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持教师和学校持续增长的学习动力,并在学习中不断创造自我、创造未来,从而提高学习的竞争力,进一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加快和谐型、学习型团队的发展。制定以下学习制度:
一、构建有效的学习形式
重视团队学习与群体智慧。团队学习搭设的舞台主要是从有意识地组织青年教师互助式学习、专题研讨会、集体备课等小组学习方式,逐步发展到学校的大范围学习。
二、构建和谐的学习型群体环境
和谐的群体环境是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基础。76小学强调建立和谐型团队、学习型团队。
1.和谐的领导团队。这是学习型学校中的高层团队。由校长、副校长组成,他们负有自觉学习、带头学习、设计学习、督促学习的任务。这支团队学习型学校能否建设好的关键,他们建立灵活的学习时间,学习有关新理论、新理念,解决学校在前进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每周、每月的学习内容。
2.中层团队。这是贯彻“领导团队”意图的有力团队。由学校各室主任、副主任、干事等中层干部组成。他们定期学习,共同讨论。把“领导团队”提出的主张具体化。
3、年级组团队。即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团队。这个团队规定每周五为学习时间,开展师生之间互动对话,观看各种教育录象,组织讨论等开展学习,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如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同年级之间通过交流、合作、互助、传带、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如该组在开设公开课、示范课活动中,一人上课,全组出力,互相帮助。
三、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
1.保障机制
(1)、团队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在学习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制定学校各团队(组)学习制度,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和各教研极组组长,规定每学期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0天,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做学习中心发言。
(2)、主题学习制度:要求每一周,每一个教研组,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开展一次系统而深入的学习活动。做到“有中心”“有记录”“有落实”。
“有中心”就是分学科由教研组长负责,人人签到,集中时间进行集体教研,每次学习有一个中心发言人,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或相关材料准备好并进行讲述。其他成员围绕本次主题进行研讨,产生意见。
“有记录”就是把集中学习和最终产生的研讨结果记录下来,将讨论的意见按设计好的表格填写好,一份上交到教科室,另外自己保留一份。教师的个人学习,将学习主题内容记录在教师学习笔记当中。
“有落实”就是时间落实,场地落实,内容落实。研讨结果产生后,本教研组的各位教师要按照统一设计进行上课,达到优势互补,使教研成果最大化。
(3)、全员学习制度:结合“四评一赛”,在教师中开展全员学习,把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实践问题情境的探讨,教学方法创新等结合起来学习研究。
2、激励机制:
(1).制定学习考核制度:学校对有组织的学习活动,预先提出具体要求,并作为学校工作进行检查与考核。将考核制度细化,各部门都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最终形成年终考核结果。
(2).建立学习竞赛制度:学校设立专门奖项,举行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教学竞赛。
(3).设立专项奖励制度:制定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对在教育科研中做出成绩的教师,每学期进行奖励,对通过各项学习活动考核的教师,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首先自己要有好“道”可传,因此,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道德观念,道德行为是学习型学校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确立教师的行为标准:为人师表,为生服务。教师不仅仅是在学校为师,还要在家庭、社会都要为师,时时处处事事心中有一杆秤:我是教师。以负责任的教学行为来从事教育事业。认真备课上课,详细研究学生,热情对待“差生”,不体罚,不歧视,不讽刺。平等对话,引导探究,引导创新,构建和谐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是为人师标准的一个基础,是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体现。
(2)、确立教师的超越观念:在学校这个文化品位浓厚的组织中人员,不仅要“教”人学习知识,更要“教”人如何做人,也即“育”人。“教”与“育”不能偏废。当今的“大教育观”理念,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德才兼备逐步成为评价教师的标准。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超越,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为组织的共同愿景作出贡献。也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较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总之,我校以创新教师学习管理机制,大力营造学习氛围为根本保障,以完善学校内部组织功能,建设学习型团体为工作重点,以强化学用联系,学思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拓展学习时空,将以更高的工作热情和更大的干劲,加快学习型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使76小学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乌市第76小学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