折成立体图形应注意: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相等。 

    4、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表面全部展开是两个 和一个 ;圆锥的表面全部展开图是一个 和一个 ;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是一个 和两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展开图是一个大 和两个 。 

    5、 特殊立体图形的截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形的截面是: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 。 

    (2)圆柱的截面是: 、圆 

    (3)圆锥的截面是:三角形、 

    (4)球的截面是: 

    6、我们经常把从 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 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 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7、常见立体图形的俯视图 

    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球 

    {}主视图 正方形 长方形 

    俯视图长方形 圆 圆 

    左视图长方形正方形 

    8、点动成 ,线动成 ,面动成 。 

初一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篇九

    点和线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4、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篇十

    有理数 

    --------------1.1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结合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出题),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⑥非负数就是正数和零;非负整数就是正整数和0。 

    ⑦“基准”题:有固定的基准数,和的求法:基准数×个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平均数的求法:基准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个数(写出原数,也可用小学知识解答);“非基准”题:无固定的基准数,如明天和今天比,后天和明天比。 

    -------------1.2数轴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和为零)。(例:2的相反数是-2,如:2+(-2)=0;0的相反数是0) 

    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无方向性,有两个点)。 

    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M—N|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a|≥0(即非负性);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5,a=5或a=-5 

    -------------1.3有理数的大小 

    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5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 

    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积为1)如:(-2)×(-1/2)=1。 

    乘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注意可逆的使用)。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6有理数的乘方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奇负,负偶正)。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②偶次方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2=4,a=2或a=-2 

    注意:|a|+b²=0得:a=0且b=0 

    强记:a0=1(a≠0);(-1)2=1;-12=-1;(-1)3=-1; 

    -13=-1;(-2)2=4;-22=-4;(-2)3=-8;-23=-8 

    ③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 

    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依次进行。注意:12-4×5=12-20(不能把-变+) 

    ④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10;n比原整数位减1。(注意科学计数法与原数的互划。 

    ⑤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是精确到哪一位,四舍五入时望后多看一位采用四舍五入。比如:3.5449精确到0.01就是3.54而不是3.55.(再如:2.40万:精确到百位;6.5×104精确到千位,有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要还原成原数,看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最后一个数)。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第十一篇

    一、选择(共3×8=24分) 

    1、25表示的意义是 ( ) 

    A.5个2相乘 B.5与2相乘 C.5个2相加 D.2个5相乘 

    2、三点整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 

    A.90° B.80° C.70° D.75° 

    3、若 ,下列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4、若0 1,则 , ,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5、电视台《墙来了》是大众非常喜爱的一个节目, “终极墙”有这样一道题,“已知代数式x+2y 的值是3,则代数式2x+4y+1的值是 .”你认为应选择下面哪个答案才不会掉入水里。答 ( ) 

    A. 1 B. 4 C. 7 D. 9 

    6、若 与 是同类项,则 的值是( ) 

    A、 4 B、4 C、5 D、 5 

    7、若 成立,那么( ) 

    A. , 同号 B. , 异号 

    C. , 的绝对值相等 D. , 同号或 , 中至少有一个为0 

    8、如果 =4, =7,则 的值为( ) 

    A.9 B.-9 C.±9 D.±5或±9 

    二、填空题(共3×6=18分) 

    9、某地早晨的气温为-3℃,中午上升了9℃,则中午的气温是 ℃; 

    10、 的系数是 ,次 数是 ; 

    11、关于 的方程 的解是 ,则 ; 

    12、在墙壁上钉一木条,最少需要 个钉子,理由 ; 

    13、雅居乐地产在曲石投资20 000 000 000元的 “原乡”生态族游度假小镇现已开盘,如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0 000 000 000,应为 ; 

    14、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 

    三、解答题(共58分) 

    15、(5分)计算: 

    16、(5分)解方程: 

    17、(6分)化简求值: ,其中 , 

    18、(6分)如图,OP是∠AO B 内任意一条射线,OM平分∠AOP,ON平分∠POB,∠MON=60°,求∠AOB的度数。 

    19、(6分)画出下图的三种视图(注: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视图) 

    20、(6分) 腾冲红叶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每月盈利20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利如何? 

    21、(8分)观察下列等式 

    , , , 

    将以上三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 

    (1)猜想并写出: . (2分) 

    (2)探究并计算: (6分) 

    22、(6分)某商家将一种电视机按进价提高35%后定价,然后打出“九折酬宾,外送50元出租车费”的广告 ,结果每台电视机获利208元。 

    (1)求每台电视机的进价; 

    (2)另有一家商家出售同类产品,按进价提高40%,然后打出“八折酬宾”的广告,如果你想买这种产品,应选择哪一个商家? 

    23、(10分)某一野外探险队由基地A处向北偏东30 方向前进了40千米到达B点,然后又向北偏西60 方向前进了30千米到达C点处工作。 

    (1)请在图中画出行走路线图。(1厘米表示10千米)(4分) 

    (2)通过度量,请你算出C点离基地A的距离,(精确到1千米)(2分) 

    (3)若基地要派一指导员赶往C点,要求在2小时内赶到,问指导 员应以不低于多大的平均速度前进才能按时到达?(4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11篇初一上册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文档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11篇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优秀11篇初一数学上册复习资料篇一有理数的加减法①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篇二第二章有理数1、正数与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