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积累与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学校很多同学都自觉减少yú lè( )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书香校园, sònɡ dú( )经典”的活动。学校里为我们创造优美的huán jìng( )在鲜花wéi rào()的wū yán( )下读书。
mǒu xiē( )读书爱好者即使碰上雨雪天,他们也会毫不yóu yù( )地到新华书店看书。有时我忍着jī è( ),zhī chēnɡ( )着fā suān( )的两条腿,只为了能读到喜欢的书。
2.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充满(chōnɡ) 饥肠辘辘(lù) 囫囵吞枣(lún) 一趟(tǎnɡ)
B.姓彭(pén) 上瘾(yǐn) 比喻(yù) 美差(chā)
C.磁石(cí) 莎士比亚(shā) 心扉(fēi) 腋下(yè)
3.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酵母(xiào jiào) 水浒传(xǔ hǔ) 绿林好汉( lù lǜ )
4.画出下面每组中的错别字,然后改正。
A、毫不犹豫 倾盆大雨 流光益彩 不求甚解 ( )
B、大显神手 滚瓜烂熟 囫囵吞枣 如醉如痴 ( )
C、别出心裁 饥肠辘辘 呕心历血 牵肠挂肚 ( )
D、浮想连翩 如饥似渴 津津有味 心安理得 ( )
5.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写文章、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 )
(2)读书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 )
(3)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 )
6. 在空线上用上恰当的四字词语。
(1)把该记的东西都背得__ __了,所以这次考试我信心十足。
(2)自己挣的钱虽少,总比偷和抢来的花着_____ __。
(3)在向灾区捐款活动中,我把自己的零用钱_____ __地统统捐了出来。
(4)体育是你的强项,运动会上你可要______ ______,为班级增光哟!
7.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即使……也……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既然……就……
(1)我( )考试不及格,( )向别人抄袭。
(2)( )困难再大,我们( )决不会退缩。
(3)你( )明白自己错了,( )应该诚恳地向人家道歉。
8.句子加工厂。
(1)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做笔记丰富了我的记忆力,增加了我的理解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馈赠。(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口语交际。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说明理由(字数50字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明明不喜欢看课外书,妈妈对他说:“古人云: ‘书犹药也, 。’你现在‘黑发不知 ’,将来‘白首 ’。”
欢欢不知道如何写好作文,老师说:“读书有三到,谓 、
、 。书读多了,你的作文自然就会像杜甫说的那样‘ , ’。”
11.在暑假期间你都读了哪些书?请选择一本你喜欢的书,写上你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请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按要求做题。
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 做 作 ]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 访 仿 ]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 )琴师。他累( )气喘吁吁,心情烦[ 躁 燥 ]( )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 )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 )“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 )欢呼起来。他[ 忽然 果然 居然 ]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 忽然 果然 居然 ]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 夸奖 夸耀 ]说:“好,好,好极了!
1.划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和词。
2.在第三小节的方括号内填上“的”、“得”、“地”,注意写正确哟!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高耸入云: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扣人心弦: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段文内容,回答问题。
(1)成连先生所说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人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适合怎样的读书法,还是应该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么无论过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弄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文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同时读五六本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 )在一天之内,( )不见得对同一本书怀有一样的热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其效果肯定要比“感情专一”地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要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法,对每个读书人来说,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被某种方法左右,尤其忌讳死读书、读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 )能钻进去,( )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作者在短文中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总结的读书法,分别是:鲁迅的
,爱因斯坦的 ,毛姆的 。
3.孟子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告诫我们不应该 ,
应该 。
4.你喜欢哪种读书方法?为什么?
四、作文。
谈谈你“以书为伴,以书为友”的幸福和快乐。请你以“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题目自拟,中心明确,不要写错别字。
|
| |||||||||||||||||
| 100 | |||||||||||||||||
| 200 | |||||||||||||||||
| 300 | |||||||||||||||||
| 400 | |||||||||||||||||
| 45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