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领导关于安全教育讲话稿三篇
防溺水讲话稿篇一
同学们,大家好!进入夏季,溺水身亡成为青少年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怎样才能避免溺亡事件的发生呢?我们要严格执行防溺水六不准:
一、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二、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三、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下游泳;
四、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五、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六、不准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万一自己不幸掉入水中,怎样自救呢?当发生这种险情的时候,头要尽量露出水面。首先要呼气,再吸气,然后大声呼救,请求别人来救助自己。当遇到无人救助时,也要镇静,深吸一口气,头往后仰,身子尽量放平,让口鼻露出水面,这是一种自救的方法。
当同伴或看到有人落水时,不能不管。要先大声呼喊:“有人落水了,快来救人啊!”千万不能擅自下水施救。我们可以采用“岸上救生法”救人:可以在河边或湖边找一根竹子或木棍,一手握在自己手里,另一头伸向落水者。也可以向落水者抛空饮料瓶,瓶子太小时可以多找几个装到书包里,拉好拉锁儿,然后抛向落水者。如果没有书包,也可以脱下裤子,装好空饮料瓶,系好裤腿和腰口,再抛向落水者,千万不能一个人用手去拉,否则自己会有被拉下水的危险。万一遇到身边什么也没有,而且也无人救助,呼喊也不起作用时。可以用鞋子或衣服等在落水处做好标识,然后快步跑到附近的工地、村庄、道路上,向人呼救。千万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人救上来怎么办?首先要在现场及时抢救,同时拨打110和120。施救时,先将落水者身体放平,将口腔内的异物清除干净,如泥土、水草等。再将落水者的下巴向上抬起,使气管畅通。采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施救,直至将落水者救活或等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总之,同学们一定要记住防溺水的六不准。你们年龄比较小,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2020年6月24日
防溺水安全教育讲话稿篇二
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们先请一下几位同学到前面来:
知道为什么请他们到前面来吗?(生:不知道)因为他们在课间不仅自己不追逐打闹,而且还提醒、制止有追逐打闹现象的同学,是老师的好帮手,所以今天要为他们每人颁发一枚“礼”字奖章,希望同学们都要向他们学习。
我们在学校不追逐打闹,在校外更要遵守交通规则,爱惜自己的身体,学会自己保护自己。我国古人曾写了一本书,叫《孝经》,书中这样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什么意思呢?我们的身体,都来自父母,我们没有权利毁伤它,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是孝顺父母的开始呀!如果你奔跑摔伤了,这种行为就是不孝顺父母的行为。更有甚者,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那就是最大的不孝!现在开封的“一渠六河”都已经建好了,而且水质有了改观,即使那样,也达不到能游泳的水质,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能去游泳和玩水。假如你在河边观赏风景时,突然一阵风把你的帽子刮到河里,你能下去捞吗?(生:不能)可以请大人打捞,实在捞不起来了再买一顶嘛,千万不要自己下河打捞,否则,可能会造成“溺水”事故。你们知道什么是溺水吗?对,就是掉到河里再也上不来了。这样才能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呢?
防溺水我们要做到“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即使我们家门口,我们对小河、池塘比较熟悉,我们也不能下去游泳,能做到吗?
3.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4.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孩子擅自下水施救。可能你在幼儿园都学会了游泳,但是我们年龄比较小,看到有人落水了,可以大声呼救,由大人对落水的人员救治,我们千万不能下去救人啊。
5.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6.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同学们,我们只有远离危险的水域,才能不发生溺水的悲剧,爱惜身体就是最大的孝顺父母,你们能做到吗?下面我们再来复学一下《孝经》里面的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我们一辈子都要践行的四句话。
同学们我的讲话结束了,希望同学们都能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
2020年6月9日
关于网络安全教育的讲话篇三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于老师要给大家讲一讲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你们想听吗?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每时每刻几乎都在直接或间接地运用网络,它是我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方便生活,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是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人们在网上注册的时候大多用的是网名,从网名上很难判断出背后那个人是谁,所以有极少数人就打起了“歪”主意,干违反的事,同学们要擦亮眼睛,自觉做到抵制网络谣言,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还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我们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欲高的特点,用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画面,引我们上当受骗,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啊!不要轻易在网上将自己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家中的机密告诉别人,以避免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失。在涉及钱财往来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家长同意,避免上当受骗。
同学们,互联网虽然没有国界,但国家是有法律的,在网络上做违法犯罪活动的人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为了更好的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为了使自己不上非法分子的当,我们要文明上网。请看大屏:《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2020年6月24日
