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基于DRG重点影响因素分析医院转变管理策略探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5:06:45
文档

基于DRG重点影响因素分析医院转变管理策略探讨

基于DRG重点影响因素分析医院转变管理策略探讨摘要:伴随着全国各地DRG/DIP付费落地推行,赋能医院管理变革,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DRG重点影响因素,探讨医院管理相关策略改革,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关键词:DRG支付改革核心指标医保结算清单管理改革绩效考核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发〔2021〕48号)明确指出,从2022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特别强调,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
推荐度:
导读基于DRG重点影响因素分析医院转变管理策略探讨摘要:伴随着全国各地DRG/DIP付费落地推行,赋能医院管理变革,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DRG重点影响因素,探讨医院管理相关策略改革,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关键词:DRG支付改革核心指标医保结算清单管理改革绩效考核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发〔2021〕48号)明确指出,从2022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特别强调,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
基于 DRG重点影响因素分析医院转变管理策略探讨

摘要:伴随着全国各地DRG/DIP付费落地推行,赋能医院管理变革,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DRG重点影响因素,探讨医院管理相关策略改革,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DRG支付改革 核心指标 医保结算清单 管理改革 绩效考核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发〔2021〕48号)明确指出,从2022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特别强调,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医疗机构改变当前粗放式、规模扩张式运营机制,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内部成本控制,更加注重体现医疗服务技术价值。伴随着全国各地DRG/DIP付费落地推行,赋能医院管理变革,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DRG重点影响因素,探讨医院管理相关策略改革,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1.DRG开展的基础概念解读

1.1 DRG的概念

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它根据病人的疾病诊断、手术操作以及疾病的合并症、并发症和伴随症,根据病人的个体体征,如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转归情况等因素把病人分到若干个疾病诊断相关组,同组的病例具有相似的疾病,相似的治疗方式,相近的资源消耗。

1.2 DRG核心指标
维度指标评价内容
产能DRG组数治疗病例所覆盖疾病类型的范围
总权重数住院服务总产出
病例组合指数(CMI)治疗病例的技术难度水平
效率费用消耗指数治疗同类疾病所花费的费用
时间消耗指数治疗同类疾病所花费的时间
质量低风险死亡率临床上死亡风险较低病例的死亡率
高风险死亡率危急重症病例未能成功抢救的概率
1.2.1 DRG组数:病例数据通过DRG分组器的分析,并分入到DRG组的数量。反映医院出院病例覆盖范围,数值越大,说明该医院能提供的诊疗服务范围越大。

1.2.2 RW:相对权重(Relative Weight)RDG在测算付费标准时,会使用历史数据(通常为前三年数据)计算出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所有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一个是每个DRG组中所有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相对权重就等于各DRG组的平均费用除以所有患者的平均费用。

该DRG病例的平均费用或成本

某DRG的权重= ————————————————

本地区所有病例的平均费用或成本

总权重=∑(某DRG费用权重*该医院该DRG病例数)

RW值越高,意味着病情越重。一般认为RW>2的DRG组所表示的患者病例严重程度越高,资源消耗水平也相对较高;RW值在1附近的DRG组资源消耗处于平均水平;而小于1资源消耗为低水平。

1.2.3 CMI:病种组合指数(Case Mix Index,CMI)是基于疾病诊断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用于评估医院收治患者疑难程度的指标,CMI值越高体现医院整体治疗难度越大,医疗水平越高。

∑(某DRG费用权重*该医院该DRG的病例数)

CMI=————————————————————

该医院全体病例数

越是高的CMI值,说明每例患者消耗的资源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水平,这也意味着这些患者更加复杂严重,诊疗难度越大,因此在医疗服务中需要投入更多资源。

有助于增加CMI值的因素:与主要诊断对应的操作和手术;风险高、难度大、花费多的操作和手术;机械通气;手术优于操作。

1.2.4.消耗指数:利用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评价医院的绩效,如果计算值在1左右表示接均水平;小于1表示医疗费用较低或住院时间较短;大于则反之。

2 DRG开展直接影响因素

2.1病案首页对DRG付费的影响

病案首页是DRG分组和付费的基础,是医疗行为的体现,DRG系统提取数据的主要来源是病案首页信息,病案首页信息填写完整、准确是影响DRG平台数据提取质量的主要因素,对DRG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诊断错误‌影响DRG分组;次要诊断遗漏影响并发症;主手术或操作遗漏错传影响DRG外科组变成内科组。

2.2医保结算清单对DRG付费的影响

医保结算清单作为医院与医保部门间的统一结算凭证,是医保部门购买医疗服务的信息载体,医保结算清单的填写质量直接影响医院获得的医保拨款金额。

《关于贯彻执行15项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通知》(﹝2020﹞51号)文件要求,医保部门对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和医用耗材等15项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统一开展贯标工作,为医保结算清单搭建应用环境,为下一步DRG付费应用。

病案首页满足了DRG的部分需求,但是很难满足医保审核及费用结算的要求,虽然医保结算清单和病案首页有相似之处,以至于在理解和使用时容易出错,但两者其实存在差异:

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与住院病案首页的差别
差异点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住院病案首页
目的和作用侧重于医保结算管理,是参保患者就诊后,定点医疗机构向医保经办机构申请医保费用结算时所提交的数据清单,是开展医保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侧重于提高医疗机构科学化、规范化,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完善病案管理,为付费方式改革提供技术基础。
项目设计方面新生儿入院类型;住院医疗类型(住院、日间手术);治疗类别(西医、中医、中西医);诊断代码计数;手术及操作代码计数;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单病种、DRG、DIP、按床日、按人头、其他);呼吸机使用时间;颅脑损伤昏迷时间、重症监护病房类型时间等麻醉分级、手术级别、切口等级、切口愈合类别、死亡患者尸检、随诊、药物过敏、质控医生、质控护士
填写说明使用医保版ICD-10和医保版ICD-9-CM3;主要诊断突出来院原因及医疗资源消耗;没有影响本次主要诊断疾病和并发症的诊疗、没有医疗资源消耗的诊断不能填使用临床版ICD-10和临床版ICD-9-CM3;主要诊断突出疾病难易程度;全部诊断都要填写。
主管部门上报平台上报医保局、目的是为了医保结算;国家医保局推行全国统一的15个医保编码标准。上报卫健委,目的是为了绩效考核;国家卫健委推行全国统一的疾病分类编码和医学名词术语集。
三 支付改革推动医院管理变革

3.1 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给医院“粗放式”增收带上了“笼头”,医院增收遇到“天花板”瓶颈,倒逼医院必须转向“内涵发展模式”转变,提高效率、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向管理和服务要效益,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医院管理者既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策划者,又是落实精细化管理 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成败结果和顺利推进。因此,管理者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完全转变传统“粗放式”思维模式,在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中发挥带头人作用。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全过程和全面的精细,全体员工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

3.2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现行医保支付结算按照“项目后付费”制度,医院要靠多看病人和多做项目“数量”驱动,医院才能获得好的收益。而DRG/DIP支付方式则不同,结合不同病种的疑难风险程度,是基于“预付费”,RW越高,CMI值越高,“预付费”越高,医院要获得好的收益,不能在靠收住患者的数量和做项目多少,需要靠医疗服务技术能力水平提升,技术难度风险程度高的病种,医保支付结算水平高。倒逼医院从过分关注“数量型”驱动,向“质量型”转变。

3.3 从“增收驱动”向“成本驱动”转变

传统的医保参照“项目付费”,作为给医院的结算方式,医院从收益最大化角度,追求收入的粗放式增长。医院管理与医保支付制度相契合,激励多收入,驱动收入的粗放式增长。DRG/DIP给每个病种设定了收入的上限,病种增收驱动路径被切断,赋能医院必须关注成本控制的节省,在收入封顶的前提下,很多以前的“盈利点”现在都变成“成本项”,剩至成为“亏损点”,优化和降低成本,“控费降本”才能获得合理的效益。

3.4 从“次均费用控制”向“病种结构调整”转变

传统的医保“按项目付费”,通过次均费用考核,作为医院支付结算的方式。导致医院为了降低“次均费用”水平,降低门槛收治轻微小患者住院“抵充”平衡,重大疾病不敢收治向上转诊,促使了大医院虹吸效益,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外转的患者费用较高,挤占了大量的医保基金,反过来挤压基层医保预算,造成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困难重重。DRG/DIP则不同,给病组支付的点数或分值,激励医院收住符合自己功能定位的病种,不在担心“次均费用”的考核,更加关注病种结构调整,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3.5 从“医保定额管理”向“无医保定额管理”转型

传统的医保基金管理,属于“分蛋糕”模式,给每个医疗机构设定了“医保定额”,医院为了防止下年“蛋糕”份额缩小,管理方式鼓励适度突破定额。DRG/DIP则不同,不再明确各医院医保定额,实行区域医保预算管理,导入内部人竞争原理,在区域预算内各家医院“抢蛋糕”,医保基金按照DRG/DIP费率法/点数法/分值法,折合多少钱,医保永远不在“欠”医院的钱,医院就要靠本事吃饭,医院必须面对“无医保定额管理”,医院转变管理模式,才能“抢到蛋糕”。

3.6从“科室成本核算”向“DRG/DIP病种成本核算”转型

传统的医院成本核算,以科室成本核算为主,属于“大收减大支”模式,核算比较粗狂,追求的是粗放式规模增收驱动。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颗粒度到病种支付,赋能医院向病种成本核算转变,算清病种收入、支出、盈亏账,为病种结构调整、评价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生绩效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建立DRG/DIP病种(组)成本核算体系,为医院DRG/DIP病种精益管理赋能。

3.7从“信息孤岛”向“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转型

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信息孤岛”,导致“互联不互通”,运营管理数据获得困难。DRG省平台对各家医院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医院可以运用DRG系统,结合DRG付费各项因素(产能、效率、质量),参照平台标杆值,适当建立DRG绩效考核制度。医院可以将总权重、CMI、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等纳入考核指标,持续优化管控措施,调动临床参与与改善的积极性,通过DRG逐步建立具有可比性、可视化、标准化的费用管理路径及临床诊疗路径。基于RBRVS的工作量量化(劳动价值、数量、成本)与及DRGs的绩效考核指标(服务能力、质量安全、医疗效率)逐步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绩效体系。

文档

基于DRG重点影响因素分析医院转变管理策略探讨

基于DRG重点影响因素分析医院转变管理策略探讨摘要:伴随着全国各地DRG/DIP付费落地推行,赋能医院管理变革,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DRG重点影响因素,探讨医院管理相关策略改革,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关键词:DRG支付改革核心指标医保结算清单管理改革绩效考核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发〔2021〕48号)明确指出,从2022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特别强调,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