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写景抒情散文
复习要点:
1、识记字词、文学常识;
2、学会鉴赏写景抒情散文。
一、积累词语(给划线字注音)
蓊蓊郁郁 弥望 袅娜 渺茫 霎时 宛然 脉脉 参差 斑驳 峭楞楞 倩影 梵婀玲 妖童媛女 鹢首徐回 棹 纤腰 敛裾 嬉游 消受 独处 琐屑 踱步 潭柘寺 混水摸鱼 混沌
一椽 驯鸽 落蕊 落寞 歧韵 颓废 廿四桥 鲈鱼 猗郁 蕈菌 葱茏 婆娑 淅沥 瞥见 移徙 陆蠡 颤动 房檩 夹袄 茎叶 涸辙之鲋 揠苗助长
成语
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急不暇择: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择。
二、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1948),原名( )字( ) 号( ),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他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称他“ ”。
②郁达夫(1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薄奠》《 》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三、课文内容梳理
《荷塘月色》
1)写景: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
2)感情: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
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3)朴素典雅,准确生动,充满诗意——比喻、拟人、通感、动词、叠音词。
《故都的秋》
1、五种景观: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
2、感情:向往眷念,忧郁孤独。
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
3、对比、排比、议论,调动听觉、触觉、视觉等,融入感受,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囚绿记》
1)以“绿”为线索,分五个层次表现绿:择绿
观绿 囚绿 释绿 怀绿
2)象征手法
绿枝条“永不屈服黑暗” ——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枝条的生存状态 苦难时代
四、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指要
写景抒情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依托而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它要求抓住景物特征,对景物作真实细致生动的描绘;要把“景”和“情”有机结合起来,以情统率景,或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或将情融入景中。
写景抒情散文大多以空间(如游踪)、时间或感情为线索来结构全文。
阅读写景抒情散文:
(一)看题目,读全文,初解作者对“物”之情;
(二)理结构,细查找,知其遭遇种种巧归纳;
(三)明主题,景人连,抓关键句悟作者真感情;
(四)赏语言,解修辞,连内容带情感赏出味;
(五) 注意写景的方法。
写景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互文等。
3、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 典故 象征 铺陈 白描 工笔等。
4、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5、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 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倩(qiān)影 媛(yuàn)女 鹢(yì)首 袅娜(nuó)
B.羞涩(sè) 蟋蟀(shuài) 啼(tí)唱 婆娑(shuō)
C.陪衬(chèn) 瞥(piē)见 茎 ( jìng )叶 敛裾 ( jū )
D.宛(wǎn)然 颤(zhàn)栗 氛(fēn)围 创(chuāng)伤
2.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翻样子吧。
B.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C.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刹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3.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________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________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 品尝 软弱 B.幽僻 品尝 柔弱
C.幽僻 赏玩 柔弱 D.幽静 赏玩 软弱
4、阅读《荷塘月色》第五段,回答问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① “泻”“浮”“洗”这几个动词的使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在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二单元
基础知识积累
一、词语
氓 蚩蚩 愆期 将子无怒 垝垣 尔卜尔筮 咎言 载笑载言 于嗟鸠兮 桑葚 犹可说也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罔极 渐车帷裳
靡有朝矣 咥笑 夙兴夜寐 隰则有泮 不遑 信誓旦旦 嫉妒 溘死
延伫 芰荷 兰皋 椒丘
岌岌 杂糅 昭质 可惩
箜篌 怀忿 槌床 哽咽 绣腰襦 葳蕤 卑鄙 蹑丝履
量体裁衣 否极泰来 白鹄 婀娜 踯躅 金镂鞍 赍钱 蟠龙 琉璃 晻晻 日暝 彷徨 芙蓉 慷慨 青青子衿 嘉宾 阡陌 羁鸟 樊笼 公姥
成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二、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按乐曲分为( )( )( )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 )( )( )《诗经》六义:( )( )( )( )( )( )。
《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离骚》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 )。《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3、《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 )。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后人把( )与北朝的( )合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4、《涉江采芙蓉》选自(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被称为“ ”。
5、曹操,字( ),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6、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 ),字( ),世称( ),又自号(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开创了( )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亦有 “隐逸诗人”之称。
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整理
1、通假字
“取”同“娶”。例如:终老不复取。
“帘”通“奁(lián)”,嫁妆。例如:箱帘六七十
“丁宁”通“叮咛”。例如:府吏见丁宁。
“冥冥”通“暝暝”,日落。例如:儿今日冥冥。
“奄”通“晻”,阴暗不明。例如:奄奄黄昏后。
“傍”通“旁”,旁边。例如:合葬华山傍
2.古今异义
可怜 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
守节 遵守府里的规则。例如:守节情不移。
自由 自作主张。例如:汝岂得自由。
教训 教养。例如:本自无教训。
驱使 使唤。例如:妾不堪驱使。
区区 真情挚意。例如:感君区区怀。
来信 来送信的使者。例如:自可断来信。
处分 处理安排。例如:处分适兄意。
便利 吉利。例如:便利此月内。
逢迎 迎接。例如: 蹑履相逢迎。
纷纭 麻烦。例如:勿复纷纭。
交通 连接。例如:叶叶相交通。
多谢多多劝告。例如:多谢后世人。
千万 无论如何。例如:千万不复全。
3、一词多义
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被)
十七为君妇(动词,做,成为)
为诗云尔(动词,作,写)
非为织作迟(连词,因为,由于)
阿母为汝求(介词,替,给)
始尔未为久(动词,算,算作)
相见常日稀(副词,互相)
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
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
会不相从许
登即相许和
不得便相许
4、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
逼迫兼弟兄
第三单元 古代游记散文
兰亭集序
1给加粗字注音
符契 修禊 癸丑 流觞
彭殇 嗟悼 会稽 静躁
感慨系之 清流激湍 虚诞
世殊事异 游目骋怀 形骸
2、成语
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3、文学常识: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 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 ”之称。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4重点实、虚词
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列坐其次
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曾不知老之将至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其致一也
一觞一咏 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信可乐也 所以游目骋怀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夫人之相与 及其所之既倦
5特殊句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
亦将有感于斯文悟言一室之内 ( )
引以为流觞曲水( )
仰观宇宙之大( )
6默写
此地有崇山峻岭, , ,映带左右, , 列坐其次。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7、练习
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诞(癸(殊(峻(jùn)
B.殇(shāng) 稽(jī)骸(晤(wù)
C,悼(dǎo禊(骋(chěng) 契(qì)
D 嗟(jiē)觞(shān湍(tuān曲(qǔ)水
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1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恰当的 ( )
A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就着 B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C 曾不知老之将至 :竟 D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奔向
2,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 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 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 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 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3,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
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翻译
1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 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
3 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赤壁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通“嘱”,劝人喝酒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冯:通“凭”,乘
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盘绕
④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籍:通“藉”。狼籍:凌乱
2、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①古义:明月停留。②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①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②今义:美貌的女子。)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②今义:儿子)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望: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4、指出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均为名词作状语
③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侣,名词意动用法。友:以……为友,名词意动用法
⑤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⑥歌窈窕之章 歌:名词作动词,歌咏
⑦击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⑧渺沧海之一粟 渺: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渺
羽化而登仙 羽: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古人称成仙为羽化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舞:使动,使……起舞;泣:使动,使……哭泣
正襟危坐 正:使动,整理,端正
5、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横:这里为“笼罩” ②飘飘乎如遗世 遗:遗弃
③寄蜉蝣于天地 蜉蝣:朝生暮死的小虫 ④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流而上
⑤倚歌而和之 倚:循,依 ⑥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⑦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盘绕。郁乎:茂盛的样子
⑧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舳舻:zhú lú,这里指战船
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shī斟酒。槊:shuò长矛。
⑩举匏樽以相属 匏:páo葫芦
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而吾与子之所其适 藏:zàng,宝藏。 适:这里有享受之意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①、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④、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⑤、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⑥、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⑦、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
⑨、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⑩、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7、翻译下面的的句子。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④、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⑤、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⑧、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适。
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
《游褒禅山记》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父:通“甫”,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②、道:①有碑仆道(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③、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 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超过)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恐怕)
④、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装点,掩盖)
⑤、然:①至于,理固宜然(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
⑥、以: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因为)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
③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
⑤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
①、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
②、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
③、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
④、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⑤、见: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动作名,见到的景象)
⑥、明:火尚足以明也(形作动,照明)
⑦、险远: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作名,险远的地方)
⑧、幽暗昏惑: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⑨、谬、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使动,使……错。名:名作动,识其本名。)
⑩、至: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动作名,到达的人)
4、解释下列句中词语的意义。
①、非常: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①古义:不同寻常。②今义:很,十分)
②、学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①古义:治学的人。②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③、十一: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①古义:十分之一。②今义:指十一这个数目。)
④、于是:于是余有叹焉(①古义:于,对,介词;是,这件事,代词。②今义:一个连词。)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判断句)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
6、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现在所说的“华(huā)”念作“华(huā)实”的“华(huā)”,大概读音错误吧。
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但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而不能够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⑤、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因而人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的人不能到达那里。
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而没有外物帮助,也不能达到。
⑦、其孰能讥之乎?
译:难道谁能讥笑他们吗?
⑧、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我对于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书不存在,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本来的情况,哪里说得清楚呢?
⑨、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
基础知识复习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作家作品
1、蔡元培,近代民主家、( )、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建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尊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本文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 ),是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讲辞,蔡元培在演讲中提出( )( )( )了三项要求,并开宗明义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二、识记字音字形字义
1、给划线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 [时阅数载( )]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 。
[长足]形容进展迅速。 [长( )斯校]当此校校长。
[提携( )]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具,陈述。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乖,错误。 [敷衍( )]这儿指学习不认真。
[砥砺( )]磨练。 [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 )]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店肆( )]店铺。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 [潜修]深入钻研。
[裨( )]有益。 [商榷( )]商讨。
2辨析系列形似字
(1)①肄(yì):学习,如“肄业”。 ②肆(sì):不顾一切,如“放肆”。
(2)①砥(dǐ):细的磨刀石,如“砥石”。 ②抵(dǐ):抵消,如“相抵”。
③低(dī):从下向上距离小;离地面近。如“低空”。④柢(dǐ):树根,如“根深柢固”。
(3)①裨(bì):益处,如“裨益”。 ②俾(bǐ):使,如“俾众周知”。
③婢(bì):婢女,如“奴婢”。 ④髀(bì):大腿,如“抚髀长叹”。
三、近义词辨析
(1)①造诣: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如造诣很高。
②水平:A.、跟水面平行的,如水平方向。B、在生产、生活、政治、思想、文化、艺术、技术、业务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如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 ③水准:A、地球各部分的水平面。B、水平。
三者都可以用来形容人在文化方面达到的程度。“造诣”,专指某门学科或某门艺术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可以用“深”、“高”等词语搭配。“水平”,词义范围较大,使用频率较高,一般不与“深”搭配。“水准”与“水平”有时可以通用,但使用频率较低,尤其在口语运用中。
(2)①商榷:商讨。如,这个问题尚待商榷。
②商量:交换意见。如,遇事要多和群众商量。
③商讨:为了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商量讨论。如,会议商讨了两国经济合作问题。
三者都有交换意见的意思。“商榷”,就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言,使用频率较低,一般不带宾语。如,一般不说“共同商榷国家大事”。“商量”,使用频率较高,可以带宾语。“商讨”使用频率次于“商量”,可以带宾语。
(3)①会晤:会面;会见。如,两国领导人会晤。
②会见:跟别人相见。如,会见亲友。
③会面:见面,彼此对面相见。如,跟这个老同学多年没会面了。
三者都有见面的意思。“会晤”,词义范围较小,就较庄重的场合,具有较高地位和一定身份的人而言。“会见”,词义范围大,既适合一般场合,也适合庄重场合。“会面”,一般不带宾语
《我有一个梦想》
一、作家作品
《我有一个梦想》选自《世界演讲名篇鉴赏辞典》。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 )运动的领袖,毕生投入反对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斗争。19年获( ),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奖获得者。《我有一个梦想》是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馆前的讲演。
二、字音字义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pán石( ) nì迹( ) shú罪( ) liào望( ) liào铐( )
hài人听闻( ) 义愤填yīng ( ) dì造( ) 心急如fén( ) 束fù( ) 无jì于事( ) tuì变( )
2、解释下列词语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 义愤填膺: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
安之若素:安定镇静,跟平常一样。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摇摇欲坠:摇摇晃晃,就要落下来。比喻地位或基础极不稳固,马上就要垮台的样子。
3、辨析下列形似字
(1)①赎(shú):立功赎罪 ②椟(dú):买椟还珠 ③牍(dú):连篇累牍
④犊(dú):舐犊情深 ⑤黩(dú):穷兵黩武 ⑥渎(dú):亵渎
(2)①瞭(liào):瞭望 ②缭(liáo):缭乱 ③撩(liáo): 撩拨
④燎(liáo):燎原 ⑤嘹(liáo):嘹亮 ⑥镣(liào):镣铐
⑦潦(liáo):潦草
(3)①诞(dàn):诞生 ②蜒(yán):蜿蜒 ③涎(xián):垂涎
(4)①鹰(yīng):鹰犬 ②膺(yīng):荣膺 ③赝(yàn):赝品
(5)①缔(dì):缔造 ②谛(dì):真谛 ③蒂(dì):烟蒂
三、近义词辨析
(1):①指单独站立。如:青松于山巅。②不依靠他人。如:思考。③、政权自主 独力:指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如:独力经营。
(2)庄严;侧重于威严不可侵犯。既可用于人的态度、表情、动作,也可用于环境、气氛等。 庄重:侧重于端庄持重。只能用于人。
(3)束缚:侧重使受到严重的不应有的。“束缚”成都比“约束”重,是贬义词。反义词是“”
约束:侧重使受到应有的或不应有的。也可用于贬义,如约束太多。反义词是“放任”。
(4)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5)休戚相关:休,欢乐。戚,忧愁。指彼此间祸福关联,多指人或阶层、团体之间。
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文学常识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科学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 )。
二、字音字形字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估量( ) 悼念( ) 肤浅( ) 繁芜丛杂( ) 忌恨( ) 空白( ) 诬蔑( ) 豁然开朗( ) 领域( ) 诅咒( ) 诽谤( ) 卓有成效(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量:①估量( ) 胆量( ) 空:①空白( ) 空调( )
3、辨析下列形似字
①衷(zhōng)心 哀(āi)伤 ②竞(jìng)争 竟(jìng)然 ③诅(zǔ)咒 沮(jǔ)丧
4、解释下列词语
不可估量:不能估计。 浮浅:浅薄;肤浅
繁芜丛杂:本指杂草杂树生长茂盛,这里指马克思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
豁然开朗: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搞通了思想,领悟了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嫉恨:因嫉妒而愤恨;憎恨。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诽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 浅尝辄止:刚入门就不再钻研。
5、辨析下列近义词
(1)①领域:指认识的范围,也用于一般的社会活动适用范围较大。:如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②范畴:哲学术语,只能用在思维逻辑等方面,适用范围较小。:如本质和现象是唯物主义辨证法的基本范畴。
二者都是名词,都可以指一定的范围。
(2)①摸索:指在不明方向、缺少经验的情况下一点一点的寻找,对象多为方向、门径、经验等。有“试探”的意思。:如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②探索:侧重在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对象多为本质、根源、奥秘、规律等。书面语色彩更为浓厚。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我们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同步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1.上文画线句运用类比说明 和 都是划时代的发现。
2.文中“这个基础”是指 。
3.“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 。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运用了同样的方法,同样是自身不懈努力的结果。
B.人类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在解决了自身生存发展的物质需要的基础上,
C.人类的思想意识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个物质基础就是指满足人们吃、喝、住、穿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状况。
D.认识人们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可以从人们的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入手。
E.人们的意识决定着人们生活的方式,决定着人们去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1.“不仅如此”的“如此”是指 。这个短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这里就豁然开朗了”的“这里”是指 。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
3.上文所论述的马克思的巨大成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