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5:07:54
文档

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

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卷面总分:120分考试形式:闭卷亲爱的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匆匆,流淌的是岁月,播洒的是汗水,期待的是成功。这份试卷将带你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请你尽情采摘属于你自己的果实吧!一、积累与运用(31分)1.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文化、文学知识。(10分)(1)为者常成,。(2),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3)青山有幸埋忠骨,。(《杭州岳墓对联》)(4)乡书何处达,。诗句中“书”指。(
推荐度:
导读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卷面总分:120分考试形式:闭卷亲爱的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匆匆,流淌的是岁月,播洒的是汗水,期待的是成功。这份试卷将带你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请你尽情采摘属于你自己的果实吧!一、积累与运用(31分)1.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文化、文学知识。(10分)(1)为者常成,。(2),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3)青山有幸埋忠骨,。(《杭州岳墓对联》)(4)乡书何处达,。诗句中“书”指。(
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卷面总分:120分   考试形式:闭卷

亲爱的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匆匆,流淌的是岁月,播洒的是汗水,期待的是成功。这份试卷将带你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请你尽情采摘属于你自己的果实吧!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文化、文学知识。(10分)

(1)为者常成,                    。

(2)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

(3)青山有幸埋忠骨,                    。 (《杭州岳墓对联》)

(4)乡书何处达,                 。诗句中“书”指        。(王湾《次北固山下》)

(5)孔子说:“                    ,                    。”可见,在求学的道路上,学习与思考都很重要(请用《论语》中的句子回答)

(6)诗句中的四季丰富而有特色,请写出描写秋天的古诗句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4分)

民俗文化是bān lán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五采纷呈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是民俗文化的瑰宝,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瑰宝              潜移默化               bān lán          

(2)找出划线句中的一个错字并改正。(1分)            

            改为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分、雨水、惊蛰、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B.《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总结了北宋以来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课文《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

C.《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记录者是孔子和他的弟子。这本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D.《斜塔上的实验》一文主要记叙了伽利略的两大发现,表现了伽利略热爱科学,勇于实验,不轻信权威,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语境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今天的音乐会上群星荟萃,让歌迷们大饱耳福。(荟萃: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

B.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花落莫言,一夜之间,“莫言旋风”席卷中国。(旋风:指螺旋状的疾风。)

C.似乎天空本身也和我们酬唱,四周的海洋也情不自禁地颤栗起来。(酬唱:用诗词互相赠答。)

D.倡导绿色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只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你的一言一行,就会使之成为潮流。(绿色生活:指健康、环保、无污染的低碳生活。)

5.下列各句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丰富人的感情,而且能增长人的知识。

B.经过学校广播站的广播,使贾里当选为“今日明星”。

C.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

D.小钱同学是位很大方的同学,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就毫无拘束地跟我谈心。

6.有一副对联,其下联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调整。(2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                                                                 

7.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七年级举办了“我与名著”的读书月活动,请完成下面题目。(9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                                        

A.和汤姆踏上杰克逊岛体验海盗生活的人是蓓姬·撒切尔和哈克贝利。

B.汤姆勇敢地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指出印第安人乔才是杀害医生的凶手,被冤枉的波特最后被无罪释放。但凶手却逃走了。

C.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刷墙,汤姆却把这件事当作快乐游戏引诱小朋友为他干,并交换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物品。

D.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他一心要冲出桎梏,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2)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我与名著”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会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              ,

                   。”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感受。现在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写一句话。(2分)

答:                    ,                    。                                                               

(3)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4分)

正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阅读苏轼的词,完成8—9题。(5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         的特点。(2分)

9.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三峡》,完成10—15题。(共16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河东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略无阙处(               )       (2)哀转久绝.(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下面两段文字所描绘的对象都是山,请指出各自写法上的主要特点。(4分)

 材料一: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材料二: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济,船破,皆游  ( 全,都 )          B.曰:“何不去之?”(除去,抛弃)

C.手不释卷 (放下)                        D.阖户启箧(窗户)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永之氓咸善游。

                                                                           

15.根据【乙】文内容,请你说说永之氓溺死的原因,并谈谈从中你受到的启示。(2分)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6—19题。(共13分)

父子的母校

韦如辉

(1)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渣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2)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3)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4)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 

(5)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  

(6)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7)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  

(8)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身体弯曲的痛苦。

(9)父亲夸,好儿子! 

(10)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

(11)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

(12)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

(13)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

(14)第二天,田里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

(15)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

(16)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

(17)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异常兴奋,眼睛里放射出万丈光芒。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

(18)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

(19)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我们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个门,看见了没有?

(20)儿子当然看到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就心满意足了!

(21)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

(22)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23)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那家伙!

(24)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

(25)儿子什么都清楚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心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里拾来的。

(26)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育大厦和体育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1期)

16.依次填写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2分)

父亲对儿子夸“母校”→                →                  

17. (6)-(10)段与小说的核心“父子的母校”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2分)

                                                                                                18. 下列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请选出符合人物身份的句子,试做分析。(3分)

   ①“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②“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

   ③“信不信?那家伙!”

(符合)第        句                                                            

19.(1)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很感人,请作具体分析。(写出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对父亲怀有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蒲公英的假条》,完成20-24题。(共15分)

蒲公英的假条

⑴她从小不受管束,是疯得出了名的。

⑵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整天不见她的影子。有一次,老师一把抓住正要跳窗户逃走的她,呵斥说,白一帆,你能不能老实点,别一天到晚跟个蒲公英的种子似的,有风没风的,到处乱跑。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她一扭腰,一转身,便从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地溜走了。同学们哈哈地笑,说,蒲公英又飞了。

⑶蒲公英这个外号,便从此传了下来。

⑷上初中的第一天,因为站队,她和班长没说三句,便打了起来,一板凳腿砸在班长的后背上。学校要开除她,母亲低三下四地找人说情,才勉强留了下来。后来,因为不写作业,她被隔三差五地叫家长。每次都是母亲来,来了便和老师说下一箩筐好话,仿佛做错的是她自己。有人说,你这孩子该管管了。母亲说,她还小,好多事都不懂。大家都觉得,母亲有些太溺爱她了。

⑸后来,她又和学校的一帮坏小子混在了一起,经常晚上跳墙出去上网,凌晨才回来。学校知道后,打算开除她。学校说,一个女孩子,出点事,我们担待不起。母亲没办法,托人送礼,把她转到了离家最近的另一所学校。怕她再跳墙出去上网,家里还特地为她购置一台电脑,但她依旧跑到网吧去,和天南地北的人聊天。

⑹人们都说,这孩子废了。母亲不高兴,说,我闺女啊,我心里有数。母亲决定每天接送她。于是,每天上下学,那条尘土飞扬的乡村路上,总有母亲弓着身子骑车前行的身影,而车子后边坐着的,则是跷着腿摇头晃脑玩世不恭的她。

⑺她依旧天马行空地来去。老师们都不愿搭理他,同学们也瞧不起他。她继续破罐子破摔着。然而,有一天,她突然很郑重地给班主任写了一张假条。大意是母亲病了,她要去照顾。对于这个破天荒的举动,班主任有些意外。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她写过一张假条。

⑻过了些天,她让同学又捎来了话,说需要延长假期。班主任觉得有些不同寻常,一打听,她妈妈是真的病了,而且在市里的一家医院住院。

⑼两个月后,她回来了,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说她的母亲去世了,这一段时间,她一直陪在母亲身边。之后,她没有旷过一节课。毕业那一年,她上了一所艺术学校。之后,由于她不俗的才艺,以及在艺校的出色表现,她被上海的一家服装设计中心看中。几年之后,她成了那家服装设计中心的设计总管。

⑽这一切变化都像梦一样。后来,有人问到她的这一段人生经历,她说,这一切改变,是从母亲要她认认真真写一张假条开始的:当我得知最疼爱我的母亲得了绝症之后,我哭得泪水涟涟,母亲说,闺女啊,这些年,好多人说你不好好上学,娘不信。他们说,你闺女外号叫蒲公英,出入学校,从来都没用过假条。娘在最后,求你一次,你给娘争口气,认认真真地写张假条……

⑾我脱轨的人生在那一刻,突然刹住了车。看着母亲哀求的眼神,想着那么多年她为我的付出,我一下子清醒了过来,我发誓,一定要为我的娘争口气。就因为这样一张假条,我才能一直走到现在。

⑿人们都为这个孩子后来的变化啧啧称奇。人们说,白家在路边捡到的那个孩子,能有后来这样的造化,全是因为她的养母,用全部的爱创造出的奇迹。

20.整体感知全文,在下述横线上填补合适内容,帮助概括文意。(10个字以内)(2分)

文章讲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人故事。

21.前六段中,作者为什么要不惜笔墨描写“她”的“疯”(第1段)和“废”(第6段)?                                                                                                                                                                                                                                                                                                                                                                                                                                                                                                                                                                                                                                                                                                                                                                                                   (3分)                                                                     

                                                                                     

22.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同学们哈哈地笑,说,蒲公英又飞了。

                                                                             

                                                                             

23.从全文看,文章结尾处的划线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24.母爱似海。阅读了上文之后,你对母爱一定有了新的感悟与理解吧?假如明天就是母亲节,请给你的妈妈拟写一条母亲节祝福短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三、作文(40分)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悟美,用你的妙笔去描绘美。请以“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文章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

附加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向泥土敬礼(耿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离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看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这是在推己及物想像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了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

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

       要脱帽致敬  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1.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4分)

答:                                                                          

2.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4分)

答:                                                                             

3.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 

答:                                                                   (4分)         

4.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3分)

答:                                                                           

5.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5分)

答:                                                                              

文档

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

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卷面总分:120分考试形式:闭卷亲爱的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匆匆,流淌的是岁月,播洒的是汗水,期待的是成功。这份试卷将带你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请你尽情采摘属于你自己的果实吧!一、积累与运用(31分)1.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文化、文学知识。(10分)(1)为者常成,。(2),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3)青山有幸埋忠骨,。(《杭州岳墓对联》)(4)乡书何处达,。诗句中“书”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