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
2、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其中夜晚(12)个小时,白昼(12)小时,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我国现在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5、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6、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7、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
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垂轻重)无关与(摆幅大小)无关。
10、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1、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2、(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13、实验: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摆绳长短有关吗?
我们研究的问题 | 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摆绳长短有关吗? |
我们的猜想 | 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摆绳长短有关 |
需要的器材 | 长30厘米20厘米的细绳各一根、同样重同样形状的摆锤各一个、铁架台一台、秒表一块。 |
实验方法 | 1、把摆锤拴在细绳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2、先观察摆绳长20厘米的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并重复三次做好记录;3、再观察摆绳长30厘米的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并重复三次做好记录;4、对比两次摆去的次数得出结论。 |
研究的结论 |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